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的春晚注定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春晚,那一年没有了本山大叔的小品,一个新的团队横空出世……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1)

第一篇 开心麻花的成功。

· 一、开心麻花名字由来。

开心麻花,这个名字我第一眼看到就感觉十分喜气,至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我上网查了下,原来这得从一部叫《想吃麻花现给你拧》话剧说起,当时这部剧是赢得了口碑却输了票房。但那时候"开心麻花"的叫法还没有正式出现。直到他们第四部麻花剧《逗地主》出品,为了注册品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不能用一类食品作为品牌名称,所以加了"开心"二字,"开心麻花"就这样诞生了。

·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2)

二、开心麻花的成功

现在开心麻花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喜剧公司,不管是春晚的常客,还是欢乐喜剧人的中坚,再到《夏洛特烦恼》电影的巨大成功,无不印证着它的独特魅力。作为忠实观众,我十分喜爱开心麻花带给我的别样欢乐,这种欢乐的源泉与以往喜剧小异,但形式内容却大有不同。也正是如此,才有它的成功,我总结认为开心麻花的成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神助"。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3)

1、天时。

人的机遇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当它灵光一闪时只青睐那时刻努力准备的人。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一直是被老一辈艺术家垄断了,赵本山、潘长江、蔡明、郭达冯巩等等,他们的辛勤付出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新年的笑声,但不置可否"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让人也有点审美疲劳,尤其是80的我,虽然非常喜爱他们,但我也想看看新鲜的、创新的、能符合年轻人审美潮流的节目和喜剧人。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4)

所谓"既生瑜何生亮",现在的春晚"钉子户"们都纷纷主动让贤(点赞),但是那个年代可不是件时髦的事,在各路大咖打压的夹缝中想异军突起,谈何容易?我想如果那一年不是本山大叔的缺席,开心麻花还能不能"一炮而响"呢?我想估计很难。

所以在我看来,天时是成就开心麻花的第一也是最大要素。让我们把时间回拨到2012年,那年新晋导演哈文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举动:她用魄力破例以往导演那样要去拜访赵本山!当时大多数人看到新闻后,都暗自嘲讽:本山大叔就是春晚的招牌,没有他春晚还叫春晚吗?最终结果让人更加大跌眼镜:因为笑料不足,本山大叔小品被"毙"了,一时也是"亮瞎我的眼"。

好在当年春晚创新,节目新颖,收到的效果很好。但我个人还是关注语言类节目,希望能在其中,找到可以弥补本山大叔小品缺失的空白,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抱多大希望,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5)

然而沈腾等主演的《今天的幸福》让我眼前一亮。我记得在我QQ状态栏里当时就写下了:本山大叔可以放心退休了,开心麻花来了。

2、地利。

现在各种媒体平台"群雄并起",其中不乏出色者,但真正意义上能撼动央视的,根本没有。开心麻花的成功,可以说是央视这个舞台成就了它。

追溯开心麻花与央视的"姻缘",还可以提得更早,其实在春晚舞台之前,2011年常远等主演的《落叶归根》已经在央视小品大赛上成功亮相,获得了广泛关注。但是就受众面来讲,央视小品大赛舞台与春晚相比就是天壤之别,"谁上春晚谁火"绝不是一句玩笑话,那是实实在在的。借着央视春晚的东风,开心麻花扶摇直上,直到火遍全中国。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6)

3、人和。

一个团队一个公司要想成功,要有竞争的核心人才。开心麻花十分注重培养及组建人才队伍,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沈腾、马丽、艾伦、王宁、常远、杜晓宇等当红喜剧演员,同时也有十分强大的创作团队做后盾。2013年的元宵晚会,我记得主持人介绍《闹元宵》时这样说的"创作时间最短,参演演员人数最多"。这一短一多,把开心麻花团队强大的创作能力和优异的人才队伍凸显的淋漓尽致。两者相得益彰,从而把一个个喜剧节目、电影完美奉献给观众,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开心麻花,与其说其成功是一种偶然,不如说是一种必然。

第二篇 开心麻花的作品

· 一、什么算是优秀的喜剧作品?

