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都知道,泡脚很舒服,活血化瘀那是因为泡脚的时候,下肢体动脉会扩张,有营养的动脉血流量就增加,舒爽感就是这么来的,所谓的“活血化淤”也是这个原因但是对于有一些人,泡脚却很危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告诉你正确的泡脚方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告诉你正确的泡脚方法(这些泡脚方式是错误的)

告诉你正确的泡脚方法

中老年人都知道,泡脚很舒服,活血化瘀。那是因为泡脚的时候,下肢体动脉会扩张,有营养的动脉血流量就增加,舒爽感就是这么来的,所谓的“活血化淤”也是这个原因。但是对于有一些人,泡脚却很危险。

1,静脉曲张或血栓的患者

前面说了,泡脚时下肢动脉会扩张,更多的动脉血液也会进入下肢,但是静脉的回流能力并不会因此增加。这对于本来回流不畅或阻塞的静脉病患者来讲,只会加重血液淤积。 此外还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色素沉着、小腿颜色变黑等;此时如果静脉血栓病人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出血情况则会更严重。

2,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

此类患者的表现是下肢缺血,虽然泡脚可以增加动脉血流量,但并不能扩张闭塞的血管。 这会让缺血组织可能因此出现“盗血”的现象,更加缺血。此外医学研究表明周围温度的升高,可能会增加组织的耗氧量,这会加重缺血的程度。

3,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有三类:神经病变型、缺血型和混合型。缺血型糖尿病足患者面临的问题,跟上面所说的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类似;神经病变型的部分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容易对痛觉、水温的感觉失灵,此时不断加热水,哪怕已经严重烫伤,也浑然不知。

4,低血压患者

泡脚会让血压快速涌向下肢和表皮,这容易加剧此类患者低血压的倾向,造成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引发眩晕、胸闷等症状。

5,有冠心病和脑梗患者

长时间泡脚,会相应减少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供血,特别容易加重心绞痛、心梗、脑梗病情。总之,对于这类患者而言,任何足以改变血液分配和流动的事情,都不要轻易尝试。

那么,是不是除了以上患者,其他中老年人都可以随意泡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几个常见的误区依然要注意。

1,时间越长越好吗?

正常人泡脚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最好。50岁以上的老人,时间需要再短一些,以20分钟为宜。

2,温度越高越好吗?

许多人觉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水温越高越好。其实泡脚的最佳水温在38℃-43℃为宜,最好不要超过50℃。假如水温过高的话,脚上的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3,饭前饭后随时都可泡脚?

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进行足浴。此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会造成胃肠及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一般来说,中午12点至晚上泡脚最佳,特别是晚上九点。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回圈。

4,任何方子都可以拿来泡脚?

我们经常从电视、网络等各个渠道看到很多泡脚的方子,宣称有各类功效的,此时大家一定要慎重。中医讲,人体有阴虚、阳虚等不同的体质。别人好用的方子放你身上,很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泡脚所用的方子一定要咨询一下专业的医生或懂行的人。不知道方子对不对的,或者想了解其他养生知识的,可以随时留言咨询。老孟我必定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