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纵目科技开始,高通创投陆续参与投资了毫末智行、畅行智驾等多家智慧交通与智能汽车领域的企业。”
“相较于十年前智能手机上发生的变化,智能网联汽车如今的变化是空前的。这种变化会对人类社会和生活产生不可想象的影响。”最近的一次公开访谈中,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高级总监艾和志,这样评价智能网联汽车发生的变化。
汽车的功能开始变多了、市面上出现了不少新品牌的汽车,这或许是C端用户能最直接感受到的智能汽车的发展。而在大众感知较弱的产业链前端,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着更大的变革——多家公司研发行泊一体解决方案,试图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域融合的概念也开始被业界广泛提及,而城市辅助驾驶功能“上车”不仅是众多车企近两年的目标,更是承载着越来越多用户的期待。
资本的嗅觉一向敏锐。IT桔子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共发生了近150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超过1062亿元。“从一级市场的反馈来看,汽车赛道热度较高,投资案例的增长和投资量的增长都高于其他赛道。”高通创投风险投资高级总监毛嵩表示。
作为科技巨头高通旗下的风险投资部门,高通创投在2016年就注意到了智能化对汽车行业产生的巨大变革。彼时,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刚刚崭露头角——国外的Waymo从谷歌中拆分出来成为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国内的市场上则出现了一大批智能驾驶初创公司。
也正是那一年,纵目科技与高通开始展开业务合作,基于后者的骁龙820A芯片进行了一些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这也是国内首家将高通车规级芯片应用在智能泊车系统上的企业。随着双方合作的加深,纵目科技也快速完成了由一家软件供应商向一级供应商的转型升级。
合作三年后,高通创投领投了纵目科技的C 轮融资,并对纵目科技的D轮投资进行了追加。此后,高通创投又陆续参与投资了腾视科技、卓视智通、毫末智行、畅行智驾等多家智慧交通与智能汽车领域的企业。
三个选择标准
据全球第二大市场调研机构MarketsandMarkets预测,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于2027年达到2127亿美元。在此背景下,中国涌现了一大批相关初创企业。如何在其中选择好的投资标的,是所有投资机构都在思考的问题。
对此,毛嵩分享了高通创投在这一领域的三个投资逻辑:量产层面是否有经验、技术层面是否有壁垒、发展方向层面与高通的业务部门是否有协同性。
以此为标准,高通创投选出了三家在目前国内智能汽车市场极具代表性的Tier 1企业:纵目科技、畅行智驾、毫末智行。三家企业分别代表了如今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火热发展的三个方向:行泊一体、域融合、城市辅助驾驶。
近几年在智能化技术对传统汽车产业产生巨大推动力的前提下,业界普遍认为如今是国内新兴Tier 1“弯道超车”国际Tier 1的好时机。
因而,由汽车智能化衍生出来的行泊一体、域融合、城市辅助驾驶三个技术发展方向,备受行业关注。
有业内人士直言:未来谁先大规模搭载行泊一体方案,谁就可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更多主动权。据统计,目前有数十家企业正在该领域酣战。纵目科技是其中起步较早的企业,2013年成立后,其就开始在泊车领域进行深耕,至今在前装市场量产了超过50个车型,累计出货超过一百万套,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一线主机厂。
相较之下,域融合与城市辅助驾驶的发展趋势同样十分明显。作为未来智能汽车的大脑,域控制器的作用举足轻重,城市辅助驾驶更是直接被C端用户所期待,特斯拉、蔚来、小鹏汽车等车企均在以上领域开展研发工作。
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背靠老牌企业长城汽车和中科创达,毫末智行和畅行智驾正在迅速成长。前者通过与长城等车企的合作关系,更快实现量产落地和数据积累;后者则可以充分利用中科创达在操作系统和实时平台软件的技术优势,来重点布局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和汽车中央计算机。
独特投资风格
与每年投出几十个项目的一线风投基金相比,高通创投有着极强的自我风格,其出手频率并不高,但正式出手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且要兼顾高通整体业务的战略方向与投资回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高通创投对纵目科技的投资。即便早在2016年,纵目科技就已经开始与高通进行合作,但拿到高通创投的投资也是在三年后的2019年了。核心原因便是,面对当时正在转型的纵目科技,高通创投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和观察。
“那个时候,纵目科技正在考虑从二级供应商转型为一级供应商。”毛嵩回忆称,“但如果要从二级转型为一级,那么以往的客户都会变成竞争对手,同时,企业还需要形成比较好的量产能力、交付能力,还包括需要建设工厂并获得国家相关资质和标准认证。”