优秀的喜剧作品是一个喜剧演员的灵魂,也是开心麻花团队竞争的资本,更是开心麻花走向成功的基石。

那就喜剧作品来说,什么算是优秀的呢?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认为优秀的喜剧作品,要有以下几点:

1、笑料。

喜剧喜剧,既然突出这个喜字,那你的作品一定要能让开心一笑。我不管你是像德云社岳云鹏那样装傻卖萌,还是有辽宁民间艺术团宋小宝那样讨喜的外表,只要你的亮相,你的眼神,你的肢体动作,你的一言一语能够让我笑出来,我就觉得你成功了。这种笑可以是"没心没肺"的一笑而过,也可以是"走心走肾"的让人感慨发人思考的笑。

2、创新。

现在大家都在讲创新,不讲创新,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市场浪潮中很难站的住阵脚。喜剧作品同样如此,我不想看那种起个开头就能联想到下面发展剧情,甚至连故事结尾都能略知一二的"陈词滥调"作品,"一点新鲜感都不给人家"。

3、演员的张力。

"事在人为",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永远都是人,同样的话语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让人感觉可能千差万别。喜剧作品的台词也同样如此,这都是在考验一个演员的功力。

举个例子,我很喜爱的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女士(我的女神),她温文尔雅,知性才华,听她主持,我时刻会沉迷于她个人世界之中(见笑),而会忘了节目本身。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凭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底蕴,完美驾驭了这个节目,而这个节目也为她个人魅力的绽放提供了最佳的铺垫,可以说主持这样的节目,在央视甚至全中国非她莫属,无人能及。有人说是中国诗词大会成就了董卿,我更觉得是董卿成就了诗词大会。喜剧作品同样如此,好的演员能把效果平平的剧本演绎到新的高度,本山大叔当年的《火炬手》就是鲜明的例子。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7)

· 二、开心麻花的作品如何?

开心麻花的作品我只要看到基本不会"放"过,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才是优秀的喜剧作品。

1、有主题。

每一部喜剧作品都有主题,但开心麻花的主题总是能够准确定位到当下社会人们关心的地方。《扶不扶》聚焦社会上热门的"碰瓷""讹人""好人没好报"事件,《同学会》放映了当下同学友谊沦为金钱服务的工具的悲哀,《投其所好》展现了官场阿谀奉承,弄虚作假的丑态……当我们看腻了语言类节目年复一年的歌颂亲情友情爱情的正面主题,突然把社会上失信,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反面主题,直接大胆搬上春晚荧幕,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柳暗花明"眼前一亮,直呼痛快?

2、够时髦。

现在的观众大军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的一代,我们不喜欢过去那种围绕三两张桌凳一板墙的"亘古不变"老把式,喜欢来点刺激的眼花缭乱的新花样。《大城小事》那一段应该是bbox(我本人不太懂音乐见谅),《闹元宵》里花式绕口令,这些在不经意间突然呈现,着实惊喜了大家。记得当年冯巩牛群的《两个弄潮儿》中走模特步,RAP等也有类似效果,非常HIGH。《赏金猎人》把美国西部牛仔英雄救美搬上中国荧屏,狂野的西部服装道具,音乐酒吧让人好不喜欢。《感染者》直接把丧尸主题拿出来,再次颠覆了观众:原来喜剧还可以这样演。

我估计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逆天的存在了。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8)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9)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10)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11)

· 三、开心麻花的作品独到之处。

聊了这么多,我们回归到开心麻花作品核心上,来看看它终究哪里"与众不同"。如果之前算是"大开大合"纵览全文,那么现在就要讲究"慢条斯理"深入剖析了。

1、语言。

小品是一个语言类节目,不是哑剧,是需要通过语言作为工具来和观众进行互动交流,达到喜剧的效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也是当今世界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记得网上有一个段子,是一名自认为精通汉语的老外考汉语,题目大概是小明给领导送礼,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小明:"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明:"小意思,小意思。"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小明:"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小明:"是我不好意思。"……请解释下每一个意思的意思,老外当场哭了。

开心麻花凭借着受过高等教育,拥有深厚文化功底,以及对当下社会关心热点敏锐洞察力的年轻人,对语言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利用同音字反差。

《落叶归根》里要求报销的机票拥抱一下就抱(报)完了,《今天的幸福2》里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无邪),《同学会》白痴证和白吃,《扶不扶》里就连郝建这个名字都能出笑点(事实证明在多个作品里郝建这个名字都有笑点,已成标配)。要知道喜剧作品里这样做的绝不是开心麻花一家,《拜年》里本山大叔惊天一屁股坐地上,说到人家乡长升县长,产房传喜讯--生了,《还钱》里冯巩的穿黄色衣服的皇家保安,等等。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12)

