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

高处究竟在哪?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在全国数以千计的大学中它看似默默无闻,却又无比自豪,它就是塔里木大学!

疆内大学有多少(疆外生源达到68学生77)(1)

塔里木大学毕业生留疆率这几年连续保持在77%以上,疆外生源达到68%,疆外生源留疆率连年保持在54%以上。

在南疆五地州和兵团四个农业师的各级农业部门主要领导中,他的毕业生达到90%;在市、县、乡镇和兵团农牧团场的科技及管理骨干队伍中70%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生……

仅靠上面的数据就足够让塔里木大学骄傲自豪,985、211固然厉害,但教育的关键不仅在启迪智慧,更重要的在于为谁服务。

塔里木大学为何能有如此成绩,或许要从其建校时的初衷说起。

1958年仲夏,塔克拉玛干沙漠破天荒地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一队轻骑在蜿蜒的塔里木河畔扬鞭飞驰。轻骑奔上一座沙山,为首的一位将军挥动马鞭:“这里,就在这里,就在这里给南疆人民建一所大学!”

疆内大学有多少(疆外生源达到68学生77)(2)

塔里木大学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阿拉尔市建立了,这位将军就是威名赫赫的王震,他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

6个地窝子,5间土平房,19名教师,500多名学生,是她开始蹒跚前行的全部。

196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今日抗大》的文章,高度评价塔大艰苦创业取得的辉煌业绩,塔大办学经验和创业精神,传遍祖国四面八方。

疆内大学有多少(疆外生源达到68学生77)(3)

所谓“抗大”是1937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是在政治环境和生活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而且“越抗越大”。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抗大为什么全国闻名、全世界闻名,就是因为他比较其他的军事学校最革命最进步,最能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

而1958年建立的塔里木农业大学也是在生活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成立的,如果说“抗大”的使命是为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斗争,那么“塔大”秉持的办学目标则是“为新疆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人才”。

疆内大学有多少(疆外生源达到68学生77)(4)

有人说,塔大毕业生泥土味浓。的确,塔大学子在学校里接受实践的磨练,毕业后,他们到兵团去、到南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最适应新疆水土、最能扎根边疆、最受各族群众欢迎的可用之才。

一个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如果不能为祖国和家乡服务,那么就是利己主义者,一个人学富五车,如果不能为社会和他人贡献,那么他就没有任何社会价值。

岳士芳,塔大新闻系2002届专科毕业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扶贫办干部。大学毕业她来到这里,在离县城165公里的马尔洋乡当了两年支教老师。从学校去乡里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冰达坂,大雪封山时,要先骑马再走路,吃的蔬菜都是靠人背肩扛。

从乡村教师到乡党委副书记、县扶贫办干部,岳士芳默默无闻,甚至在同学中完全“失联”。当同学辗转打听到她的情况,颇为惊讶,他们难以想象,当年班里最柔弱的丫头,在帕米尔高原扎下了根,一待就是16年。

疆内大学有多少(疆外生源达到68学生77)(5)

格明古丽是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从2015年开始,她往返于370公里以外的五十一团四连,免费为职工送鸡苗,手把手教他们饲养技术。起初,连队职工嫌麻烦不愿养,格明古丽前脚刚走,他们就把鸡苗卖掉。

“要让职工坚持下去,我首先要坚持。”后来,格明古丽在村里住了一个月,紧盯每一个环节督促、讲解。到了寒暑假,就让学生去继续指导。如今,养鸡成了四连的特色产业,不少职工因此脱了贫。

疆内大学有多少(疆外生源达到68学生77)(6)

而塔里木大学李青老师从2015年开始,带着学生开展关于南疆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

两年间,她亲自带领团队行驶1.65万多公里,深入6个团20个连队19个团场、8个县16个乡22个村,采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入户访谈等形式,全面调查研究南疆精准扶贫工作的制约瓶颈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寻影响不同类型贫困户满意度的主客观及内外部因素,系统归纳总结了加强民族融合,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南疆脱贫问题的专家。

在如今的塔里木大学,常看到的景象是老师带着学生在农田里授课,老师带着学生在各师团连队和贫困乡镇进行调研、科技扶贫。“胡杨教授”“马教授”“羊教授”“棉花教授”等称谓,在校园常常可以听到。

清华北大做的,塔大也许做不了。但仰望星空,塔大脚下有根。塔大的根,就是深植于南疆大地。

“南疆特色生物资源和新品种培育”“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西域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科学研究,让塔大取得一大批“接地气”的科研成果,攻克了一系列困扰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颁奖时,当主持人宣布《“精准扶贫”典型、经验与贫困户满意度调查研究——基于南疆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区》获特等奖时,全场尖叫。那一刻,塔大学子拥抱在一起,泪水流在一起。

从2013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从最初只能参加比赛,到现在荣获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塔里木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成为新疆、西北地区高校唯一荣获特等奖的高校。

疆内大学有多少(疆外生源达到68学生77)(7)

2021年塔里木大学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为了精准实施科技扶贫塔大组建25支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在南疆37个团场、12个县开展服务,年均举办各类培训班、现场会680余场,培训人数9.85万余人次。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塔大师生流血流汗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将服务送到基层去。

塔里木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像所有高校一样他履行着启智育才的职责,但它同时给学生灌入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学子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一个有使命的人便有了根,他不会随波逐流,他不会浑浑噩噩,他不为艰苦所惧,他不为诱惑而动,使命让他的根系深植于大地源泉无尽,使命让他活的崇高而坚定。

这不真是胡杨吗?胡杨的种子虽小,但却有着即使身处大漠也要成长成材的信念。如同每一个塔大人的梦想,虽然渺小,但却与家国梦想相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