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

一年前拙作《十字金街 ——解放碑》由“画禅石室”推荐上网,引起社会关注。著名画家、重庆文史馆馆员武辉夏先生两次建言,请我花点时间精力,写写与解放碑近在咫尺,他从小生活成长的,拥有着轶闻、传奇和故事的老街 ——新华路。综合手中多年积存的资料,经反复考证、核对、走访,撰成此稿。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

【从长江南岸山腰眺瞰大梁子及渝中半岛之全景】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3)

【重庆市中区,大梁子坡麓的滨江旧民居】

大梁子是母城的山脊,上下半城的纽带、“分水岭”、衔接通道。重庆成为陪都后,大梁子等老街定名为中正路,解放后更名为新华路。为让读者能清晰了解这一地块及周边文史,因此把公园路和邹容路相关部分串在一起介绍。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4)

【重庆市新华路,东接陕西街,西连磁器街,原名大梁子】

人民公园上联大梁子,下连川东道、重庆府、巴县三级封建社会的政权衙门,这三级衙门都在老巴县土地上,因此重庆人往往说自己是巴县人,其实这样讲是正确无错的。这里是巴渝十二景之首“金碧流香”所在地,清雍正年间巴县县令王尔鉴,从县衙爬上后山,也就是大梁子,极目远眺,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诗兴大发,留下:巴山耸秀处,金碧有高台。何处天香至,疑从月窟来。江环千嶂合,云度九门开。每一凭栏眺,清芬拂草莱。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5)

【画家 候耘 所绘巴渝十二景之 ——《金碧流香》】

1921年5月,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兼任重庆商埠公署督办时,既为体现他崇尚洋派和新潮,又体现署政新政绩,也为给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观景畅怀之地。于是将巴县县衙后面濒山府第划入大半,整修了这条上联大梁子,下去西三街的盘旋规整宽阔石梯,半山上随形就势拟建花坛、悠然亭、金碧山堂、江天烟雨阁。其间重庆的政权,杨森、刘湘几易其手,公园建设修修停停,成了胡子和烂尾工程。1929年2月,重庆建市后,终于在军阀、四川省主席刘湘之爱将,首任市长潘文华的督促下,半年后的1929年8月正式竣工,取名中央公园,这也是重庆市第一个正儿八百的公园,从开建到迄今已有百年。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6)

【大梁子的人民公园,原名中央公园,后曾改名中山公园,郭沫若、马思聪,以及叶浅予戴爱莲夫妇等抗战名人曾经从这里走过】

国府抗战避敌迁都重庆,1939年塑中山先生像后更名为中山公园,史学家、剧作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曾在此做过抗日演讲;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马思聪在此演奏过《思乡曲》;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叶浅予在此举办过《战时的重庆》漫画展;爱国将领、社会活动家冯玉祥在这里组织书画义卖;中国第一任国家舞蹈团团长、归国华侨、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戴爱莲在这里表演《思乡曲》、马思聪亲自小提琴伴奏;中国电影摄制厂、中国电影制片厂、上海影人剧团等联袂组织的“抗倭演唱会”,由给经典影片《夜半歌声》主题曲配唱、音乐家盛家伦担任指挥,赵丹、陶金、谢添、舒绣文、秦怡、张瑞芳、周璇等领衔,万人合唱的《义勇军进行曲》盛况空前,向世界宣示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1938年底,近在咫尺的《新华日报》总馆发起的抗战“义卖献金”活动更是盛况空前。1946年修建辛亥革命广州黄冈起义牺牲的三位川籍人士纪念碑,1947年修建日本对重庆大轰炸期间,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而献身的81位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陆续还建起中央戏院、中央茶舍、图书馆、阅报栏、喷水池、射击处。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7)

【戴爱莲舞蹈表演 ——《思乡曲》】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8)

