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

传主:欧初

第十七集

1962年10月,欧初调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秘书长。1963年,欧初一家从省委大院迁出,搬到广州东山农林上路二横路2号。这是一个独门独院的老房子。

广州的潮湿季节特别长,天天闷热得有如初夏。忽一日风雨交加,又凉飕飕的了;雨停了,雨意还滞留在空中,柔白的湿云笼罩着东山的一栋栋小楼。偶然探出院墙的白兰花,白得纯洁,白得素朴,又带着浓烈的香气。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2)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3)

欧初一家曾住地:广州农林上路二横路2号

虽然单位有公车安排,但欧初习惯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每天骑着二手的飞腊牌自行车回到家,欧初都愿在院内稍作流连,“阿妈把这小花园打理得真是生机勃勃。”

欧初和容海云的子女渐渐长大。

1965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这直接影响了大儿子伟明的专业选择。

第二年,欧伟明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潜艇专业。哈军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最高军事学府,当时的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943部队”。伟明很自豪。

报到那天,欧初和容海云把伟明送到先烈南路的原广州军区第一招待所。

爸爸妈妈一起来送自己,这让伟明太惊喜了。在他印象中,爸爸工作一直很忙。临出发,妈妈还掏出一件礼物,原来是一支英雄牌金笔!这对伟明来说,太贵重了。妈妈对他说:“儿子,你这么爱读书,考上这么好的学校,不要说送一支墨水笔给你,就是送一件天上有、地上无的‘水笔墨’给你,我们也愿意啊!”

同一年,二儿子伟雄从广雅中学的初中部考上了华南师范学院附中的滑翔特训班。这个孩子对所有的科目都很有兴趣,而且很好动,向往飞到天上。1966年,他顺利通过各项严格的考核,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欧初和容海云决定,就放他出去飞一飞吧。

孩子们成长得好,当爸妈的比什么都高兴。

在这期间,欧初尽管工作忙碌,但温馨的家庭生活,家中不断的喜讯,让他心情愉悦。

一家人没有想到,他们马上要经历的,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年月。

1965年2月9日,广州三万多名贫下中农代表在越秀山体育场召开大会,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样大规模的贫下中农大会是广州解放以来的第一次。为了“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大立无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的口号下,广州的古海遗迹、南海神庙、九曜石、海瑞牌坊被撤销了原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大佛寺等寺庙和14个教堂的各种神品被烧毁。广州市饮食公司决定把带有“封建迷信和半殖民地色彩”的菜肴、糕点名称全部改换掉。广州的照相馆在拍婚纱照时,取消借用“结婚礼服和头纱”业务,改为只借用中山装。广州的一批老字号纷纷改名,平安大戏院改为前进剧场,华侨大厦改为东风大厦,陶陶居改为东风楼,永汉路改为北京路,长寿路改为曙光路,朝天路和米市路改为朝阳路。理发店取消了烫发,放香水、发油、发蜡项目。广州的饮食业实行“自我服务”,顾客一律必须自己端茶取饭。

越来越多看似荒唐、实在悲哀的事情不断发生。

欧初也有疑虑、困惑,但他默默地自我消化着,执行着他该做的公务,因为那是他的职责所在。尤其是他所分管的统战与外事工作,更不能掉以轻心,接待工作无小事。

1965年7月,曾担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与夫人郭德洁从美国归来。广州是他们的第一站,稍作停留后,再到上海和北京。

“广州的美食最出名,最有特色,我们可以用粤式早点来接待他们。”

欧初的这个接待方案得到了一致通过。

李宗仁一行抵达广州时,广东党政负责人陶铸等已经在白云机场迎接,并以粤式早点盛情款待。

当李宗仁夫妇尝到了久违了的萝卜糕、及第粥、猪肠粉后,对在一旁作陪的欧初连声说:“好味道,好味道啊!”李宗仁夫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短短的早餐时间过去,李宗仁一行即重新登机北飞,经上海飞到北京。周恩来先在上海迎接李宗仁等,然后又乘坐专机,比李宗仁一行早20分钟起飞,先行赶到北京机场,主持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这令李宗仁夫妇深受感动。李宗仁在北京住了数月,受到毛主席等多位领导人接见。

这是一次顺利而成功的接待。

1966年1月,李宗仁、郭德洁再次来到广州,广东省党政领导人分别两次宴请李宗仁一行。

宴请当天,李宗仁一行早早地来到解放中路的广东迎宾馆,欧初已在此等候多时。李宗仁很熟悉广东过去的情形,对广东解放后的发展十分关心。欧初介绍说,广州解放前钢年产量只有一万五千吨,最先进的设备只有一座两立方米的电炼钢炉;而到1965年仅广州钢铁厂一家企业,钢产量就达三十万吨,此外还建成广东重型机械厂、茂名石油公司等大型重工业企业。

