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甚至也经常引用的一句话,用以告诫自己或别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却是无穷的,所以要努力去学习,一刻也不容松懈。

其实,这句话本意并非如此。后面紧着说道,“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知识无穷无尽,而生命有限,如果以有限的生命去学习研究世界上的所有学问,那就很危险了。

要想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手,累死也不可能,所以,学习上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不能什么都想学,太贪婪往往让自己得不偿失。知识无穷,智慧无穷,财富无穷。不能苛求自己穷其所有,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之路。如果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就会使自己的才智过早地耗尽,当你需要发力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力气了,那样就会连自己健康的身体都保不住,更不要说成功了。

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恨不得把全天下的知识全部收归囊中,这一点孔子就不如庄子明智了。庄子明白了知识的无限性,能够抓主要矛盾,教大家在学习上不要“苦作舟”,而要在快乐中学,该学的学,不该学的不学,因为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

“不选择”与“选择”的结果必然是截然相反。法国伟大的作家伏尔泰说过:“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读得多而不加思索”,这是“没有选择”;“读得不多而思考得多”,这是“有选择”,“觉得知道得很少”,这正是“知道得较多”。所以又有一句名言:“书籍使一些人博学而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这里所谈的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择”,而是一种更主动更纯粹更有价值更有科学性的“选择”。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方面赞成“随便翻翻”,另一方面,也认为读书应该有所选择。他说:“读什么样的书呢?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

在季羡林先生专业领域之外,他有选择地读了很多书。以下这些相关的文学作品,都是季老十分喜爱并经常翻阅的。

(1)司马迁的《史记》。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世说新语》。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3)陶渊明的诗。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4)李白的诗。李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5)杜甫的诗。

杜甫,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6)南唐后主李煜的词。

在中国词史上,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具有特殊身份和经历并取得了杰出成就的词人。他对词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一扫以花间派为代表的文人词绵密娇艳、柔软甜腻的词风,而为词开拓出一种崭新的境界。

(7)苏轼的诗文词。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8)纳兰性德的词。纳兰性德,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9)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

(10)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季羡林对书的广泛阅读和选择性阅读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读书不是看到一本书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扎进去读,还要注意很多与读书息息相关的问题。

学海无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学海无涯以有涯随无涯(1)

(1)读书要致用。读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运用,即学以致用。读书首先要读有用之书。读书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知识修养、提升理论素质,甚至就是要学到特定技能。这是读书最现实的目标。

(2)读书要选择。应该读什么,选择什么来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人类在不断的创作与阅读之中,也大浪淘沙般地留下了大量经典,这些经典,当然是我们应该阅读的。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思想的精华。读一部经典就领略了一个博大的世界。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我们更必须去读在现代社会中代表先进文化、引领时代潮流的著作。

(3)读书要广泛。读书要全面阅读,广泛涉猎。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最好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扩大我们的心胸。就读书的范围来说,我们不仅要阅读现代的著作,也要阅读古代的经典;不仅要阅读中国的著作,也要阅读西方的名著;不仅要阅读专业的著作,也要阅读公共的著作,等等,总之,要不断地扩展阅读的范围,扩大知识的视野。

(4)读书要用心。读书是一件需要身心投入的活动。这里的用心首先是要求神情上的专心致志,其次是要用自己的内心去理解、感知、体悟各种著作的内在精神。只有用心地学习,才可能理解书中的真谛,才可能真正地学有所获。用心读书,要求用心地体会作者的原意,用心地理解其中的道理,用心的感知人生与社会。读书用心的极致,即是要用心地体悟、理解和感知那些著作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寓意。

(5)读书要修身。读书是学习方式更是修身之道。读书实乃为学之始,为学又与为人、工作相联系。修身并不仅仅是物化之身更是指精神之身。只有把读书与修身相联系,我们的读书才具有深化认知、升华人格、完美人生的重要意义,才可能很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学海无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学海无涯以有涯随无涯(2)

正所谓书山学海,知识是没有穷尽的,是学不完的。对于有思想的人来说,读书不是用来装饰自己,徒有虚名,而是从书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陶冶情操,升华思想,丰富知识,培养情趣,增长见识等等。所以,读书要有所选择,避开那些无用的书,选取一些有价值的书。这才是科学的学习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