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读书会完整(关于线上读书会的那些事儿)(1)

看到题目就点进来的你,一定参加过读书会,或者组织过读书会吧?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一场高价值的读书会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问过很多人,你心目中完美的读书会是什么样子的?

有人说:读书会讨论的内容,既有趣味性,又有一定的深度。

有人说:读书会的整个过程,参与者是全情投入的。

有人说:读书会的形式非常丰富,每一场读书会的玩法都不一样。

有人说:在读书会中,大家相互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能够让每个人都从中得到滋养。

有人说:在读书会的场域中,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和创意。

有人说:在参加读书会的过程中,就像在经历一场奇妙的旅程,让人有流连忘返的那种愉悦感。

有人说:在读书会现场,遇到的全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有趣的灵魂。

......

线上读书会完整(关于线上读书会的那些事儿)(2)

那么,你心目中完美的读书会有哪些特点呢?

当你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时,你会发现,只有当这一场读书会满足你的需求和期待时,你才会觉得它是一场好的读书会。

那么就要追根溯源地问一问了,通常情况下,你参加读书会活动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来做个选择题:

A 增加新知,升级思维

B 扩大自己的视野

C 丰富自己的视角

D 解决困扰的问题

E 链接优质的人脉

F 打发时间

如果把促动技术和读书会相结合,很容易实现ABCDE的效果。

因为促动技术的架构性设计,让读书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自由贡献自己的想法、经验,分享自己的感受、期待。

并且,在促动师的引导下,能够激发出大家的创新力和参与感,从而让碎片化的讨论内容汇聚成集体的智慧成果。

现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工具的普遍性,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很多读书会都开始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了。

最近遇到很多人向我咨询: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线上读书会完整(关于线上读书会的那些事儿)(3)

1

线上读书会和线下读书会有什么不同?

第一,线下读书会开展的时候,书友是可以面对面交流的,是可以有身体接触和“眉目传情”的。

而线上隔着屏幕,再加上物理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之间很难产生深度的交流。

第二,线下读书会中,你可以通过观察,获得他人的即时反馈。

若你是导读师/领读人,当你讲到一个点的时候,可以立刻根据现场参与者的表情神态和行为反应,来判断他们有没有听明白。

线上读书会中,无法及时获知参与者当前的状态或情绪。

第三,线下读书会,可以通过环境的布置、桌面的摆设、光线的调整、墙面的贴纸、现场的桌椅摆放等等,来塑造你想要的读书环境。

还可以通过鲜花、音乐、香薰等,来营造你想要的场域氛围。

线上读书会只能通过音乐、声音、发表情等方式来营造氛围。

第四,线下读书会中,可以运用一些道具来带书友做活动。

比如说,引导大家用水彩笔,把书中的一部分内容画出来;或者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来代表书中不同章节的内容。

线上读书会中,同样可以运用一些道具来带书友做活动,比如引导大家用笔在书中做记录,或是引导大家根据书中内容来折纸、然后拍照发到群里等等。

当然,线上读书会相比线下读书会,成本更低,费用更少,时间更好协调安排。

比如,有些宝妈可以一边参加线上读书会一边带孩子,或者是和孩子一起参加线上读书会。

线上读书会和线下读书会确实有很多的不一样,看起来,线下读书会似乎更占优势一些。

那么,是不是线上读书会就一定不能实现思维碰撞和智慧共享呢?

线上读书会完整(关于线上读书会的那些事儿)(4)

2

如何准备线上读书会?

如果你要组织一场线上读书会,要提前想好5个问题:

1、读书会的主题是什么?

2、读书会面向的是哪些人群?这些人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3、多久举办一场线上读书会?

4、你计划带大家读哪些书?

5、一本书打算读几次?或者每一场读书会读多少本书?