相比之下,在这方面开心麻花不仅在节目里使用频率高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也属上乘。告别平述性的语言灌输,不经意间给你惊喜反应,在这种良好互动中,喜剧作品越发新章,更加新颖夺目。这样的喜剧作品总是让人充满期待,总是让你不知道在哪个地方等着你去挖掘,如同有人给你挠痒,时不时给你一下,舒服极了。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13)

大胆联想。

《扶不扶》里在地上自转能想到自燃,《闹元宵》里摆渡小二起名富济贫,邻居叫梁子,梁山好汉正好要劫富济贫,千万不能结梁子,《同学会》里王宁饭店要上市,要上早市、夜市、超市、想上啥上啥,《投其所好》里郝建陪领导打球,要让领导想到他手就痒痒,联想到要树立一个欠揍的形象。

喜剧自身语言上的大胆想象,天马行空,本就增色不少,再加上现在年轻化的观众主体,更快更高要求的市场,更是让喜剧"如虎添翼",以至后来金句频出也就水到渠成,不足为奇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以为正是开心麻花演员们在平常生活中富有激情和梦想,有生活情趣,再加上"最强大脑"的"疯狂输出",将平常细节细微点滴,无限"裂变"成一个个良言佳句。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14)

语气的"婀娜多姿"。

《今天的幸福》里郝建那一声柔情似水的"妈妈",着实酥到骨子里了。《今天的幸福2》里马丽时而霸气大声呵呵时而卖萌嗲声嗲气,增强了人物立体感。

这样的表现手法,也不少见,但真正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开心麻花在这里不再是拘泥于过去要么是傻愣大个从头站到尾,要么就是"伪娘"从头说到尾,而是在如何越发精炼简洁但能达到最大效果上做文章,不再给人一成不变的审美疲劳,而是赋予新的形式,在语言上讲究"点到为止"但也"一击必中"。

2、设计。

谈到优秀的喜剧作品设计,有很多方面,这里我只谈谈舞台设计。

小品不同于相声,需要借助灯光,舞台,道具等来烘托,相声是用语言间接把你带到一个虚拟世界,"身临其境"。小品则要通过舞台的呈现,把你直接放入情境之中成为一部分。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15)

开心麻花的喜剧在比较庄重严肃的春晚舞台上,可能得不到自由展现,但是后来在《欢乐喜剧人》这个节目中如"脱缰野马"一跃千里。《赏金猎人》两部不仅为我们完美呈现了美国西部"很忙牛仔"们的生活场景,而且创造性应用了黑幕喜剧风格,惊艳了全场(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大圣归来》展现了逼真的花果山风景,让这个故事一下子就有了生命,观众也"一秒入戏"。

当然其他喜剧人在舞台设计上也下了功夫,大家都能拿出一些东西。但是开心麻花却"独树一帜":他们更用心,不是简单的把物件搬上舞台就ok了,而是注重细节,同时把物件也赋予舞台上一些新使命,比如《赏金猎人》2里黑幕下那把飞来飞去的枪,这时候整个舞台枪就是焦点,人已看不见了,是它在独演,但是恰恰却突显了这个时候舞台上每个人物紧张、焦虑、希望和绝望等心理表现,打破了以往舞台全部交给人的认识局限,让舞台更加开放包容。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16)

3、冲突。

喜剧作品要想达到想要的效果,制造一个个误会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等冲突情节是常用手段,开心麻花的喜剧作品也是如此。

《今天的幸福》里郝建和好哥们串通好骗他媳妇,《今天的幸福》2里郝建错误理解了女老板的意思,以及两人串通好骗前任姐夫,《扶不扶》里郝建重演了老太太躺地上的言行举止等,都是在制造冲突,给人以故事层次感,同时也吊足了观众"局外人清"味口,给你要看看究竟咋样的兴趣冲动。

开心麻花在这方面既借鉴了前人的方法,但也赋予了新意和内容,不落俗套。

4、寓意。

弘扬和传递正能量是喜剧作品的应有内涵,要让观众在笑声中明白和感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能激发大家以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引导他人。

开心麻花的喜剧作品也是遵循这样一条主线,但也有不同,如同顺流游行的鱼儿,时常回身跳跃旋转迸发美丽的水花。《扶不扶》大胆(为什么大胆?因为那是春晚舞台)呈现当下社会上"碰瓷讹人"的恶习,《投其所好》无情揭露了现在社会上某些官员溜须拍马不干正事的丑态。

当我们厌倦了正面典型不停的"轰炸",是不是对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形式更加愿意接受呢?

