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让推荐几款自主品牌的SUV,他自己先列了5、6款,听完备选后,我已经哭晕了,这数字车名一个都没记住。
不知道从何时起,自主品牌对自己产品的命名流行起了“字母 数字”的组合,遍寻自主品牌旗下,要是没几个这种命名方式的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品牌。这种命名方式是好是坏暂无断论,但对一个具有5000年文化积淀的大国来说,没有自己的特色,少了些许文化标签感,对于这些车企走出去一定不是什么好事。
命名如摩斯电码 车企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如果你对我说的无感,那我们不妨列举一些实例供大家赏析:北京汽车旗下几大品牌中的D20、D50、D70、D80;奔腾汽车旗下B50、B70、B90、X80;比亚迪旗下F0、F3、F6、G3、G5、G6、S6、S7;长安汽车旗下CX20、V3、V5、CS35、CS75;长城汽车旗下C30、C50、M1、M2、M4、H2、H6、H8、H9;东风乘用车旗下E30、H30、S30、A30、A60、AX7;东南汽车V3、V5、V7、DX7;广汽乘用车旗下GA3、GA5、GA6、GS4、GS5;海马汽车旗下M3、M5、M8、S3、S5、S7。这简直比摩斯电码还恐怖。
写到这里我实在写不下去了,吉利汽车和江淮汽车更是“惨无人道”的将这种命名方式发扬光大。而奇瑞汽车虽也有这种命名方式,但一些寓意美好,朗朗上口的车名在一众“字母数字”大军中显得尤为耀眼,如瑞虎、东方之子、风云。
这应该不是“工信部”定的吧?想来工信部也不会有如此奇葩的规定,那因为什么国产品牌如此热衷这种命名方式呢,难道是在向开普勒星发送信号?
模仿技术可以模仿风雅更像东施
曾供职于某自主品牌公关部的洪源科一语中的:自主品牌从技术、车型定位一直都的都是模仿路线,命名方式自然不会落下。如宝马的数字系列、奔驰的字母数字系列、奥迪的字母数字系列都是国内厂商争相模仿的对象。
“德国三雄”在国内有较高的品牌认同,他们的命名方式是高档、耐用、技术的代名词,国产品牌在进行品牌推广、产品定位时自然会向德国三雄靠,这也是多数品牌选择这种命名方式的原因之一。但记者心理却默默在想,为毛大众汽车没有这么干呢?
汽车营销人士韩宇则指出,这种命名方式的好处在于简单易记,同时具备系列感。汽车厂商不是草台班子,他们更向往将品牌打造成具有系列产品的百年企业,这种命名方式一眼就能分辨出车型之间的级别区分,更易让消费者理解产品特性。
听起来蛮有道理的,但仔细研究一下,多数“字母 数字”的命名方式都是以车企品牌的缩写作为“字母”项,后面的“数字”项虽有高低区别,但并无规律可循,最后落了个简单易记,却少了滋味品读。另外,这种命名方式是车企经过近百年的技术文化积淀形成的,而简单模仿未必有人家的实力。
增加文科生在车企比例提升国学格调
笔者研究了一下全世界的主流汽车品牌的命名方式,目前包括奔驰宝马奥迪标志雪铁龙还有起亚乐于采用这种命名方式,其他的品牌都以某种含有寓意的单词来给自己的车型命名。美系的别克、雪佛兰、福特,日系的丰田、本田、日产、斯巴鲁,韩系的现代,德系的大众都拥有几个世界级响亮的车型名。
如丰田卡罗拉(Corolla)、凯美瑞(Camry),本田雅阁(Accord)、飞度(Fit)、日产奇骏(X-TRAIL)、轩逸(Sylphy)、斯巴鲁森林人(Forester)、现代的索纳塔(Sonata)、大众的波罗(Polo)、高尔夫(Golf)等等。每一个名字都富有深意,要么来自神话人物、要么来自地名奇景,要么自造,百花齐放,美丽纷繁,中文译名也颇具“信达雅”的翻译精髓。
我们的品牌也可以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里汲取养料来命名自己的汽车。三皇五帝、三教九流、三清四御、五行八卦、四书五经、六艺六义、七仙女八神仙、九洲四海、十二生肖。还有三山五岳、三十六福地、七十二洞天,梅竹兰菊、琴棋书画、笔墨纸砚、十八般武艺等等。实在不行,降龙十八掌、含笑半步颠也有可取之处,怎么落了个没名字可选呢?
在国际化路上,这些名称完全可以用拼音,用英文相近词,自己造词来代替,不仅宣扬了中华文化,还显得独树一帜更具辨识度。如此浩瀚的名称库竟鲜有人选用,实在令人费解,只能怪罪车企文科生招的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