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时期,吏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百姓吃不起饭纷纷揭竿而起,在此期间涌现出了非常多优秀的领袖人物。其中,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创者,自然是当时最厉害的领袖,在朱元璋之下,那当属陈友谅了。
陈友谅作为一名坚定的反元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为抗击元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可惜的是,鄱阳湖一战他棋差一招,最终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铲除掉陈友谅这位最大的竞争对手后,称霸之路五人阻挡,最终一手创建了大明王朝。
陈友谅作为失败者,当然史书上也不会把他写得太好,通常是以“贼、寇”等来称呼他,更有甚者,将他列为残暴之君。那么历史上的陈友谅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吗?鄱阳湖之战,又为何说他只输在毫厘之间呢?今天我们走进历史,看看陈友谅的一生。
穷苦英豪,改元大义
都说朱元璋是讨饭皇帝,开局一个碗最终拿下了天下。其实陈友谅的身世和朱元璋差不多,陈友谅出生于元末时期一户渔家,自小就跟着父亲打鱼为生。其祖父事实上并非姓陈,而是姓谢,只是由于当时贫穷,入赘到了陈家,陈友谅自此也跟着姓了陈。
陈友谅自小熟读文义,再加上渔夫家庭有一个好体格,很快就当上了县里的小吏。不过好景不长,由于元末时期吏治过于腐败,陈友谅看到了起义的前景,于是在至正十五年在黄鹏起义,加入红巾军,成为了徐寿辉的部下。
加入红巾军后,本就熟读文义再加上有着好体格的他,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官拜元帅。至正十七年,陈友谅夺取倪文俊兵权,势力再度扩大,此时的他已经有了称霸一方的实力,他的野心也逐渐开始膨胀。
至正十八年后,长江以南地区,元廷被陈友谅一扫而空,数年的征战在陈友谅成为了红巾军中威望最高的元帅之一。此时的陈友谅依旧耐心隐忍,他知道虽然他实力很强,但还没有迎来他施展野心、抱负的时刻。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终于等到了徐寿辉迁都龙兴的这个时刻。为什么说陈友谅一直在等这个时候呢?首先,陈友谅很清楚一点,自己虽然是红巾军的元帅,但实际上红巾军的创始者并不是他,而是徐寿辉。
所以,陈友谅必须要想办法杀了徐寿辉,自己才能将红巾军彻底掌握在手中,再加上自身在部队的威望,必然成就一番大业。可怜的徐寿辉根本就没想过陈友谅会背叛他,就这样,在徐寿辉率部迁都龙兴之时,陈友谅在龙兴埋伏了大批弓箭手,彻底暴露出他潜在的野心。
徐寿辉的部下由于没有任何准备,刚刚进城就被围困在城中,众将均被乱箭射杀。徐寿辉的死状最为惨烈,在龙兴一战后,徐寿辉彻底成为了陈友谅的傀儡,陈友谅挟持徐寿辉拿下了池州、太平两座朱元璋的地盘。
陈友谅这才一跃从小吏化身为足以影响一方的大军阀,自此陈友谅无比骄横,也有了称帝的心。若想称帝,徐寿辉必须要死,就这样,徐寿辉在陈友谅的安排下,被大锤击碎了脑袋,陈友谅自此称帝,改元大义。
从陈友谅的这段履历上来说,他的一生都在与元朝抗争。同时,陈友谅的野心大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他也成为了元末第一个称帝的军阀。但是仅仅拿下长江以南,就足以满足陈友谅的野心了吗?这还远远不够,他希望一统天下,于是将目光放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但可惜的是,他最终在鄱阳湖大败于朱元璋,陈友谅兵败被杀,下场凄惨。但实际上,陈友谅的失败并非是一朝一夕的,早在鄱阳湖大战之前,就已经初露端倪。
初露端倪,洪都保卫战
陈友谅在发展的过程中,朱元璋的势力也在不断地扩张,很快就与陈友谅的领土相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秉着这个原则,双方在太平、池州发生激烈的摩擦。但实际上此时的朱元璋还真没有底气跟陈友谅兵团打一场大决战。