5、临场发挥和演员。

本来我想单独聊聊开心麻花里几个优秀演员的,但是觉得临场发挥和演员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所以就放一起了。当然与其说是临场发挥,不如说是演出事故。

谈到这个不得不先说说本山大叔了。作为"小品王"喜剧界"王炸"的存在,他老人家临场发挥救场的经历实在太多,当然也都很成功。《同桌的你》王小利最后忘词,本山大叔用擀面杖不经意间点了他一下,《小崔说事》提前说了台词让宋丹丹接着,然后毫无违和感的去拿忘带的盒饭,包括2001年春晚因为黄宏小品耽误了时间,本山大叔临时"缩水"《卖拐》剧本5分钟,从而保住了原本要被拿掉的潘长江小品(致敬)。

开心麻花的喜剧作品同样也有这样的演出事故,巧的是也是在春晚的舞台上。《扶不扶》里一段沈腾装疼的戏因为太入迷,忘了马丽说完台词后要接词,后来马丽灵机一动又不露声色地重复了一边,这才接上,好在观众都沉浸在他们表演之中,一点没看出来。经典的要数《今天的幸福2》里那个无鞋了。当马丽在说完"进来吧,给你留门了"后,按照剧本沈腾这时候要回"是我,问心无愧的郝建",结果因为设备的原因,沈腾说了几遍没声音,一急就忘词了,情急之下脱口"多么蹊跷的留门",之后引发了连锁反应,沈腾又因一个翻沙发动作过大没收住,鞋掉了,这时候马丽也慌了,急忙满地找鞋,情急之下也脱口而出"躲窗帘里",最后将一只鞋丢了出去,候场的杜晓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此时心里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了,但也没办法只能见机行事,最后作品完美呈现,大家都没有看出破绽,而且"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也迅速走红,成为当年的金句。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17)

所以,临场发挥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应变能力,也考验着演员的文化功底,艺术造诣,经验阅历等综合实力,就如同一位太极的武林高手,功夫不再拘泥于一招一式,而是融会贯通随心而动,以无招胜有招,以无形胜有形。开心麻花的年轻的演员能够做的很好足以证明了他们自己的实力,能力,胆力,魄力。

第三篇 开心麻花的寄语

"行百里者半九十"。从春晚走红到现在,开心麻花已经伴随着我们近10个年头,这10年里可以用成功来总结。但面对浮躁的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多元的文化市场需求,未来如何才能站的更稳,看的更远,走的更高,我想开心麻花一定有自己的规划。这里我个人有几点建议。

一、不忘初心,回归本质。

喜剧人的梦想是能把快乐带给观众,赢得掌声,获得认可,正如《欢乐喜剧人》的口号那样"搞笑,我们是认真的"。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喜剧演员在取得观众们的喜爱和认可,以及被给予厚望之后,却渐渐疏远了喜剧舞台,有的向影视圈发展,有的不停上真人秀等综艺节目。

在我看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持久的,有内涵的,值得铭记和流传的文化信仰,而不是"快餐式"的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当我们的眼睛只关注物质上的享受和虚名,不再"呕心沥血"创作剧本和"日以继夜"排练演出,心还会"钉"在自己最初的梦想上吗?

二、技艺还需磨炼。

现在的开心麻花演员们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飘"了,在作品的演绎上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敬畏"感觉,或许是因为多年的锻炼,演艺功底越发深厚吧。但也请你不要骄傲,因为年轻的你们想与本山大叔,冯巩老师等人相提并论,还言之过早。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德艺不是几年功夫就能学到的,对你们而言还难以望其项背,他们之所以渐渐"退居二线",离开舞台,不是他们的技艺退步,而是因为他们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健康情况和时代的向前发展。

英雄不问出处,艺术不问来路,现在大众越来越喜欢"混搭"、"反串",那喜剧再过分拘泥于某一单一套路,难免会被人渐渐冷漠。面对"喜新厌旧"的观众,多多创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其中《卓别林》就是很好的证明,作品一出谁与争锋,我被沈腾完美的表现彻底征服。

开心的麻花电影(我的开心我的麻花)(18)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开心麻花和喜爱开心麻花的朋友海量,衷心祝愿开心麻花越来越好!希望你们能带给我们更多精彩的作品和欢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