李宗仁等不断点头,盛赞广东经济发展迅速。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4)

六十年代中后期的欧初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如暴风雨般席卷全国。

1967年1月23日晚,罗天、赵卓云和欧初接到机关革命群众的通知,到省人民委员会礼堂参加大会。尽管对形势变化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但是变化之快,仍然令欧初始料不及。

1970年,欧初和许多被整肃的对象一起来到英德“五七干校”。

英德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到处都是石灰岩山,石灰岩适合茶树生长,所以被开辟成为茶场。其时,英德茶场成为省直机关、事业单位下放干部劳动的“五七干校”,这里集中了几千名干部、知识分子进行劳动改造。

欧初在这里一边参加体力劳动,一边写材料“交代问题”。

在挑粪、养猪、犁田、放牛、网鱼的间隙,欧初内心充盈的思考却没有一刻停止。不管在怎样的环境,就算是一个人,也要做最好的自己,也要最大限度地给身边的人以最好的影响。

面对艰苦,欧初多了几分从容与淡定。在英德茶场期间,欧初不愿意虚度时光,每日临池摹写《唐人写经》、《颜勤礼碑》、《礼器碑》、《张迁碑》。

1972年,欧初终于和家人取得了联系,并慢慢得到允许与家人通信。

在小儿子伟建的印象中,爸爸在英德“五七干校”期间,自从通信解禁,他每周都给家里寄信。信封里装着欧初给每个家人不同的信,收到信后,家里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拆开,细细阅读。每个收信的日子,就像过节一样。

二儿子伟雄正在北京的空军部队工作,欧初给伟雄的信都是先寄到广州的家里,再由家里寄出去。他跟伟雄谈写诗,谈作画,也谈他记挂着的书画家朋友。伟雄通过父亲在信中的暗示,在北京探望了同样身陷困境中的赵朴初、李可染和许麟庐。

伟建曾跟着大哥伟明坐火车到韶关,再辗转来到始兴县消雪岭看望父亲。欧初一见到两个儿子,开心得不停地笑,带他们上山疯跑、捉迷藏。伟建回来对奶奶说:“爸爸在干校还是那个样子,没有变。”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5)

欧初在“五七干校”劳动

欧初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妻子容海云则去了四会,在四会农村的农民家里,参加“斗批改”,每天帮着挑水、煮饭、洗衣服,还到地里割禾。任务很多,她一边积极工作,一边记挂着孩子们。

伟明一直珍藏着妈妈从四会写给他的信。

1970年,伟明即将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容海云在心中写道:“伟明,你即将毕业,面临分配工作。不管分配到哪里,都要乐意接受,情绪饱满,心情愉快,积极工作,思想上不要有负担。凡做事不要单看到困难或不利,还要看到好处和有利条件,才不会失掉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伟明,你能走上工作岗位了,祖国多了一位革命战士,叫我怎么不高兴呢?明儿,24年了,回忆这段革命的经历,我和你父亲能继续战斗,把生命保存下来,连你的生命也保存下来,这是多么使人高兴的事啊,今天我们应该感到幸福,没有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我们有今天的幸福吗?我再三回忆,告诉你,当年在香港,你出生的时候,我很高兴;当广州、江门解放了,接你回来的时候,我真高兴;你能入托儿所了,我极高兴;你能考上哈军工,我更高兴;现在分配工作,妈妈会多么高兴啊……”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6)

容海云写给儿子欧伟明的信

欧初明白妻子的用意,在这个节骨眼上,给伟明这封信,就是让他要在当下的环境,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欧初又一次感到,妻子和自己是那么默契。

1974年1月初,母亲李珍病危,欧初得以准假,从粤北“五七干校”回家看望亲人。

欧初知道阿妈日思夜想,盼着儿子的消息,盼着儿子回家。牵挂和思念每天都在销蚀着老人家的健康,阿妈是一直强撑着病体,等着儿子归来。欧初回到家时,阿妈已在弥留之际,她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句话是:“好好地生活,不要太忙了!”

