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的湘江,充斥着猩红色翻涌着的波涛,而这赤色江水就是用罹难的万千红军战士的血染成的。

一两天后,这些尸体将会在全州的岳王塘江面出现。彼时血已流尽,江面已然是红军军服的颜色,灰蒙蒙的一片,让人不禁心情沉重。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

湘江晚景

“逝者如斯夫。”毛主席哀叹道,他明白血不能白流,一定要知道此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利的原因。

讨论失败原因,王稼祥等人拥护主席

要讨论失败的原因,这不仅是毛主席的想法,同样也是王稼祥、张闻天这两位中共高级领导人的想法。在这中国革命遇到危险的紧急时刻,他们对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以及深谋远虑心悦诚服,他们明白,要想重新获得胜利,必须拥护毛主席。

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还在继续,红军在李德和博古的指挥下明显败退,展现颓势。而此刻的毛主席正与张闻天等人关注讨论着中央苏区和红军的命运。

之前在宁都会议上,王明的思想路线已经在中央苏区占据了主导地位,他认为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前往湘西,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这种思想路线到了后来甚至已经完全统治,而毛主席的思想路线却遭到了反对,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正确的。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

毛主席和王稼祥

王稼祥等人也十分痛苦,毛主席的正确理论居然被谬论所压倒。

特别是在离开苏区后的长征路上,王稼祥,张闻天越来越迫切地意识到,毛主席的思想路线才是最正确的,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不然红军只会输的越来越惨。

一个久经思考的想法诞生了,那就是一定要拥护毛主席走上中共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把博古、李德等人罢黜。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召开一次党的最高领导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召开会议的想法,也成为了后来遵义会议召开的最早呼声。这次建议,对于中国革命,对于红军,保持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此次建议,可能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遵义会议。

博古失意欲自尽,毛主席指挥渡江

湘江边上,毛主席,王稼祥,张闻天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怀着拯救中国革命的愿望看着远方。此刻,三人的背后还有两个垂头丧气的人,一个默默地抽着烟,一个低着头不敢看三人所在的方向。

这两人正是博古,李德。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3)

秦邦宪(又名博古)

其实一开始,博古在思想上是很偏向毛主席的,曾经还力排众议坚持让毛主席重新上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但是在当时的党中央,也产生了一个不能调和的矛盾所在。

在当时,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没有与毛主席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所以博古也只能按照王明的思想路线去执行。

但其实,博古也很早就认识到毛主席的政治思想才是正确的,这次的失败,也让博古下定决心做出抉择,承认自己的错误,虽然是在否定自己,可是面对中国革命和红军的生死存亡,他必须得有勇气站出来了。

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总理也明确的站到了毛主席的这一边,选择公开支持毛主席的思想路线。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4)

黎平会议

这让博古更加绝望至极,其实博古想不明白,自己的错也并不是那么严重,甚至可以说没有错,但是一败再败,把自己逼上了死路一条,而且自己一介书生,是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这葬送红军革命的历史罪责。

于是他此刻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死。

但是死能解决问题吗?

博古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拿着手中的枪上了膛,对着自己的脑门然后又放下,重复了很多次也没有自尽的勇气,而聂荣臻元帅就是见证者之一,甚至还在后来《长征》一书中指出过博古的这个迷惑行为。

此刻,湘江渡口已经混乱起来,敌军逐渐赶到此地开始对红军实行狂轰乱炸,只见人群紊乱,战马也被炮弹声所惊,四处横冲直撞,任意践踏。

一直等待命令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越来越焦急,如果再不过江,等待敌人全部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5)

电影《血战湘江》朱德剧照

可是,朱德是有职无权,他得听博古的,而博古也得听外援李德的命令,可此刻的李德,丝毫没有主意,正蹲在地上一口接一口地抽烟。

朱德彻底失望了。

他没想到,平时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的博古此刻连个屁都放不出来,也就是在这时,忽然在渡口上响起了一连串清脆的机枪声。

毛主席来了!