【陪都时期,戴爱莲表演舞蹈《空袭》的舞台写生,以及空袭期间,百姓的生活状态写照 ——叶浅予 绘】

1950年7月,新政权对破败、荒芜的公园完善设施、精心维护,更名后的人民公园,成为市民前望南岸连绵山峦,后览都市繁华街景,遛鸟、品茗、读书、赛诗、手谈的好去处。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解放初期,公园有一位两米多高的巨人 ——龚大汉,旱冰场收票、维持秩序和负责清洁,还有一侏儒 ——叶矮人,负责饲养狮、虎、豹、熊、大象、蠎蛇、孔雀和鹦鹉等动物。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公园溜冰场侧边,有一家门脸不大,一位湖南逃难来渝的中年妇女带着一痴呆男孩,以炭精画像为生,由于房子太窄,生火煮饭就在石梯坎边边。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9)

【人民公园的人间烟火 ——那时童年】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0)

【人民公园的环形梯道,以及金碧台上悠然亭】

从西三街那坡石梯坎顺公园路爬上顶就是邹容路。邹容,巴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中国同盟会发起人,1902年撰著名的《革命军》一书。这本两万余字的小册子,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封建专制、腐朽没落,倡言反清革命、创建中华共和国,为中国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遭清庭和上海租界拘捕,1905年4月3日病逝狱中,年仅20岁。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追授邹容为“陆军大将军”,1943年1月2日,重庆市政府将新生路命名为“邹容路”。1946年6月,在渝中区两路口下南区公园建立由时任市长张笃伦敬题的“邹容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基座上刻有清末民初革命家、国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章太炎先生,1922年为营建上海邹容墓所撰《赠大将军邹君墓表》。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1)

【重庆历史名人馆的邹容雕像】

邹容路起始,左边的左营街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分区、重庆警备区机关,若追溯更早一些,军阀刘湘在此设四川善后督办处、省政府、国民革命军21军军部等。右边是人民公园9号,原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办公大楼,这栋两楼一底砖木结构的大院子,解放后作为西南贸易部干部宿舍,住在这院里的两百余户人家,大多吃“供给制”拿“折实单位”。院子里设有门房、公用电话、食堂、公共厕所、自来水房、开水屋、消防水池,刚解放这样优雅、舒适的居住地,重庆城屈指可数,院子里绝大多数人陆续成为财贸系统的各级领导。

从邹容路走出,第一个十字交叉路口就是左接较场口、右通朝天门,陪都时的中正路,解放后更名为新华路,但这条路更具影响力的名字叫“大梁子”。“梁”者,山脊也。经考证这“大梁子”之源,是昆仑山延伸的大巴山、华蓥山,大巴山、华蓥山余脉歌乐山又蜿蜒至小龙坎平顶山,一路高低起伏经虎头岩、鹅岭,抵达枇杷山,收尾在两江汇流的“大梁子”。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2)

【鸣笛声起,暮色合,泊舟归港,倦了历史之名,满城已沧桑】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3)

【倚岩而筑巢,巴渝吊脚楼奇观】

日出东方,每当第一抹晨曦洒向母城“第一山”。先人们站在朝天门仰望,只见霞光万道、金碧辉煌,人们不约而同喊出“金碧山”,因此大梁子又多了一个名字叫“金碧山”。当年巴县县令王尔鉴诗中所说的“巴山耸秀处”,“巴山”就是指从枇杷山经通远门延伸到大梁子,止于朝天门金沙岗,而今叫节约街的这条山脊,重庆历史上叫“巴郡”,又是郡治所在地。九开八闭门把这条山脊“锁”在母城内,因此古时人们就把这条山脊称为“巴山”。王尔鉴诗中还说金碧有高台”的“金碧台”,就在现在览两江汇流、观南山峰峦的人民公园“悠然亭”,当年百花争艳、芳香馥郁的山上,江风送爽花香宜人,故成“金碧流香”胜景。百年前母城还无公路,从大梁子山脊俯瞰江城、饮虹揽翠,一袭陡峭曲折的石梯与下半城连为一体,山在城中、城在山中,“金碧流香’俊俏无比”。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4)

