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世,苏鲁皖豫一带农村的丧礼风俗之一,是大殡前后,孝子要跪求他人,无数次跪拜娘舅家代表和父母,表达哀思,并行礼如仪,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孝子祭祖上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孝子祭祖上坟(孝子跪求跪拜他人和父母)

孝子祭祖上坟

父母去世,苏鲁皖豫一带农村的丧礼风俗之一,是大殡前后,孝子要跪求他人,无数次跪拜娘舅家代表和父母,表达哀思,并行礼如仪。

这是陈规陋习、需要改进弱化?还是孝道礼葬、值得继续传承?

最近回家跪送母亲入土为安,和父亲合灵;烧完了百日纸,送别父母、哀悼父母的仪式暂告一段落,对于逝去老人的怀念将永存心里。

有些南方的朋友,对于我们老家的这种跪拜习俗,不太理解,认为应该简化弱化、厚养薄葬,毕竟现在一切都短平快了,网络时代了,传统的跪拜、祭拜、24拜、三叩九拜等老礼太繁琐,太耗心神。

说实话,在我30岁之前,我也觉得父辈们在葬礼上礼节太多、太烦,单是学会、理解,都要花大量的精力,稍微做不好,就要被长辈说。

比如我爷爷奶奶去世时,我们作为孙子跪灵棚谢客,一天磕得头昏脑胀,没有父辈的许可,也不敢起来,当时对这些老礼,也有抵触。

人到中年,事情落到自己身上,我的看法改变了,父母噩耗传来,真的都是不由自主地愿意尽可能地遵守家乡葬礼习俗,跪送父母最后一程。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都如此,何况含辛茹苦养我们一生的父母。

跪拜父母,守灵守孝,百日之内,远离聚会、酒水、热闹、不剃头、不访友、不洗澡,不换衣服......,以表达哀思,这都是应有之义,做到并不难。

人到中年,养儿方知父母恩,承载了更多的责任,也有太多的无奈。

老人在世,全力尽孝,不留遗憾,让老人感到有所依靠,得到陪伴和宽心。

和老人阴阳两隔,以最大的虔诚,送老人一程,也是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妥,否则,内心也无法安宁。

在我们老家,孝子在大殡前后跪求他人,是常有的事情。

比如棺木借路、花圈占道、搭台借地、横幅用电......等,由大老执领着,到邻居家跪求方便,老家话,说“一个头磕在地上,啥话都不要说了。”

邻居遇到孝子登门磕头,一般都会快速扶起,有求必应,因为这是规矩。

作为孝子,你如果没磕头,没施老礼,再高的学历、再大的官员、再深的势力,人家如果在葬礼当天,给你难看,不给你方便,这殡事办起来就尴尬了,而一个流程受阻,环环相扣的流程都要耽误,对于主家大不利。

所以,孝子提前磕头谢邻,这是必须的。

葬礼前后,孝子给娘家舅代表磕头,那就更多了,跪门报丧、村口跪迎、丧礼里一个个环节,都要披麻戴孝地跪着请示,娘舅代表同意了,才能接着进行下面的仪式。

这种规矩,体现了对逝去老人的最大尊重,孝子如真是悲痛于老人的离去,跪下的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内疚和自责,这种哀伤和下意识的跪下,是自然而然的,不跪拜,才是不知礼、不孝顺。

给父母的磕头,那规矩,就更多了。邳州的规矩,在葬礼的进行中,一般连续磕四个头。为什么呢?

因为老家讲究,人有五福:长寿,富贵,好德,康宁,善终。每一个头代表一福,因为人出生了就有寿命。人人平等,所以长寿这个福头就免了,但其余的四个活人没到寿命的终点,寿终也免了,所以活人承受三个头。只有去世的人才会享受四个头。

父母遗像在上,伴随哀乐声声,内心波澜起伏,双膝屈膝跪地、双手扶地,以头触地的连续四个,礼成起身时,已是满含热泪。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在世,全力尽孝,父母远去,悲恸一哭,在传统的礼仪的跪拜中缅怀父母、追思父母,才是儿女的应有之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