看电影往往是学习人际沟通的好方法。看电影的时候,既欣赏了电影的趣味性,又能帮助我们提高说话思维能力。所以说,一部优秀的电影就是一位好老师。
正月初一晚,看了姜文导演和主演的电影《鬼子来了》的喜剧片,本来只是给自己放一天假,尽情的去欣赏。可是看着看着,被故事中的三个“真实感”所震撼。
第一个真实,是历史事件的事实感:中国的农民有勤劳、质朴、善良的一面,也有胆小、愚昧、迷信的一面,而不像其他某些描述侵华战争题材影片那样一面倒。
电影的一开场,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个蒙面人用一把驳壳枪顶着村民马大三的脑袋说:我放两袋东西(一个日本兵和一个汉奸翻译)在你这里,你帮我审问,三天后我来取,要是你敢放了或者让他跑了,我就会把你杀了。
如果你注意细节的话,驳壳枪是抗战时期八路军用的主要武器。一个抗击日本军的中国军人,用枪械指着男主马大三的头,这一幕和全片最后一幕是遥相辉映的。这一连串的举动,不仅把我们常见的军民一家亲给隔阂开,还点明了当时游击队的状况的真实性。
乡愿是代表着儒家的中道思维(自保思维),从来都没有实质性的意见。
谁也不敢为处理这两个鬼子而做出明确决定,因为都想活下去,可又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为此,只好把两个鬼子放在地洞里藏起来......一拖就是大半年,也折腾了马大三大半年。
第三个真实,是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内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处理。
对内是利益:
马三大因为这两个鬼子的事情而使整个村子人人自危,无论马大三做出什么决定,都会被人说闲话。
因为每个人都想很好的活下去,可又担心自己做出的决定而要承担责任,人际关系的矛盾由此而产生。
对外是立场:
当时的社会环境至少是三股势力左右着马大三的命运。
一是鬼子要杀他。因为鬼子控制了整个村子,随时都可以要他的命;
二是八路军罚他。做为中国人还在私养鬼子,有可能被抓做汉奸处理;
三是国民党整他。马大三经过一系列的事情之后,终于雄起了,跑到鬼子的营地痛杀鬼子。可是此时的鬼子投降了,根据国民党的规定,是不能杀战俘的。最后马大三落个被砍头的下场。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们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就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的处理,这不得不让我们重视哲学思考:
我是谁?
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