【国画山水 ——《大梁子记忆》 张建国 绘】

1932年端午,磁器街至小什字公路修通,1938年陪都时,才将过街楼、长安寺、神仙口、打铁街、字水街、半边街、苍坪街、顶子街、大梁子、三层土地等街名,统一取名中正路,但很多老人怀旧,仍然舍不得老街名字,相当长一段时间新旧名字并用。这条与民族路、民权路平行的街道极不平凡,从磁器街细数过来,有凯旋路、重庆接骨斗榫最具名气的骨科医院、凌汤圆“钰合祥”分号、名门高显鉴家族经营的肇明印务公司、重庆美术公司工艺场等。上世纪30年代初,留学日本学习摄影的黄少怀,归国后把“留真相馆”开在左营街,抗战胜利后左营街逐渐成为冷落的背街,才迁址到山城闹市民族路。顺街走过有贯通上下半城的文华街,左营街斜对的中华路口,有渝中区初级人民法院、百货站玻搪铝经营部、糖烟酒公司烟草批发部等单位。

1938年初,著名画家、重庆文史馆馆员武辉夏父亲,抛家弃产从南京逃难避敌,拖家带口颠沛流离来到重庆,在玄坛庙开办“坚固”肥皂厂,选址闹市中正路482号设立营销部,慢慢做大做强,抗战末期武家生产的“坚固牌”肥皂,已经是重庆城家喻户晓的名牌,解放后公私合营武家生意由国家兼并整合。在美术公司供职的著名画家孙鸿,住进了武家租赁的大院,孩提时的武辉夏,就是在亦师亦友孙鸿的引导下拿起画笔、热衷绘画,逐步走向画坛的。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5)

【画家 武辉夏 忆写儿时老宅重庆渝中区新华路482号 ——“坚固肥皂厂营销部”】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6)

【新华路上文华街,是连接上下半城的又一重要通道。 伍辉夏 绘】

“坚固”肥皂厂营销部旁,是按满汉风格建造,住有好几十户人家的“旗人居”、军政机关、银锡象牙制品作坊、宜昌煨罐夜壶陶器店等,陕西人马振祥开的,拥有狼豺狐、虎豹貂等各色皮货的马记“北疆皮货行”等。著名书法家吕彭祥家祖传虎皮,就是马老板亲自给吕彭祥父亲,留学日本医学博士,与朱德恩师、民革元老李根源,监察院院长、当代草圣于右任,章世钊秘书、文名卓著的书法家潘伯鹰等名流交好的书法家吕季子挑选的。跨过邹容路往朝天门方向,依次是渝中区人民医院,人民剧场,化工油漆商店地址原系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报局,毁于五三、五四日机大轰炸,这条街上还有青年宫、群众艺术馆,改革开放之初第一个室内邮票交易市场,重庆制镜厂、著名的“雅兰”电子城等。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7)

【民革元老、朱德之恩师、陆军一级上将李根源先生于1936年元旦,在湖省主席程潜官邸一挥,赠给吕季子先生的墨宝】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8)

【1904年,广益中学所在处 ——督邮街】

1892年,英国伦敦基督教公益会传教士罗贝特·陶维新在此创建广益男校,由于大梁子地势狭窄,1894年川东道批准迁至下都邮街23号,原群林市场处,命名为“广益书院”,1898年又改称“广益学堂”。随着学生和教职员工不断增加,都邮街又叫督邮街没有了发展空间。1904年,巴县衙门指定,迁往长江南岸巴县黄桷垭崇文里文峰塔东侧,占地120余亩,修建校舍、食堂、运动场,更名“广益中学”,在此诞生了中国内陆第一支校园足球队,从而成为西南足球发源地。

