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通常把“教育”作为一个词来使用,其实,它包含“教”和“育”两重含义。

“教”是一个多音字,读jiāo时主要是指施教者对受教者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等一系列的施教活动和做法,关注的是知识获取的多少、技能技巧掌握的程度如何。教(jiāo)重在教书,就是教孩子学会求知。

教读jiào时,本义是指政教、教育、教令,后引申为管教、训练、学说等。《说文解字》中对教(jiào)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就是上面做示范,下面来模仿。在家庭中,父母说给孩子听的和做给孩子看的,叫作“上所施”;孩子模仿父母的言行就是“下所效”。

培育和教育什么意思(教与育)(1)

有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经常严厉地管教儿子,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有提高,导致父子关系非常紧张。后来,由于单位要求职工必须持证上岗,父亲只能每天一下班就学习电工原理,没有时间管孩子了。半年后,他终于考取了电工等级证。这时他意外地发现,孩子的学习竟然大有进步。

父亲大惑不解。

儿子解释道:“我看您都40多岁了,每天晚上还努力学习,发现在社会上做事没本领还真不行。我也别瞎晃了,赶紧好好学吧!”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父母无意的行为比有意施教的效果还要好。

所以,身教胜于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充分说明,在家庭教育中最需要改变和反省的是父母。

“育”的本义为生养,后来引申为养活,如培育、养育,也指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如德育、体育、育人。

育,重在育人,就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主要是培养和塑造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关注的是孩子个性的形成过程和思想的积淀过程。

《说文解字》中对育的解释是:“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育就是培养后代让他多做善事、好事,做一个善人、好人。

北京有一位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可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品格,她带着女儿一起到孤儿院认领救助了一个失明的小妹妹。母女俩一起精心地照顾小妹妹长达8年时间。在这8年里,妈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也克服了诸多困难,收获的是女儿优秀的品格。

女儿长大后,不仅心地善良,而且非常善解人意,与同学、同事相处融洽。

在行为方式上,教与育都可以通过榜样作用产生教育效果。教主要靠口传、身授,显声而有行;育的方式则丰富得多,不但可以通过口传、身授,还可以通过道德操守、人格体现等方式影响孩子。在实践时效上,教或许可以立竿见影,育则相对需要较长时日,一时三刻难以彰显成效。

总体来看,教和育比起来,育比教的层次更高些,教是手段,育是目的。

END

培育和教育什么意思(教与育)(2)

摘自《小读者·阅世界》

2021年6月

总第29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