阿妈合上了眼睛。欧初悲痛难禁,噙着泪水,细细地品味着母亲的这句话,轻轻地为她穿上入殓的衣服。

匆匆办完后事,欧初又离家返回了粤北。

老朋友们也在惦记着欧初,当他几番努力重新联系各地的老友后,书画大家谢稚柳很快回了一封长信,他在信中说,他与夫人陈佩秋一定会再为欧初作画;著名画家唐云来信,并随信附上一本明拓本《石门颂》,以助欧初学写隶书。

老朋友们的关心如同跨越时空的和风,拂去欧初心中的阴霾。

1974年,欧初被安排在英德茶场总部担任茶场革委会副主任。经过前一阶段的思考积累,欧初觉得,应该充分利用目前条件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欧初首先想到的是茶叶——英德这片茶山遍地是宝,投入茶叶的研究,能让英德以茶致富,造福当地的老百姓。他推动茶场向广东省革委会提交报告,把广东省英德茶场茶叶研究所改建为省级茶叶科学研究所,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立足英德,面向全省,成为广东省最高的茶叶科研机构。后来,“英红九号”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一个红茶品牌。

当时,关山月、欧阳山、秦牧、红线女、罗品超、林兆明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家都在英德茶场劳动改造。他们的心理压力大,大多数人都不敢练功、练声,但欧初发现,红线女却利用上山养鸡的机会,对着鸡群反复喊:“鸡——咕咕咕!鸡——咕咕咕!”她表面上是在喂鸡,其实她是在放声练嗓子。欧初暗自思量,要想办法保护这些文艺人才。

欧初提出,在茶场成立专人专责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合唱、舞蹈、小品、器乐各种文艺形式都要有,在全茶场范围内选拔文艺尖子,把入选的尖子正式调来总场,把“五七干校”里的文艺专家请来当宣传队的指导,还计划参加省里的文艺汇演或比赛活动。

黄海英是1969年9月第一批到英德茶场的广州女知青,她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音域宽广,被选拔当宣传队的独唱队员和报幕员。

这天,欧初又来到宣传队看排练,一坐就是大半天。听完一首歌的排练,他和队员们闲聊:“大家唱得太好了,我提议去参加全省的歌咏比赛,你们觉得怎么样?”

参加全省的歌咏比赛,就可以回广州一趟,队员们高兴地鼓起掌来。

欧初对着黄海英问:“小黄,你有信心吗?”

黄海英大声地说:“欧主任,我有信心,不但参加歌咏比赛有信心,参加其他项目的文艺比赛都没问题,全广东最拔尖的艺术家都在我们这里呢!”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7)

当年的英德茶场知青黄海英的演出照片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8)

黄海英(前排中间)在广东省英德茶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排练节目

是啊,有哪一个宣传队在专业上能比得上这个团队呢?这里有全国闻名的红腔艺术家红线女指导排练唱歌,有广东省歌舞团的陈碧娟教跳舞,指导排小品的是广东省话剧团的张悦楷、蔡传兴,著名画家关山月也指导过他们画画,真可谓实力超强。果然,他们到广州去参加省里的文艺比赛,每次都能拿很高的名次。

那段时间,英德茶场的宣传队经常排练这首1953年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的《我们的田野》。欧初经常和大家一起唱这首歌: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

悠扬的歌声中,欧初仿佛看到,他所热爱的城市和乡村,正一步步摆脱各种藩篱和桎梏,重新展现出美丽的容颜。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9)

欧初晚年时在整理自己的日记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0)

欧初的诗句“但求天下暖”印章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1)

他是民族解放的战士,又是中华文化的传人

他是忠诚的共产党人,又是中国崛起道路的探索者

他“但求天下暖”的一生,呈现了广东百年红色足迹的一个缩影

欧初:“回首近百年,大江流日夜……守护初心修身养志,为人民服务,不负神州厚望。”

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节目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七一”期间重点策划项目

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共产党人的初心——欧初传记》改编自原著《文化的力量:欧初传记》(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广东广播电视台出品

广播新闻中心、新闻广播频率制作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2)

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共产党人的初心——欧初传记》

出品人:蔡伏青

总策划:周炜

总监制:郜国欣 吴国庆

监制:邓东力 张蔚妍 柯绮 李红忠

原著:张蔚妍 路卫国

改编:吕囡囡

演播:吕囡囡 林鲁阳 文东

录音制作:陈麒林团队

版式:陈炯

海报设计:黄纬

广东新闻广播频率

6月28日起周一至周五19:00~19:30播出

7月20日起每天12:30~13:00重播

广东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触电新闻同步更新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3)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4)

原著作者:张蔚妍 路卫国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5)

改编、演播:吕囡囡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6)

演播:林鲁阳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7)

演播:文东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8)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19)

但求天下无病人前一句(长篇连播但求天下暖)(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