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时/光

如期而至的美好春日

蓬勃的绿,温馨的粉,

闻一朵花香,看一片草绿

多像孩子天真的脸庞

你我美好

教育叙事点评(教育叙事习惯了的昵称)(1)

丢开孩子点名册上的真实姓名,我喜欢随意喊孩子,比如叠字,比如前面加个小字,或者是去掉一个姓,听上去亲热,喊上去更加方便。这是我每接一批新的孩子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多年实践下来,其他的一些方法有的改进,有的已经弃之不用了,唯独“昵称”一直是我的钟爱,沿用至今。

教育叙事点评(教育叙事习惯了的昵称)(2)

踏足童真

开学的时候,和班级里的孩子们说过了,虽然他们还小,不过对于新事物,那种好奇的神情一览无遗,私下里也听到了嘀嘀咕咕地讨论,大致是怎么给自己取一个可以让老师喊的昵称。我建议孩子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决定自己的昵称: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家里人喊的小名,也可以自己另外取的,字可以源自于姓或名中的任何一个字。

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是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们“讨论协商”或者是“自己决定”了,而我也着手忙别的事情了。没想到,一忙也忽略了“昵称”的事。

以前班里有个姓“杨”的小女孩,乖巧可人,我经常喊她为“杨杨”。而现在班里有个小女孩,名字里有个“洋”字,虽然不是属于同一类型,但在学习上也很讨巧,尤其是父母属于班级里难得的肯配合老师的家长,自是弥足珍贵,一接触她,我脑子里就迸发出“洋洋”这个昵称来。那天班级里还没有开会确认每个人到底怎么称呼,在课上,我吐口而出“洋洋”,所有的小朋友都愣住了。

教育叙事点评(教育叙事习惯了的昵称)(3)

春意满心

有的开始猜测是“杨小洋”,因为他名字里有两个“杨”字,猜来猜去,把我弄尴尬了。最后我灵机一动,想起滑冰的世界冠军“大小杨扬”,何不就此而定,并重新调整了位置,让两个人一起坐。偏巧的是,女孩是我们世俗眼里的“优秀生”,男孩则是世俗的“暂差生”,如此一来,倒也能起个“并头齐进”的带头作用(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大洋”用正面的思想去影响了“小洋”)。那堂课,我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给每个同学都定下一个合适又独一无二的昵称。

课后,教室里立刻就沸腾了,孩子们说的、讨论的都是关于昵称的事情,虽然闹哄哄的,我想这样的做法,或许拉近的不仅是师生,生生的距离,关键,也能堵塞住到了高年级取绰号的陋习吧,何乐不为呢?

(图片来源“摄图网”,若侵权联系删)

#苏州##教育##教育听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