犹如神兵天降一般,毛主席大手一挥,操着一口湘潭口音说道:

“团长带好你的团,营长带好你的营,连长带好你的连,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带头模范遵守记录,整好队伍,按建制顺序过江。”

众人,瞬间呆住了。

无数双眼睛眼含热泪,大声喊道:毛主席出来了,出来指挥红军了,我们有救了。

码头上迅速排好队伍,在番号的呼唤声中,有秩序地过江,在毛主席的安排下,众人由衷地听从命令,没有一个反抗的,

这就是威望!这就是信赖!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6)

电影《血战湘江》剧照

博古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码头,从杂乱无章到井井有序,他一声长叹,因为他知道:他做不到。

一路过关夺隘,抢占遵义召开历史会议

渡过湘江后,一军团因为过封锁线和非战斗性伤亡减员不少,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粉碎了蒋介石想把红军消灭在湘桂边境的想法。

随后,红军到达广西境内,国军将领白崇禧,李宗仁等人胁迫老百姓对红军进行清除,当地的民团还和红军打了几场麻雀战,天上也有飞机时不时的对红军部队进行袭击,强制胁迫红军出境。

不久后,红军又进入湖南边境,1934年12月11日,一军团2师5团打开通道县城后,只停留了一天,随后又继续西进,与二、六军团会合,后来毛主席发现敌军将领刘建绪、薛岳、周浑元等人准备设伏堵截,毛主席便放弃了西进会合的打算,准备往贵州前进。

随后,毛主席率领部队到达贵州黎平,同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最初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预定遵义为新根据地的中心,还下令撤销八军团,将其并入红军五军团,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刘伯承同志担任司令员,陈云同志担任政治委员,叶剑英同志担任副司令员。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7)

红一军团部分指战员合影

红一军团在贵州黎平没有待太久,仍然继续前进,随后不久接到了政治局决议,在决议里也提到了改变战略方向的5条根据,分别是:

1、使中央红军能够取得与四方面军和二、六方面军团的密切协同;

2、求得彻底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发展新的根据地和红军,因此新根据地应该在川黔边地区,以遵义为中心;

3、向遵义前进时,应该坚决消灭阻拦我们前进的敌人,但是对蒋介石的部队以及湖南广西的敌人尽量避免大规模战斗,保存力量;

4、在我们的内部,坚持反对对自己力量估计不足悲观失望;

5、责成军委,总政治部制定保障本决议实施的具体计划。

根据这个训令,各级政治工作人员向部队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说明了此次决议的重要性,得到了广大指挥员的积极拥护。

黎平会议后,我军便向遵义出发,先是通过了天险乌江,随后向湄潭前进,因为没有敌军防守,我军顺利地占领了湄潭,刘亚楼和陈光也领受命令准备攻占遵义。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8)

刘亚楼

在几番商议下,刘亚楼决定将此次任务交给2师部队中最善于打攻坚战的6团。

1935年1月7日,6团根据会上的决定,乔装改扮成敌军部队准备来一个奇袭遵义城,守城的士兵看到城下乌央乌央的“国军”兄弟,高兴地开门迎接,结果被6团进城直接打的缴械投降。

而城外有耿飚团长和政委杨成武率领的2师4团,正在以正面强攻和侧面迂回的灵活战术,吊打敌军战士,一举攻克了号称“鬼也发愁,万人难开”的天险娄山关,还顺势占领了一座城。

1935年1月8日,红军总司令部进入遵义。

至此,长征红军主力以红2师与红1师组成的遵义北面的防线遥相呼应,使得整个遵义会议得以胜利召开。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9)

电影《血战湘江》剧照

遵义会议召开之前,经过了紧张的酝酿,毛主席先是给中央领导人做了一些思想工作,王稼祥率先出来支持毛主席,他说,前几次反“围剿”战斗,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足以说明毛主席“诱敌深入,隐蔽部队,突然袭击,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各个击破”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是非常正确的,他十分赞同毛主席出来统帅部队,而且一定要将博古,李德等人“轰”下来。

随后周总理也提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毛主席的思想路线是非常正确的,他也同意毛主席出来当领导。周总理,王稼祥的支持对毛主席开好遵义会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会议开得很紧张,一共用了三天时间。大会上民心所向,多数人拥护毛主席出来领导,最后投票通过毛主席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在常委的分工上,由张闻天代表博古负责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随后又组织了毛主席,周总理,王稼祥等三人为领导小组,负责指挥红军作战任务。

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0)

遵义会议油画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最伟大意义的一次会议,它不仅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为日后从政治上彻底清算王明路线打下了基础,而且从组织上改编了党的领导,在实际上确定了毛主席在全军全党的领导地位。

也是因为这个伟大的会议,中国的革命才终于走上了正确发展的道路。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林彪》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呼和浩特,1997年版

《遵义会议资料汇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200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