毕竟陈友谅占据全国大半疆土,同时掌管着近65万人马。而反观朱元璋,仅仅只有20万兵马,地盘也没陈友谅多。陈友谅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迅速抓住战机,想要快刀斩乱麻,快速解决掉朱元璋,于是东进直取应天。
朱元璋此时对于战与不战想破了脑袋,刘伯温进谏说到:“应当放弃应天,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广信府,同时设计利用陈友谅好友康茂才诱骗陈友谅大军东进。”陈友谅果然上当,挥师东进至江东桥后,根本就没找到康茂才。
朱元璋此时挥师应战,在仓皇之下,陈友谅被迫在龙湾与朱元璋应战。最终,由于潮落,陈友谅大量船只被搁浅,兵败如山倒,损失战舰百余艘,应天之战彻底失败。陈友谅失败后并没有反思失败的原因,他认为,这次的失败仅仅是运气问题,如果没有潮落,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
很快,陈友谅重振旗鼓,发动了著名的洪都保卫战。洪都保卫战是陈友谅最后的荣光,同时也是他真正开始失败的起点。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洪都保卫战是陈友谅60万大军对战朱元璋之侄朱文正的2万大军。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并不在洪都城内,他已经带领大批人马救援安丰。朱元璋命令朱文正即使洪都城内只有2万士卒,他也必须要坚守100天。只要坚持100天他就是最大的功臣,如果城破,他就是死罪。
朱文正也并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洪都保卫战中,朱文正出色的军事指挥,让洪都城犹如铁城一般。陈友谅大军攻打数日均不见成效。更可气的是,朱文正手下的将领,更是在陈友谅大举进攻,不做防守之时出城迎战,重挫陈友谅的攻城部队。
陈友谅很清楚,朱文正之所以死战不退,就是在等朱元璋的大军回援。现如今几十日已经过去,陈友谅的攻城部队损失惨重。陈友谅迫切地需要打开城门的缺口,让大军快速进入到洪都城内。
但可惜的是,朱文正没有给陈友谅一点机会,在坚守85天后,朱元璋终于解决了安丰问题,赶来洪都支援。陈友谅攻打了85天,部队精疲力竭,看到朱元璋回援,无奈只能放弃攻打洪都,选择回撤迎战朱元璋。
鄱阳湖大战一触即发,这场大战也成为陈友谅最后的绝唱。这一战,朱元璋可谓是一场豪赌,万幸的是,他赌对了。
一场豪赌,赢得天下
事实上,自洪都保卫战开始,朱元璋就已经开始了一场豪赌。他赌的就是,陈友谅根本进不了洪都城,只要陈友谅打不进洪都城,他的战略意图就完成了一大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元璋其实早就完成了对安丰的解围,他之所以一直没来洪都,正是要挫败陈友谅的锐气。
事实证明,朱元璋赌对了,85天的进攻里,陈友谅没能前进一步。朱元璋率领大军回援时,陈友谅大军只能堪堪撤出战场,根本来不及得到喘息。相比于朱元璋来说,他们早就完成了集结和休整,就是要在鄱阳湖一战定乾坤。
虽然陈友谅大军在洪都城下损失惨重,实际上实力还是远胜于朱元璋的。根据宋濂的《平汉江颂》记载,鄱阳湖一战:“呼声动天地,矢锋雨集,炮声,波涛起立,飞火照耀,百里之内,水色尽赤。焚溺死者动一二万,流尸如蚁。”
虽然简单数句,却足以说明了鄱阳湖一战究竟有多么惨烈。陈友谅部队东出鄱阳湖后,很快遇到了朱元璋的主力,陈友谅铁索连舰,浩浩荡荡地就杀向朱元璋。朱元璋连战三日,由于陈友谅的船只高大,无法仰攻,死伤无数。
但上天似乎真的眷顾朱元璋,正当朱元璋在犯愁怎么破陈友谅的铁索连舰时,上天刮来了东北风。朱元璋想到了赤壁之战,火烧铁索船,于是下令火攻。陈友谅的舰艇虽然高大,但行动很慢,面对汹涌的火势根本来不及逃跑。
陈友谅之弟被活活烧死,陈友谅兵败如山倒,只能紧急撤退。但是现在撤退,这大船怎么可能跑得过朱元璋的小船。朱元璋遏制湖口,将陈友谅的部队死死地围在了鄱阳湖。随后朱元璋送信劝降,被陈友谅撕毁。
信是撕毁了,但陈友谅此时彻底犯了难,现如今他已经是困兽犹斗,不假时日粮草空虚,他们就彻底要被朱元璋饿死在鄱阳湖里。连想几天陈友谅也没能找到破敌之策,无奈只能强攻湖口,为大军撤退打开一条出路。
