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角恋科幻电影《上海堡垒》以获得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影片告终之后,滕华涛两年没有独立指导作品。

今年,他重整装备,和老搭档海清一起带来了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心居》。

这才是他熟悉且拿手的领域,从《双面胶》到《王贵与安娜》,再到《蜗居》,都留下了滕华涛注视社会痛点的目光。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

和《蜗居》一样,《心居》也只是把房子作为一个内核。

其实它要讲的,是围绕“居”字发散出来的普通市民所经历的林林总总和是是非非,探讨的也是剧中人物的“心”之归处。

和近些年流行的悬疑推理剧直击社会阴暗角落比起来,《心居》更像一把钝锯,用不那么锋利的锯齿,反复撕割着人性的弱点。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

电视剧和原著相比,在原本文字上附加了演员的表演,感受更为直观,冲击力也更强。

因此,《心居》将就像在公共场所用手机开的外放,把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焦虑、不堪、挣扎和自私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一部电视剧中,往往有两三个让人讨厌的人物,但《心居》中“上火”的角色却扎堆出现,先集中再放大,这也就让这部剧被诟病“三观不正”、“狗血不正常”。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3)

很怪,天天哭着喊着不想看全员精英的职场剧、甜得发齁的爱情剧、假大空的主旋律,现在现实题材的剧摆在眼前,却又受不了真实的人性了。

况且,这些让人“上火”的剧中人,哪一个不是普遍存在的?

顾老太

顾磊的母亲去世得早,冯晓琴也就没有婆婆。

顾老太作为冯晓琴的奶奶婆婆,在剧情上也肩负起了婆婆的任务。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4)

这个“选择性失聪”的老太太,可以排在全剧最让人讨厌人物的第一位。

但她让人讨厌的行为,就只有一个:针对冯晓琴和冯茜茜。

第一集开场,顾磊奶奶就抱怨冯晓琴菜做得不好,之后这种抱怨更是每集都有。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5)

冯氏姐妹碍于住在顾家,也只得无奈接受。

然而顾磊不讨厌她,顾士宏不讨厌她,小老虎不讨厌她,但家里的其他女性,包括顾士莲、顾清俞、苏望娣,和她并不亲热。

可以看出,排外、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她的心里根深蒂固。

在她眼里,冯晓琴怎么做都不对,那个为了能实现自己的上海梦,才和他的大孙子顾磊结婚的女人,对她来说始终是外人。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6)

然而十年的相处,她像小老虎一样,已经对冯晓琴产生了严重的依赖。

她看到冯晓琴相亲约会,不是在乎,而是怕失去照顾她的人。

这样的人,终究不会改变。

即便是弥留之际,她和冯晓琴推心置腹地谈了很多,但对于是否偏向儿子的问题,顾老太还是不置可否。

两个女人看似和解,墓地前的画外音中,顾老太再次强调之前是在“敲打”冯晓琴。

顾昕

家庭伦理剧,怎么能少得了渣男?

顾昕的人物原型,当今社会上大有人在,他的问题在于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这一点,和他的堂兄弟顾磊完全不同。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7)

顾磊不争不抢、随遇而安,从不强迫自己去做没有能力去做的事,也不想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幸福感的阈值很低。

而顾昕本来也并无大志,只想着开一间烟纸店卖些杂货,悠闲过活。

但他却没有像顾磊一般笃定,工作和相亲,都推着他不由自主地往前走。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8)

可他发现,那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局面也根本不受自己的控制,存在感变成了他尤为在意的东西。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9)

他的生活逐渐失控,慢慢地造出了一段孽情,葬送了温馨的家庭,也让自己身陷囹圄。

苏望娣

《心居》中,张芝华饰演的苏望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0)

人口流动带给社会的除了经济的进步,也有亲人的分隔。

不管是何原因,这种分隔都会给远离家乡的人带来心理负担。

他们心中一般会有两种不停斗争的情感,要么是亏欠,要么是被亏欠。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1)

这两种感情,也会造成性格的改变。

对于苏望娣来说,她觉得自己是被亏欠的那一方。

于是,别人的帮助变成了理所应当的笑纳, 姑妈的房子在她看来是自己应得的。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2)

苏望娣的嘴巴毒辣,哪壶不开提哪壶、讲话无遮无拦,是她性格最大的特点。

比如每次家庭聚会,她都会让温馨热闹的场面止于她制造的尴尬。

原本就看不惯儿媳葛玥花钱大手大脚,而葛玥的父亲出事之后,更是大肆对其嘲讽;

她想要给顾清俞介绍五十多岁的男人,认为二婚的女人不好嫁了。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3)