革命先驱邹容、红岩英烈王朴、猪鬃大王古耕虞、川江航运先驱邓华益等无数英才就读广益,重庆市两任议长汪云松、胡子昂,民生轮船公司卢作孚、邓华益等都是广益校董,数学家何鲁、文学家姚雪垠、国学家赖以庄、英语教师文幼章、著名画家杨济川等群贤毕至广益任教。陪都时蒋介石在教育家、华人第一任校长杨芳龄陪同下,三次到校视察办学情况和观看校园足球比赛。“广益”自开办,迄今己历130个寒暑,解放后、改革开放前曾一度叫重庆市第五中学,1992年“百年校庆时”,恢复重庆市广益中学校名,我有幸受时任校长毛宝权之邀,出席了这次庆典,至今我还保存着“广益百年校庆”资料。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19)

【1901年,广益中学全体师生合影】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0)

【1940年的重庆长安寺】

据考,顺“大梁子”逐渐降低的山势,“长安寺”直面朝天门的大石牌坊正中,笔力雄健、潇洒儒雅的“第一山”三字,系北宋第一才子苏东坡手迹。时光荏苒,此后在这座废弃的“长安寺”上,建起邮电器材厂、重庆市第25中学。打铜街口与新华路又曾叫过街楼、中正路交汇处的长航医院,原系民生实业(轮船)公司总部,刘湘、潘文华等要员多次莅临考查,陪都时国民政府财政部曾经入住办公,1987年10月长江索道开张,改革开放最先冲破禁锢,催生出新华路小商品市场一条街。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1)

【陪都时期民生实业(轮船)公司总部】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2)

【美籍华人邓安澜(邓华益之子)为本文作者提供的民生公司剪报资料(上、下图)】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3)

【1930年5月,民生轮船公司(新华路口)川江航运保险研究会成立,四川省主席刘湘莅临,在公司门口合影,穿黑衣者为刘湘,坐刘湘右侧穿白衣打蝴蝶结者为邓华益。】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4)

【兴隆街8号,1928年时,中共四川省委旧址】

青年宫正对面的巷子叫兴隆巷,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四川、重庆和巴县地下党领导机关曾设在人口密集、居住冗杂,既隐蔽又便于出入的一栋青砖楼房里。由于叛徒出卖和反动军阀王陵基等坚持反共,1928年3月至10月,党的机关三次遭到严重破坏,傅烈、周贡植、俞克由、张秀熟、王松樵、池望秋等数十位党团干部先后被捕、惨遭杀害,这是中共重庆地方党史上最悲壮的记录。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5)

【书法家魏功钦先生,写给话剧表演艺术家刘曦先生的寿联】

这条路上的“人民剧场”很有些来头,曾听著名书法家、人民剧场经理魏功钦老先生说过,此处的原“华章大舞台”是1915年创建,1925年改为专演京剧的“乾坤大舞台”,后因电线短路毁于火灾。1929年范绍曾为喜欢京剧的姨太太殷园买下这地块,在“乾坤”旧址上重建,“一姨”同音,建筑风格上又无处不体现“圆”,为此取名“一园大戏院”。解放后政府接管更名“人民剧场”,先后由西南人民艺术剧院、重庆市歌舞团管理和驻场演出。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6)

【日机阵云密布,人民同仇敌忾】

跨过新华路,进入商家连绵的邹容路,右侧是卖花圈丧葬品的明器店、售卖定制戏曲服装及行头的工艺商店、无线电维修部等。这里的苍坪街69号,曾是《新华日报》从武汉迁渝,设置的总馆所在地,1939年5月3日和4日两天,日本军机多批次、多机种轮番对重庆狂轰烂炸,市中心27条人口稠密热闹街市,19条被炸被烧,过街楼、中央公园、大梁子、长安寺、苍坪街、左营街一带死伤人数之多惨不忍睹。《新华日报》房屋被炸毁、职员死伤、排版印刷设备严重受损,为确保人员设备安全和正常出报,不得不将总馆、编辑出版部、印刷厂搬迁到城郊的化龙桥虎头岩下。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7)

【日机轰炸重庆城区,人民乘船向市郊撤退】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8)

