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经常被人戏称为“徽京”,有着“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效应,在江苏省外的影响力不弱论起南京的省外小老弟,滁州算一个,而且算得上是很铁的关系了事实上,从古至今,滁州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座城市的亲密“交往”不仅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地缘关系发挥着超越行政区划的重要意义,也为思考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南京为啥被戏称徽京?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南京为啥被戏称徽京(南京经常被人戏称为)

南京为啥被戏称徽京

南京经常被人戏称为“徽京”,有着“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效应,在江苏省外的影响力不弱。论起南京的省外小老弟,滁州算一个,而且算得上是很铁的关系了。事实上,从古至今,滁州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座城市的亲密“交往”不仅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地缘关系发挥着超越行政区划的重要意义,也为思考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往来已多年

谈起滁州,除了那一句停留在课本里的“环滁皆山也”,很多人就几乎没有其他印象了。不过,回顾滁州的历史文化,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建镇的滁州可称得上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滁州因南接金陵、北望中原、渡江涉淮的绝佳位置而成为兵家必争要地。从滁州一登场,它的命运几乎就与不远处的南京编织在一起。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南迁络绎不绝,谋求南下发展的琅琊王司马睿避乱南下建康途中,为了观察形势,驻扎在江北涂中的摩陀岭,常登山眺望长江谋划渡江大业,“按《图经》,晋元帝之居琅琊邸而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琅琊溪述》),于是此山因帝王驻跸而拥有了一个举国闻名的名字“琅琊山”。东晋建立后,滁州源源不断接纳了中原士族地主及南迁移民,成为与王朝统治中心一江之隔的“涂中”。在唐宋时期,滁州映入人们眼帘,则是因其成为文学家的“宠儿”。出任滁州刺史的唐代诗人韦应物写下著名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同样前来滁州做官的欧阳修留下流芳百世的《醉翁亭记》,引得一批文人如梅尧臣、韩琦、范仲淹、王安石、苏轼等人都前来游访或唱和。宋元时期,滁州更多是宋金、宋元对垒的战场,起着捍卫南京的军事作用。仅南宋时期滁州城就多次被金兵攻破,滁州也涌现出一批江淮抗元英雄。当然,最著名的滁州名将当数朱元璋,他不仅是滁州历史名人录上最耀眼的一位,也更直接地将滁州与南京紧密联系在一起。滁州乃朱元璋的“龙兴之地”,他在此积累了大量军事实力,对家乡感情深厚,曾在凤阳兴建中都城,遭到反对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建都地就是金陵。此后,滁州在明朝就作为京畿辅地发挥作用,被称为“开天首郡”,许多官僚都往返于南京、滁州之间。直到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一分为二,滁州被改隶属安徽省,由之开启了一江隔两城的局面。可以说,滁州、南京两地的交流频繁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的,并非现代才出现的情况。

最近的邻居

众所周知,滁州离南京很近,到底有多近呢?从地图上来看,一条滁河相隔,两岸居民隔水相望,滁州的主城区离南京的江北新区直线距离仅有40公里。直观感受一下,买一张高铁票19分钟即可抵达南京南站。近年来,这种“亲密”的关系又在进一步被“无间”化,宁滁两地的跨省公交已经实现了无缝换乘,可互联互通公交卡;滁州的南谯、南京的浦口因大桥的修建可“你来我往”;正在修建的南京地铁S4号线(又称为宁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南京江北新区到滁州汊河镇仅需10分钟。不少滁州人前来南京工作、置业。从早期的带头人朱元璋到如今南京城大概30万的滁州人,滁州成为南京人口热门来源城市排名第一,大约占外来流入人口总量的3.96%。这种人口迁移的流向似乎已经成为传统,对于滁州人来说,南京是亲密又特殊的存在,它既是离家近的工作热门地,也是毫无文化隔阂的居住区。哪怕住在滁州,南京也是好逛的,周末到新街口购物,需要时到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看病,相关的配套设施都能享受到。南京,就像是一个不远处的老亲戚,平常总是要走动走动,顺带到亲戚那边安居乐业也是很好的选择,机会多又离得近,一举两得。凭借这种地缘关系,形成了宁滁两城的交叉缓冲地带——汊河镇,滁州的汊河就像镇江的句容一样,都是紧邻南京发展机遇下的产物。生活在汊河的人群主要包括这几类:汊河本地人、在南京工作的外地人、南京人。对于许多汊河人来说,汊河离南京仅有6公里,开车12分钟,住在汊河,工作在南京,双城生活已然常态化。甚至,汊河临溪社区考虑到大约六成社区人口往返于南京,2022年1月17日发布的返回人员疫情防控政策中,特意注明南京往来通勤人员不必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以免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无论是历史的命运共同体还是日常性的生活,滁州都将南京视为其中的一部分。同样,对于南京人来说,随着江北新区的发展,近年来考虑到滁州置业养老的人也越来越多。

安徽第三城

近年来,滁州的发展劲头十足。滁州GDP已经跃居安徽第三,成为合肥、芜湖之后的安徽第三城。在工信部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2021)》榜单中,滁州位居第61名,中国社科院竞争力课题组的“2021—2022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提升最快TOP20”排名中,滁州位列全国第三。这不得不让人惊呼,滁州也有如此耀眼成绩与迅速进步,细数滁州发展背后,融入南京都市圈是滁州发展进入“快车道”的重要原因。早在2002年,南京都市圈提出之初,滁州就积极成为第一批入圈的城市。作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滁州坚持将融入长三角与南京同城化作为重要目标。2015年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获国务院批复之后,滁州的发展标语又变成了“对接大江北、融入长三角、实现大跨越”,充分利用紧邻江北的地缘优势,积极推动滁州与江北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合作。2020年,在宁滁牵手二十年后,国家发改委出台《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南京结对帮扶滁州再次掀起了滁州发展的新篇章,两城开启长达十年的共建、共融、共促的新征程。滁州借南京之力,印证了都市圈内城市共谋发展的可行性。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加持下,江北新区的大建设背景下,滁州找准定位,对接江北产业,大力发展苏滁产业园、汊河工业园、滁州市开发区、南谯科创城等,做好相关产业配套与协同工作,仅2020年就承接沪苏浙转移或合作项目240个。目前,滁州的产业主要聚焦于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新型化工等方面,力图发展为南京先进制造业承揽基地。曾经的“浦口-南谯”“顶山-汊河”也逐渐从“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变为“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不同于以往的新城或新区,这种新型功能区致力于成为产城一体化高地,通过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深度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除了产业合作,宁滁两地还互派干部挂职,深化跨界流域横向生态治理机制,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合作,真正实现两城的跨越式发展。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来源:作者:张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