苏望娣口中的这些事,听着刺耳,却都是事实。

这些事实,端起酒杯避而不谈虽为君子之礼,但讲出来其实倒也无妨,毕竟这些事实总要去面对。

她的话只是让人讨厌,不中听,但是并不会激化矛盾,制造冲突,因为她只是在用不太讨好的语气说出事实。

苏望娣活得很自我、自私,极少自责,也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施母

一个活在过去的人,任谁也不会陌生。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4)

生活中,“好汉只提当年用”的人无处不在,他们无法接受命运的变迁,脑里想的和嘴里说的,都是过去的辉煌时刻。

施母,就是这一类人极端的代表。

当她用左右手玩起了爬梯子,就知道马上就要出现不简单的场面了。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5)

剧中施源母亲插队的年代是个bug,但并不重要。

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不管是自己犯的错,还是他人犯的错,生活还是要继续,总要拿出岁月去偿还。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6)

可惜的是,总是有人自始至终也走不出来。

施源

这是一个疲惫的男人。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7)

施源强烈的自尊心也许遗传自他的母亲,多重压力之下,他面对爱情总是选择逃避,宁愿选择打麻将也不接受卖鱼妹的示好。

冯绍峰出色地完成了表演任务,他的眉宇之间总是挂着苦闷和惆怅。

施源恐惧爱情,恐惧婚姻,他怕自己无法胜任丈夫的角色。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8)

他需要时间,以便让他追上被人落下的步伐。

当已经成为精英人士的顾清俞再次出现的时候,他知道机会来了。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19)

顾清俞经济独立,能够给他足够的时间去追赶。

让他想不到的是,他和顾清俞的差距实在太大,需要的时间也太久。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0)

也许,放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冯大年

关于冯晓琴的这个儿子,我有一个猜测。

虽然他的身份被隐藏为冯晓琴的弟弟,但顾清俞能够调查出来的事情,他自己在老家当地不可能不听到一些风声。

这样也许就更能解释他和冯晓琴为什么一定要离开老家,来到上海。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1)

姥姥姥爷的溺爱,再加上已经来到了青春叛逆期,于是他的身上集成了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所有“招人烦”的缺点。

没礼貌,不爱学习,动不动就要跳楼以示自己的倔强,的确很讨人厌。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2)

可是,谁家的孩子不叛逆呢?

大概是碍于篇幅,冯大年这个人物挖得还不够狠,只用了几个小误会穿插在剧情之中,稍显遗憾。

冯茜茜

现实生活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中,像冯茜茜一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

她们为了谋得一席立足之地,为了扎根发芽,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有的人为了少奋斗十年、二十年,什么都可以付出,不惜一切代价达到目的。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3)

冯茜茜问过姐姐,不择手段和努力生活,到底应该选哪个?

其实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自己早已经做出了抉择。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4)

片中冯茜茜和顾昕在咖啡店分离的时候,她曾说:“在电视剧里,像我这种人,应该是反面角色吧?”

类似调侃的台词,道出了眼下电视剧观众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窘状。

冯晓琴

电视剧女王真的不是浪得虚名,海清极有可能靠着《心居》这部戏再拿奖。

在不择手段和努力生活之中,冯晓琴选择了后者,只为了问心无愧。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5)

正因如此,她才有勇气在手里只有三万元存款的情况下,去买两百多万的房子;

照顾了顾家一大家子八年,那么她督促老公努力考证,也在情理之中;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6)

因为问心无愧,她也才有勇气在年近四十岁的时候,骑上电动车送外卖,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以及向喜欢的男人告白。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7)

冯晓琴知道自己的短板,但并不自卑,她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长处。

她所有的小算计,都是建立在问心无愧的基础之上。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8)

顾清俞选择和自己的回忆结婚,展翔分不清崇拜和爱情,他们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也许是影视作品的特性,把这样一群不招人待见的角色凑到了一起,这部剧就变得极为“上火”。

但他们都没有错,剧中冯晓琴有这样的台词:

“我最恨别人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了,我们还没有吃过其中的苦吗?什么本地人外地人啊,城里人乡下人,工资待遇高的工资待遇低的,家里背景好的背景不好的,这些都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啊!”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29)

电视剧和小说,都没有办法阻止这些分类继续流传于世,却可以把各个阶层人群的灰暗一面都展现出来。

《心居》就是这样一部剧,虽不尖锐,却有杀伤力。

电视剧的结局可以努力地缝合人物关系,尽量圆满地交代人物归宿,可人性终归是复杂的。

心口不一的人设(心居中让人上火)(30)

就连年纪尚小的小老虎顾寅,也早就变成了冯晓琴的“间谍”,替其打探消息。

其实他不是没有缺点,只是他的年龄还不足够大。

本文由印记电影(moviemarker)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光映美好,影留印记,欢迎关注印记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