【清理被炸现场】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29)

【重庆人民不惧日机轰炸,坚韧顽强】

“重庆剧场”在民国路既后更名五一路而之前又曾叫机房街,是与邹容路交叉的第二个十字路口,1953年在又新大戏院原址新建,宫廷式门厅、回廊、影壁、休息厅甚是豪华,它曾是原西南川剧院、四川川剧院、重庆川剧院主要演出场地。身怀绝技的川剧名角金震雷、周企何、袁玉昆、陈书舫、许倩云等在此驻场演出,当时他们的名头家喻户晓,代表剧目有《评雪辨踪》《杜十娘》《柜中缘》《做文章》等。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30)

【五一路】

重庆剧场侧边曾是专放新闻纪录片的五一电影院,再往前走有被誉为“最佳川菜”的百乐门饭店,斜对门的“悦和茶园”是重庆上世纪20年代末,学上海新派时尚赶潮流,场内设火车厢般卡坐,台上有管乐手和歌女献唱,男女勾肩搭背搂抱跳交谊舞最早的场所,尽管社会舆论挞伐、遗老激愤诟诮,可是每晚依然人声鼎沸、一票难求。曾参加过20届至26届国际劳工大会,世界工联副主席、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解放后中国首任邮电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朱学范,陪都时中国劳协机关和他的住家就在小较场。

民国路上正阳街的“一川大戏院”,是驰名中外的“厉家班”抗战避祸,辗转湘、鄂、黔、滇、蓉皆不如意,最后选定陪都在此落脚走红,并牢牢扎下深根。厉慧良的武生、厉慧斌的净行、厉慧森的丑行、厉慧敏的旦行、厉慧兰的老生。“厉家班”的当家戏《大闹天宫》《霸王别姬》《四郎探母》演出经久不衰,当时的重庆人皆耳熟能详,重庆人以有“厉家班”而骄傲自豪。1955年后,“一川大戏院”成为重庆京剧团的演出排练场和剧团办公地。

邹容路与中正路十字交叉路口左侧,端头的“绍兴酒家”曾是一在清末衙门当过差的周师爷开的,重庆成为战时首都和大后方,大批下江人涌入,深谙江浙人极其喜好黄酒这一口,于是专门与在下半城储奇门生产黄酒的重庆老字号“允丰正”合作售卖黄酒。再加上这里商业兴旺、交通畅达、演艺人员和看客众多,因此生意很是红火,尤其是一些落泊的“冬烘”,兜里只要有了两子,便要一壶烫热的黄酒,点一碟咸菜或豆豆,消磨半天时光。

著名画家、国立艺专绘画系教授兼教务主任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与周师爷贵为同乡甚是交好,只要进城便一定来酒家与老板叙旧或约上三五挚友来此品酒谈艺。周师爷与丰子恺有个约定,只“出”故事,不给酒钱,丰子恺不过意,送了老板一幅《随意》绘画和题款“一碟咸菜可下酒,两杯淡茶伴读书”,老板把画挂在大堂,观者如鲫,无不啧啧称赞,故而许多年后尚有人还记得。这则轶闻我不仅听建国前“允丰正”会计部主任刘荣灿老先生讲过,我陪重庆日报老革命、老总编王古泽去桂林开会,路上闲聊时他也给我讲了这则故事。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31)

【重庆‘凯旋路”由来:不惧侵略者,“愈炸愈强”】

抗战胜利后,丰子恺从沙坪坝迁到凯旋路之字拐靠近“东华观”一民宅暂往,怀着浓浓乡愁伺机等候归舟。每天午睡后便沿中正路漫步到“绍兴酒家”烫上一壶黄酒,点上两碟小菜,与陆续告别陪都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话别,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极具山城特色、意蕴隽永和重要影响的漫画作品《重庆凯旋路》。

老重庆菜园坝片区(重庆渝中区大梁子纪事)(32)

【重庆凯旋路(选自《丰子恺漫画》)】

(全文5600字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