这些动作的发生都需要时间。2019年,在看到纵目科技搭建了厦门工厂、拿到了各种认证、获得了定点和量产后,高通创投才决定落地对纵目科技的投资。即便双方已经“打交道”多年,高通创投仍对纵目科技做了一份详细的投资尽调。“我有幸拜读过一个脱敏版本,非常厚,大概有七八十页,全英文写的,从公司到赛道都有很详细的分析。”纵目科技CEO唐锐回忆称,“这份报告非常严谨详实,是我见过的最印象深刻的一个范本。”
关于高通创投的严谨,畅行智驾董事兼中科创达执行总裁耿增强也深有体会。畅行智驾曾提供给高通创投一份商业计划书,内含很多带有行业数据的图片。对照这些图片,毛嵩手动将数据提取到Excel表格中并重新计算了一遍,发现了一个错误数据。听闻该消息,耿增强表示“震惊”:“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个数据是错的,从来没见过一个投资人是认真到这个份上的。”
另一方面而言,高通创投的选择标的也与高通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高度相符。“目前,高通不仅有针对 L1、L2辅助驾驶平台的产品,也有能覆盖L3、L4级场景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我们希望和国内的合作伙伴一起,深度开发面向中国市场、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产品。”艾和志表示,“对于主机厂而言,芯片平台的能力大小,决定车企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作为芯片供应商,我们不仅需要提供硬件平台、也需要软件、还需要算法,不断优化迭代,才能最大化发挥高通硬件平台的效能。”
毛嵩进一步解释称:“无论是算法厂商,还是硬件厂商,我们都愿意为那些能够帮助高通智能驾驶平台实现商业落地的合作伙伴提供支持。”
“智能驾驶朋友圈”初长成
简而言之,高通创投想要构建一个“智能汽车生态”,这不仅能助力加速高通汽车解决方案的落地,还能通过投资和资本联动的方式,为被投资企业引入更多的战略投资人。
高通创投发力智能驾驶赛道,也恰逢高通汽车业务的多点开花。作为高度可扩展、开放、完全可定制化且针对功耗高度优化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具有高性能、低功耗计算等特点,不仅能帮助汽车制造商和一级供应商开发更高能效且具备高散热表现的产品,还支持打造更多定制化解决方案。“是一个很好的能用来做行泊一体产品形态的技术平台。”唐锐对Snapdragon Ride平台评价道。
据艾和志介绍称,Snapdragon Ride平台的可扩展性很强,能够覆盖不同车系车企的高中低各类车型,“Snapdragon Ride不仅能为合作伙伴提供软硬件,还在软件的基础上提供了板级支持包(BSP)、支持合作伙伴在工具链上进行调试和分析等操作。”
在投资了毫末智行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毛嵩常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毫末智行会选择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对此,毛嵩坦言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一旦选定一个平台后,企业就要持续不断的投入人力和资源去开发它,其中不仅关乎技术问题,更多还涉及工程化问题。
在2022年CES上,基于Snapdragon Ride平台,毫末智行与高通联手打造的辅助驾驶域控制器“小魔盒3.0”,其平台单板算力达到360TOPS,可持续升级至1440TOPS,是目前全球算力最高的可量产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长城汽车魏牌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版正式亮相,这款中国首款采用Snapdragon Ride平台的车型,预计年内交付。
除了像长城、毫末智行这样的国内合作伙伴外,宝马、通用、大众等车企也都已对外宣布,将基于Snapdragon Ride平台与高通开展合作。
而在Snapdragon Ride平台外,高通也早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朋友圈”。事实上,高通已在汽车领域持续投入超过20年,从2002年为通用汽车安吉星提供CDMA车载网联解决方案开始,到多代骁龙座舱平台被汽车厂商认可、采用,再到如今的智能驾驶平台开始落地量产,以及高通在蓝牙、Wi-Fi、精准定位、安全等车载应用基础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高通堪称是汽车智能化发展浪潮的重要见证者。
经过多年的深耕,目前高通的汽车解决方案已支持全球超过1.5亿辆汽车,为数亿用户带来更智能、更顺畅、更安全的出行体验。汽车已经成为高通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其汽车业务的订单总估值超过了190亿美元。
如今,面对汽车产业更加迅猛的变化,高通计划进一步深扎其中,高通创投便是其重要的触角之一。对于高通创投而言,通过参与投资的方式组建“智能驾驶朋友圈”只是其初步计划。毛嵩表示,除了为“圈中好友”提供资金支持外,高通创投还会通过为被投企业提供公司治理意见、协助其进行市场宣传、资本联动等多种形式,推动这些企业的后续发展,“也帮助被投资企业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方,为他们带来丰富的产业资源,让企业发展得会更加稳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