此时朱元璋的部队士气正盛,面对陈友谅的进攻丝毫不惧,死死缠住陈友谅。陈友谅的大船根本摆脱不掉,心急如焚的陈友谅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大军作战。常遇春抓住时机,一箭贯穿陈友谅头颅,陈友谅不治身亡。
陈友谅死后,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随后次子陈理携父亲尸身逃走,陈友谅大军在鄱阳湖一战彻底被朱元璋打败。朱元璋自此在称霸之路上再也没有了阻碍。
可以说,洪都保卫战促成了鄱阳湖之战的胜利,但即使如此,此战还是非常凶险的。朱元璋在此战过后更是心有余悸。无数军官为此丢了性命,如果不是朱元璋赌对了东北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不过陈友谅兵败也并非一朝一夕的问题,他身上确实暴露出了非常多的弊端。
弊端颇多,不得人心
陈友谅虽然是一代英豪,但是他的坏毛病非常多。从出身上来说,他与朱元璋之间可谓是半斤八两了。但是朱元璋称帝后,他的生活作风并不奢靡,相反更加节俭,并且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洪武四大案中,郭恒案、空印案就是专门整治贪官污吏的,其严苛程度,几乎将明初文官屠戮大半,来了个大换血。所以纵使朱元璋暴戾,但正所谓“百官哭总好过百姓哭”,朱元璋的利益出发点是为国为民的。
而陈友谅并非如此,陈友谅刚刚称帝,就为自己打造了一副纯金的镂金床。更令人气愤的是,陈友谅的生活非常奢靡,纵情享乐是历史为他打上的一个标签,这种不得人心的作为,怎么能赢。除了生活问题外,陈友谅的性格也是他失败的一个原因。
陈友谅的性格有着非常大的缺陷,这个人说好听点是不达目的不择手段,说难听点就是撞破南墙也不回头。从洪都保卫战上就能看出来,本来在洪都受挫后,陈友谅大可以放弃洪都,选择别的地区,哪怕是跟朱元璋换家都行。
但是他那个都没选,偏偏就是铁了心了跟洪都干上了,最后的结果呢?攻打了85天,硬生生是没打进去。士气在这85天内损失殆尽,最终朱元璋赶来支援,这才放弃了洪都,回头和朱元璋在鄱阳湖打起了决战。
另外,鄱阳湖决战期间,陈友谅被朱元璋用火攻击败,如今湖口被朱元璋牢牢卡死。手下将士劝说陈友谅,弃船而走,从陆路突围。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陈友谅能突围的最好方式了,毕竟朱元璋手里的兵并不多了,不可能完全将陆路也封锁。
陈友谅是渔夫出身,精通水战,这让他更加执拗,就是不下船,偏偏就要和朱元璋打水战。此时的朱元璋全权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陈友谅怎么可能打得过。就是因为这执拗偏执的性格,让他最终死在了鄱阳湖。
当然,陈友谅的失败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不得人心。为什么说陈友谅不得人心呢?我们刚刚有提到过,陈友谅的军旅生涯相对比较坎坷的,几乎一路上都在打仗。
但是他除了打仗以外,他还杀了红巾军大量的领导班子,例如倪文俊。当然,杀害倪文俊陈友谅还有些说词,毕竟倪文俊谋杀徐寿辉在先,但依旧架不住倪文俊手下军官的猜忌。
杀害倪文俊后,陈友谅的势力才得到扩充,很快他就把目光放到了徐寿辉身上。为了称帝,陈友谅将徐寿辉残忍杀害,虽然杀了此二人让陈友谅在军中的地位彻底成为了第一。
要知道无论是徐寿辉还是倪文俊,都是陈友谅的大恩人。如果没有此二人在背后推波助澜,陈友谅能这么早的就成为红巾军举足轻重的人物吗?所以,陈友谅杀了此二人,就如同杀了自己的恩人,本就是好猜忌的人,现如今又做出这种不光彩的事做出来了,怎么能让手下的人信服。所以,陈友谅相比于朱元璋来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少了几分情商,这也是陈友谅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结语
鄱阳湖并非是一兵一卒的交锋,更像是领袖在人品、情商之间的交锋。同时,这起交锋更是掺杂了运气成分在,不过好在的是,最终朱元璋还是赌赢了,胜负就在东北风起来的那一瞬之间。
鄱阳湖海战后,朱元璋彻底扫平陈友谅,基本奠定了天下格局,张士诚不在是朱元璋忌惮的对手。自此开始,朱元璋开启了称霸之路,更是在元朝之后,再次振兴汉人,成为了古代历史中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