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总则 4,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建筑工程图纸会审提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建筑工程图纸会审提问(建筑工程图纸会审实施指南)

建筑工程图纸会审提问

目录

1 总则 4

2基本规定 5

2.1 图纸会审准备 5

2.2 图纸会审原则 5

2.3 图纸会审要求 5

2.4 图纸审查要点 6

3建筑图纸会审 8

3.1.总要求 8

3.2屋面 9

3.3楼梯间及公共区域 12

3.4室内 14

3.5外墙及其附属 16

3.6地下室 21

3.7其他 24

4结构图纸会审 25

4.1.总要求 25

4.2.地基与基础 26

4.3.主体结构 32

4.4.钢结构 34

4.5 其他 35

5 机电图纸会审 37

5.1 总要求 37

5.2.给排水及采暖 38

5.2.1给水系统 38

5.2.2 排水系统 40

5.3电气图纸会审 41

5.3.1供配电 41

5.3.2电气照明 41

5.3.3防雷接地 42

5.4通风与空调图纸会审 42

5.4.1通风 42

5.4.2空调水 43

5.4.3保温 44

5.5 智能建筑图纸会审 45

6消防图纸会审 46

6.1基本要求 46

6.2火灾自动报警 47

6.3防排烟 48

6.4 消防水 49

7电梯图纸会审 51

8人防图纸会审 52

9装饰图纸会审 54

9.1 总要求 54

9.2 卫生间 54

9.3 厨房 56

9.4 卧室 57

9.5客厅 57

9.6空调 57

9.7其他 58

10园林图纸会审 59

11综合会审 61

11.1总要求 61

11.2 水、暖、电等专业之间核对要点 61

1 总则

1.0.1为规范公司建筑工程的图纸会审,解决项目图纸会审深度不足甚至流于形式的问题,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常见建筑工程的图纸会审,主要针对建筑的功能性、施工的便利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问题进行指引。

1.0.3 本指南编制时分为建筑、结构、给排水及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等章节,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各专业之间的协调。

1.0.4本指南为常见建筑工程图纸会审的一般要求,各项目应针对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

2基本规定2.1 图纸会审准备

2.1.1项目部在收到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后,在设计交底前应积极组织技术部、质量部、工程部、合约部、安全部、物资部等部门全面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

2.1.2图纸会审前项目经理必须力争在会审前取得设计同意。织图纸预审。分公司总工、机电副总应参与“重、大、特、新”项目的图纸预审或会审。

2.1.3对涉及造价的重大变更在会审前应积极与设计沟通,

2.2 图纸会审原则

图纸会审应坚持先大后小、先重点后一般的基本原则。即始终围绕着减少施工难度、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的各项目标而展开,最后进行图纸纠错。

2.3 图纸会审要求

2.3.1图纸会审前查看建设、规划、消防、人防、节能等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工程的审批文件,落实施工图盖审图章、设计出图章、注册人员章,消防、人防、节能的图审意见。

2.3.2图纸会审每个单位提出的问题或优化建议在会审会议上必须经过讨论作出明确结论;对需要再次讨论的问题,在会审记录上明确最终答复日期。

2.3.3图纸会审可采用全部图纸集中会审、分部图纸会审、分阶段图纸会审及分专业图纸会审,具体会审形式由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2.4 图纸审查要点

2.4.1熟悉拟建工程的功能

图纸到手后,首先了解本工程的功能是什么,是车间还是办公楼?是商场还是宿舍?了解功能之后,再联想一些基本尺寸和装修,例如厕所地面一般会贴地砖作块料墙裙,厕所阳台楼地面标高一般会低几厘米,车间的尺寸一定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别是满足设备安装的需要等等最后识读建筑说明,熟悉工程装修情况。

2.4.2熟悉、审查工程平面尺寸和立面尺寸识读工程平面图尺寸,先识建施平面图,再识本层结施平面图,最后识水电空调安装、设备工艺、第二次装修施工图,检查它们是否一致。熟悉本层平面尺寸后,审查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例如检查房间平面布置是否方便使用、采光通风是否良好等。识读下一层平面图尺寸时,检查与上一层有无不一致的地方。建筑工程建施图一般有正立面图、剖立面图、楼梯剖面图,这些图有工程立面尺寸信息;建施平面图、结施平面图上,一般也标有本层标高;梁表中,一般有梁表面标高;基础大样图、其它细部大样图,一般也有标高注明。通过这些施工图,可掌握工程的立面尺寸,最后与水电空调安装、设备工艺、第二次装修施工图相结合,检查建筑高度是否满足功能需要。2.4.3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无出错,施工做法等是否漏项熟悉建筑工程尺寸后,再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无出错,施工做法等是否漏项。如:检查砖墙下有梁否;当梁分别支承在剪力墙和柱边时,检查梁中心线是否与轴线平行或重合,检查梁宽有无突出墙或柱外。

