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请横屏观看,可点开放大)

清朝皇帝及其年号(清朝皇帝世系表)(1)

清朝皇帝及其年号(清朝皇帝世系表)(2)

从皇帝世系看来,清朝是政治最稳定的王朝之一。

从1616年后金建立至1912年大清灭亡,清朝仅历经12帝,从平均在位时间来看,这是从古到今未曾有过的。其中康熙、乾隆祖孙二人可谓“超长待机”,在位均在60年以上,其政治稳定性,可见一斑。

清朝除了在晚期穆宗同治帝无嗣,中前期世系都是父传子,一以贯之。皇朝到了后期,不仅在外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西方列强侵略,在内出现了女主专制(慈禧太后)和皇帝绝嗣(穆宗同治、德宗光绪、逊帝溥仪),这是皇朝衰落的典型表现。

圣祖康熙时,汉化已经非常深刻,体现在取名上就是“排辈”。康熙给儿子取名,以“胤”为辈,名都以“礻”为边。到了高宗乾隆,直接给子孙后代拍好了辈分,自己是“弘”字辈,子孙以“永绵奕载”传承,道光又加了“溥毓恒启”四字。

从大明太祖朱元璋开始,规定皇帝“不改元”,即正常情况下不改年号,因此明清两代皇帝可以用年号来称呼,我们反而对其庙号(X祖X宗)比较陌生,故表中注明了皇帝年号。

清朝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一朝三祖”的现象,在此之前的元明二朝有“二祖”已属罕见。因为太祖努尔哈赤称汗立国,功劳甚大;世祖顺治时清军入关,定鼎中原,开创新纪元,称祖亦说得过去;圣祖康熙,平三藩、收台湾、退沙俄、定西藏,几乎把江山又打一遍,“名为守成,实乃开创”,因此也称祖。总而言之,各有理由,却又于礼不合。

最后再说说,清朝亲王中的最大“赢家”——醇亲王奕譞。他父亲是宣宗道光帝,四哥是文宗咸丰帝,六哥是恭亲王奕訢,嫡福晋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纳拉氏。他一生淡薄政治,与皇位无缘,但因缘际会,儿子载湉成了皇帝(光绪),孙子溥仪成了皇帝(宣统)。另一个儿子载沣成了监国摄政王,一如当年的睿亲王多尔衮。不过,奕譞和载沣父子都对政治不感兴趣,晚年得以善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