线上读书会完整(关于线上读书会的那些事儿)(5)

为线上读书会做准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到“人机料法环”的模型。

人:指的是读书会的导读师、或领读人、或促动师,他们是读书会中核心的角色,能够创设情境、引导讨论、塑造体验。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主持人、助教、摄影师这样的角色。

机:在生产管理中,“机”指的是机器,迁移到线上读书会,那么就是在线上开展读书会的工具。

现在有很多可供大家线上交流的互联网工具,比如微信群、腾讯会议、瞩目、zoom、钉钉等,具体使用哪一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料:指的是线上读书会要用的物料和道具。

一般情况下,让大家准备好跟主题相关的书,再准备一支笔和笔记本就OK了。

如果有更好的设计形式,可以让大家准备一些其他道具比如纸杯和贴纸,就这两样东西,可以设计很多种玩法。

或者提前给到大家一些资料比如“阅读九宫格”(不同格子里面填写不同内容),让大家在参加线上读书会的时候,一步步的完善九宫格。

这样参与度高,大家也全程都在状态,而且还会有很强的成长感和成就感。

线上读书会完整(关于线上读书会的那些事儿)(6)

法:就是方法,通常代表读书会的玩法。

拿线上共读这种读书会来举例,共读型社群也有很多种玩法。

比如说7天共读一本书,或者21天深度阅读一本书,或者以一个月为期限来进行某个领域的主题阅读。

比如这个月的主题是时间管理,那么就选择4本时间管理领域的书,带着大家每周读一本,这样一个月下来,关于这个领域,大家就会在头脑中搭建起一座知识的城堡。

环:就是环境。

线上读书会的环境其实不太方便塑造,因为每个人各自所处的空间不一样。

但一方面,我们可以提醒小伙伴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参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读书会的前中后期,穿插一些冥想或音乐,来帮助大家更好的进入状态。

也就是说,你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和今天的读书主题相关的音乐。

这就是为线上读书会做准备的思考路径。

线上读书会完整(关于线上读书会的那些事儿)(7)

3

怎么设计线上读书会的形式?

有人说,线上读书会是不是只能是分享模式?要么是领读人分享,要么是参与者分享?

其实,线上读书会也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关键看你有没有去探索。

比如,线上共读活动,可以先让参与者共读书中一段内容,然后主持人用ORID来进行提问,引导大家依次分享自己读完这段内容之后的收获、感受、思考,以及联想到的应用场景。

比如,可以让大家就书中的某个容易有争议性的观点,选择正方角色或者反方角色,然后来一场线上辩论。

比如,让每个人依次分享自己的一个梦想,大梦想小梦想都可以,然后随机翻开书的某一页,念出自己看到的这一页的一句话,然后设法把这句话和自己的梦想相结合。

......

其实,线上读书会和线下读书会都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

从理论上来说,你做100场读书会,可以有100种不同的形式。

因为参加读书会的人不一样、书不一样、目的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时机不一样,那么形式自然也就可以不一样。

只要你掌握了促动技术的思维,只要你能把促动技术和读书会相结合,那么你的每一场读书会,都像是为你的参与者量身定制的一样。

《金刚经》里面说过,“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般人的头脑受很多成见、规则、习俗、他人看法、权威意见等等的约束,只会把心“住”在有限的一些条件中,这就约束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我们打破头脑里的各种框框,敢于选择各种条件,哪怕听起来非常匪夷所思的条件,来展开我们的思考,也就是说想怎么“住”就怎么“住”,我们的创造力才会无比强大。

线上读书会完整(关于线上读书会的那些事儿)(8)

线上读书会完整(关于线上读书会的那些事儿)(9)

从知识到智慧需要体验做桥梁。

读一本书,如果仅仅结合自己的体验,只有一个角度,但和其他人一起,相互分享阅读经验及相关的生活体验时,会大大拓宽你的思维空间。

如果同一本书,10个书友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它,就相当于每个人都获得了10个不同角度的观点。

这样的读书方式能激发读者更多维度的思考。

读书只是你和作者单线连接,而通过社交化学习的方式,可以把读书读到的点扩大成面,在这个过程中碰撞出更丰富的知识火焰。

所以,在促动式读书会当中,我们经常会运用促动技术,来激发书友的创造力、发挥书友的潜能、唤醒书友的灵感。

因为促动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洞察力和创造性、调动突破感和直觉感的方式。

就像树上刚刚长出的新枝芽一样,那些在读书会中,即兴的、突然想到的、临时碰撞来了灵感而说出来的话,是最珍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