2.4.4审查原施工图有无可改进的地方

主要从有利于该工程的施工,有利于保证建筑质量,有利于工程美观三个方面对原施工图提出改进意见。如:结构平面上会出现连续框架梁相邻跨度较大的情况,当中间支座负弯矩筋分开锚固时,会造成梁柱接头处钢筋太密,捣砼困难,可向设计人员建议:负筋能连通的尽量连通。当施工图上对消防水池未注明防水施工要求时,可建议在坑外壁沉池水池内壁增加水泥砂浆防水层,以提高防水质量。若出现露台的女儿墙与外窗相接时,检查女儿墙的高度是否高过窗台,若是,则相接处不美观,建议设计处理。

3建筑图纸会审3.1.总要求

建筑图纸会审主要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节能设计、防水设计、防火设计、人防设计、室内外装饰装修做法、由专业部门设计、生产、安装的建筑设备、建筑构件的技术要求、其它需特殊说明的情况等。

(1)编制依据: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工程建设标准。

(2)工程概况:建设地点、用地概貌、建筑等级、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建筑布局、建筑面积、建筑层数与高度。

(3)节能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应说明建筑物的体形系数、耗热量指标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等。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应说明建筑物体形系数及主要部位围护结构材料做法、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等。

(4)防水设计: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变形缝构造及其它截水、排水措施。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选用防水卷材或涂料材质及厚度、屋面排水方式及雨水管选型; 潮湿积水房间楼面、地面防水及墙身防潮材料做法、防渗漏措施。

(5)防火设计: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 消防设施及措施如墙体、金属承重构件、幕墙、管井、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电梯、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及消防控制中心的设置、构造与防火处理等。

(6) 人防工程:人防工程所在部位、防护等级、平战用途、防护面积、室内外出入口及进、排风口的布置。

(7)室内外装修做法:各部位装饰装修做法是否明确,与业主内部做法是否统一等。

(8)由专业部门设计、生产、安装的建筑设备、建筑构件的技术要求,如电梯、自动扶梯、幕墙、天窗等。

(9)其它需特殊说明的情况,如安全防护、环保措施等。

3.2屋面

(1)门槛最小高度:500mm(种植屋面另加覆土厚度),保证泛水高度大于250mm。

(2)门洞过梁底最小高度:2700mm(500 2200)。

(3)雨棚最小高度:3000mm(500 2200 300)。

所有出屋面的墙体(如:女儿墙、塔楼墙体)、管道井、烟道四周需做不小于500mm高的混凝土反坎。出屋面的钢套管预埋高度不小于500mm。

(1)1.5厚柔性防水涂膜 自粘型防水卷材

(2)2.0厚柔性防水涂膜 网格布

(3)2.0厚柔性防水涂膜

(4)2.0厚改性沥青油膏 油毡布 2.0厚改性沥青油膏 防水卷材

种植屋面建议以下二选一:

(1)1.5厚聚氨酯防水涂膜 自粘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2)2.0厚改性沥青油膏 油毡布 2.0厚改性沥青油膏 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3.3楼梯间及公共区域3.4室内

(1)二次混凝土装饰挂板改为轻钢龙骨或由装饰施工。

(2)把室内非防火隔墙砌体改为轻质隔墙材料等。

(1)面层为水泥砂浆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面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2)细石混凝土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C20提高到 C25 ),细石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3)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混凝土垫层或面层中,宜在顶面下20mm处配置直径为4mm~8mm,间距为100mm~200mm的双向钢筋网。

3.5外墙及其附属

(1)自保温外墙抹灰的底层、中层和外墙外保温的抹灰基层应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抹灰中的打底砂浆,其强度等级应不小于砌块强度等级。当抹灰基层为混凝土或烧结砖时,应采用1:3或强度等级为M15的聚合物防水砂浆;当抹灰基层为轻质砌体时(强度降低,剥离力小于粘结力,防裂),应采用1:1:6或强度等级为M7.5的聚合物防水混合砂浆。

