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可以说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奇葩,因为别人都是以思想闻名,而他是以科学研究闻名。其与楚王和公输盘的斗智斗勇,顺利劝说楚国放弃攻打宋国的英勇事迹,传为佳话,还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此外,他还建立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发现了杠杆定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但对于墨子的思想,却鲜有人提及,大家只知道他主张“兼爱”、“非攻”,别的可能就不知道了。本文简单介绍了后世对墨家学派的研究,将墨子的思想与儒家思想进行对比,希望能对大家理解墨家思想有所启发。

墨子思想要点(浅谈墨子思想)(1)

2008年5月16日,首届国际墨子文化节暨第七届国际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滕州开幕。

墨家在秦汉后几成绝学

墨家学说,不光是今天谈论得少,在历史上也处于一种由显而衰、由显而绝的情况。《韩非子·显学》开篇就说:“世之显学,儒、墨也。”意即墨家在战国时期非常兴盛,是当世两大显学,但在秦汉以后成了绝学。所以,汉以后的2000多年,墨家的发展就远不如儒家和道家,文献也非常少。

从历史记载来讲,墨子这个人的来龙去脉也很不清晰,幸而有《墨子》存留至今,算是先秦诸子著作里较为完整的文本。《汉书·艺文志》里记录的有71篇,留存53篇。通过这53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墨子当时的行迹,了解其思想。

《墨子》这本书在秦汉以后,没有人研究,也没人为其注解。只有在西晋时,鲁胜为《墨子》做过注释,叫《墨辩注》,但也没有留下来,只有《墨辩注》的‘序’保留在其他书里,得以流传至今。

大概到了清中期,随着考据学的深入,情况才有所改变。很多考据大家对《墨子》及其他诸子文献开始产生兴趣,加以整理并做了一些注解。经过毕沅、汪中、孙诒让这些学者的努力,散乱几不可读的《墨子》一书才得以重见天日,给今天的墨家研究提供了基础。假如没有清代学者的整理,我们今天拿到这些残篇是没办法读通的,因为墨学研究在历史上基本是个空白,没有前人的成果可借鉴。从清朝晚期到民国早年,这段时期是墨学的辉煌时代,很多重要学者都对《墨子》产生兴趣,并影响到了后来。尤其是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很多大家,都有关于《墨子》的专著和文章,墨学也就慢慢普及化,引起大家的重视。

墨家创始人—墨子的形象在大众的心目中是不清晰的。除了学术界以外,很多普通读者并没有把墨子作为思想家来看待,其实墨子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思想家。在现当代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教科书上,墨子实际上已经处于跟孔孟老庄不相上下的位置,思想很丰富特别。尽管墨子在深度和境界上不及孔孟和老庄,可是他对于现实的关怀更甚于老庄和孔孟,因为墨子本身就是工匠出身。虽然墨家学说到秦汉以后湮没无闻,但墨子并没有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他的侠义思想和行为,以另外的方式在民间流传。中国历史上的游侠,跟墨子思想和墨家团体有重大的关系。

那么墨家为何会在历史上消亡而灭绝?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墨家的政治思想主张注定了其不会被封建统治者所容忍。墨家主张“尚贤”、“非命”,即反对世袭制,反对贵族特权,更是否定所谓的天命所归,这样的思想完全就是在革封建统治者的命,他们岂能让墨家思想流传于世,于是乎联合起来将其封杀。二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影响。

“兼爱”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

墨家思想主体的十大命题包括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儒家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含有准无神论的味道,墨家却是有神论。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墨家则讲“天志”、“明鬼”,这是跟儒家思想对立的一个方面。再有,儒家讲礼乐教化,显得比较有贵族气,墨家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认为儒家的礼乐太过,讲“节葬”。此外,儒家对“乐”非常重视,墨家却提倡“非乐”。除了上述几个对立点,墨家的‘兼爱’、‘非攻’跟儒家有某种相似性。”孔子讲仁爱,也是一种和平主义的态度,反对战争。在人才观方面,儒墨两家也有某种相似性。墨家讲“尚贤”、“尚同”,儒家也讲贤人政治。

对于墨家思想的“兼爱”,作为社会基层团体,墨家需要强调公共利益。儒家的“仁爱”来源于血缘基础,从自己最亲的人开始向外推展关系,“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儒家的“仁爱”可称为“等差之爱”。儒家建立在血亲关系基础之上的等差之爱,能不能推出对世界的普遍之爱,这要经受时间的考验。

而墨家的“兼爱”没有血亲基础,是直接面向世界的爱,但也有其阶层局限,没有根基,来路不明。“墨家的‘兼爱’和儒家的‘仁爱’还是有区别的,划分起来有点难。从爱的角度来讲,他们是同一的,但从爱的出发点和爱的目标前景考虑,还是不一样的。墨子的命题是“兼相爱,交相利”。“交相利”内含一种利益原则,即爱的实施是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这种互利性,爱就没有了基础。而这种所谓的普遍爱,可能又演化成一种利益关系,跟今天理解的爱的本义相去甚远。

墨家的“非攻”也包含对战争性质的判断,并非把所有战争都否定掉,而是内含一种正义和非正义的意识。如果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墨家认为这不合天道。我们看墨家人物,一方面非攻、反战,另一方面也是战争的积极参与者,往往是勇猛的战士。墨家参与到制止暴虐的行动中,也是战争的参与者,包括他们制造的器具在战场上发挥了很大威力。需要一提的是,儒家也不是简单地否定战争,儒家也分正义和非正义。儒墨两家对战争都有一种判断,不过参与或处理的方式是有差别的。儒家到处去游说,用仁义道德来止息战火,很少看到儒家人物在战场上身先士卒。但墨家人物都好生了得,可以制造武器,亲身参与战争。

以上是通过与儒家思想对比,来阐述墨家的思想,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墨子思想要点(浅谈墨子思想)(2)

墨子,名翟(dí),生卒年不详,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