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67页:加减混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及设计意图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及设计意图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及设计意图 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67页:加减混合。

【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内容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图1是先加后减,图2是先减后加。这是在学习了连加、连减之后,进一步研究数的计算。在编排上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也是配合例题各安排了一幅图情境图,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图形编排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从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加减混合运算对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思维活跃,因此教学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学设计中主要借助童话故事和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情景教学,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本能掌握,但对于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怎么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引起了我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

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练习纸。 学生:10个圆片。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变成了漂亮的白天鹅。今天,就让这个美丽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变成现实。大家看屏幕,这里有4只丑小鸭,谁来帮帮它?

学生抢答丑小鸭身上的连加、连减口算题。(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再算……)

2 1 3= 4 0 4=

6-3-1= 5-3-0=

提问:连加、连减算式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探究新知,明确算法。

(一)学习先加后减。

1.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教材67页的主题图1)

教师:这些美丽的白天鹅飞呀飞呀,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这个湖实在是太漂亮了。它们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无忧无虑地在这里游玩。

数一数湖里有几只白天鹅?(湖里有4只白天鹅)

(2)(播放:飞来3只白天鹅)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自己看到的用一句话说一说吗?

学生:湖里原来有4只白天鹅,又飞来了3只。

(3)很好!我们继续看!(播放:又飞走了2只白天鹅)这时,又飞走了2只白天鹅。

(4)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白天鹅的变化过程?

学生:湖里原来有4只白天鹅,又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还有5只白天鹅。

摆一摆活动:教师带着同学们通过用天鹅图片摆白天鹅的变化过程,理解主题图的意思。

教师:我们先摆出4只白天鹅,表示湖里原来的4只天鹅。再摆出3只。

追问:为什么要再摆3只?(又飞来了3只白天鹅)。

教师:谁能告诉老师,接着我该怎样摆?(拿走2只)。

追问:拿走的2只表示什么?(飞走了2只白天鹅)。

教师:同学们动手能力真棒!摆出了白天鹅的整个变化过程。

(6)怎么列算式表示?

学生1:4 3=7,7-2=5。

学生2:4 3-2。

教师:真不错!你还会这样列算式呢!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位同学用了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来表示。第二位同学列出一个有加号也有减号的算式表示。

教师:像这样的一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的算式,我们叫它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怎么读、表示什么意义、怎样计算,是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

2.探究“先加后减”的计算方法。

(1)读法:这个算式读作“4加3减2”。

学生齐读:4加3减2。

(2)学习4 3-2的计算顺序。

教师:4 3-2怎么计算呢?先想一想,写在练习纸第2题。写完后自己小声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4 3-2我是这样算的:先算4 3=7,再算7-2=5,所以4 3-2=5。

教师重复,边说边在算式上标出运算顺序,完成下面板书。

4 3 - 2 =5

追问:横线下面的空格应该填什么?(应该填“7”)

教师:第二步是几减2?“7”是怎么得出来的?

强调要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7”记在脑海中,也可以把第一步算出的“7”标在算式下边。

3.“先加后减”练习。

(1)出示第67页做一做。

教师:湖里还看到了一群欢快的小鸭子。快来看看小鸭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算式列式表示?

追问:这里的“9”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口算:1 8-5= 4 3-4=

组织汇报,让学生说清楚计算步骤: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学习先减后加。(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的主题图2)

1.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教材67页的主题图2)

教师:白天鹅继续飞呀飞,它们又来到一个更美丽的湖边,请你注意看,白天鹅的只数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示白天鹅动画)。

结合动画展示,列出算式:4-2 3=

2.学生自主探究“先减后加”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①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用图片摆出白天鹅变化的过程吗?

②说一说摆放的过程并列算式计算。

(2)学生自主探究算法,教师组织交流。组织交流时注意提供反例,强调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

4 - 2 3 = 5 4 - 2 3 =

3.口算练习。

(三)小结。

1.对比:今天学习的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不同?有没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

2 1 3=6 4 3-2=5

6-3-1=2 4-2 3=5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算式里有加也有减,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都叫加减混合算式。并且它们的运算顺序跟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连加、连减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投篮练习”。

9-6+3= 4-3+2= 6+2-3=

2.连一连。

2.看谁先算到塔顶。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加减混合,学会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还学会了计算的方法,你们的表现非常棒,希望以后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课后练习。

教材第68页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4 3 - 2 = 5 4 - 2 3 = 5

先算:4 3=7 先算:4 3=7

再算:7-2=5 再算:7-2=5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