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都曾多次巡幸江南,他们沿途所经过的地方,多留有相关传说。临沂(沂州)民间,就有不少这样的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体现在美食上(比如糁),有的体现在地名上。在蒙阴、费县、郯城、兰陵以及临沂城区周边,都能找到这一类的地名。比如,接下来要介绍的“迷龙汪”,名字就相传与乾隆皇帝有关。

“迷龙汪”,原本是临沂市苍山县(兰陵县)沂堂镇辖下的村庄。前些年,随着区划调整,沂堂镇划归罗庄区,迷龙汪也成为后者的一部分。在如今的地图上,沂堂镇驻地南边不远标注有前迷龙、后迷龙、东迷龙、西迷龙等村庄,它们的后缀就是从“迷龙汪”而来。

临沂罗庄最好的镇(临沂市罗庄区沂堂镇有个)(1)

从字面上看,“迷”有迷路的意思,而“龙”则是皇帝的象征。因此,“迷龙汪”这个称呼,也蕴含着乾隆皇帝在此迷路的传说。

根据《苍山县地名志》的记载,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至村中汪(水塘河流的称呼)边时迷了路,因此人称此处为“迷龙汪”。据说,后来朝廷还专门在村中修建“醒龙寺”,在旁边种植龙抓槐,以示尊崇。

当然,以上说法主要流传在民间,正史当中并无相应记载。按照常理推断,如果巡幸车驾是集体行动,前头都有人专门开道,不至于出现迷路的情况。如果是微服私访的话,或许有此可能。

临沂罗庄最好的镇(临沂市罗庄区沂堂镇有个)(2)

值得一提的是,刚才提到的寺院和龙抓槐在过去确有其物,村里不少老人都有印象。只可惜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实际上,除了迷龙汪之外,沂堂镇辖区内其他一些村庄也有与乾隆皇帝相关的传说,比如南北沂堂和前后台井村。

临沂罗庄最好的镇(临沂市罗庄区沂堂镇有个)(3)

根据《苍山县地名志》的记载,南北沂堂相传是根据“南一趟、北一趟”的谐音演变而来。这个传说与迷龙汪的传说也是前后衔接的,相传巡幸车队就是因为迷路而南一趟、北一趟的转。而后来走到“前后台井”附近时,一抬头才豁然开朗。前后台井村,据说就是从“抬头醒”演变而来的。

这一片有如此多的村庄都与乾隆皇帝有关,按说应该不全部是巧合吧。只是具体的细节,已经难以详细考证了。

或许是因为“迷龙”的典故名气比较大,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苍山县在这里设立的乡就以“迷龙”命名,称作“迷龙乡”(迷龙公社)。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才改名为“沂堂乡”(沂堂镇)。在这一片区域内,“迷龙”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