(2)面层粉刷宜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

(3)应加强防水细部设计,对不同材料交接处要特别注意连接部位构造处理,可采用加钢丝网、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4)外墙立面分格缝标出间距、缝宽、做法是否明确,变形缝做法是否明确。外墙从基体表面开始至饰面层应留分格缝。横向水平分格缝按每两层设置一道,间隔不宜大于6m,可预留或后切,找平层、防水层、饰面层均应在相同位置留缝,缝宽不宜大于10mm,也不宜小于5mm,切缝后宜采用空气压缩机具吹除缝内粉沫,再嵌填高弹性耐侯胶。

(1)7层及7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  (2)面积大于1.5m2的窗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

500mm的落地窗;  (3)倾斜装配窗、各类天棚、吊顶;观光电梯及其外围护;

室内隔断、浴室围护和屏风;幕墙(全玻幕除外);

(4)楼梯、阳台、平台走廊的栏板和中庭内拦板;用于承受

行人行走的地面板;水族馆和游泳池的观察窗、观察孔;  (5)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门厅等部位;易遭受撞击、冲击

而造成人体伤害的其他部位。

(1)客厅出阳台空调孔与阳台水落管冲突时,必须孔边距墙边200。

(2)空调出阳台出墙或空调出厨房后阳台,各距墙边100,满足管道的转弯半径。

(3)客厅空调板宽1000,建议改为≥1100。

(1)坑底必须做防水。

(2)地下室底板上的扶梯坑。

(3)在扶梯坑旁边设置集水井。

(4)集水井底标高低于扶梯坑底标高不小于1.5m,扶梯坑底与集水井采用φ50~100的PVC排水管连通。

(5)集水井内设置2台出水口径为φ32~50排水泵、自动控制。

(6)对于非地下室底板上的扶梯坑(含室内扶梯坑):坑底设置排水管道,就近接入排水系统。

(7)扶梯两端外沿口四周地坪抬高50mm,形成一个向外的缓坡。

(1)栏杆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耐候性和耐久性材料。阳台、外走道和屋顶等遭受日晒雨淋的地方,不得选用易老化材料,选用金属型材壁厚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不锈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1.5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1.2mm。

b、型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3.5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2.0mm。

c、铁合金: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3.0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2.0mm。

(2)栏杆高度和立杆间距必须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的规定。即多层住宅及以下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05m,中高层住宅及以上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1m,楼梯楼段栏杆和落地窗、低窗台防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0.9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其高度不低于1.05m。栏杆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采用非垂直杆件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注:以上高度指施工完成后的净高度,从可踏面开始算起。)

(3)砌体栏杆压顶应设现浇混凝土压梁,并与主体小立柱可靠连接。压梁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同砌体厚度,纵向钢筋不小于4Φ10。

当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应大于檐口挑出长度 200mm~300mm。为保证排水顺畅,一般散水的坡度为3%~5%左右,散水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一般在年降雨量为900mm以上的地区采用明沟排除建筑物周边的雨水,明沟宽一般为200mm。为防止房屋沉降后,散水或明沟与勒脚结合处出现裂缝,在此部位应设缝,用弹性材料进行柔性连接。

3.6地下室

(1)1.5厚聚氨酯防水涂膜 1.5厚自粘型高分子防水卷材。

(2)1.5~2.0厚聚氨酯防水涂膜 丙纶无纺布。

(3)1.5~2.0厚聚氨酯防水涂膜。

配电室一般长度超过7m要设两个疏散门,超过60m还宜增加一个出口。高压配电室宜设窗台高度不低于1.8m的固定窗,低压配电室宜设配砂扇的开启窗,不能一律开成普通窗。

3.7其他4结构图纸会审4.1.总要求4.2.地基与基础

(1)筏板下设置双向排水盲沟,盲沟尺寸为400mm(b)*200mm  (h)、盲沟间距为8~10m*8~10m,盲沟内填充砂砾石。

(2)剪力墙外侧设置一圈盲沟,盲沟距剪力墙1.5~2.0m,底板下盲沟与剪力墙外侧盲沟连通。

(3)剪力墙外侧盲沟每隔40或50m或建筑物四角设置一个释压井(做法同窨井)。

(4)盲沟、释压井禁止与其他排水系统连通。

(1)加宽:如后浇带钢筋Φ<25时,后浇带宽度按1000mm留置;如后浇带钢筋Φ≥25时,后浇带宽度按1200mm留置,减少局部应力。

(2)加深:后浇带沟底最高处低于底板底部200mm。宽度超出后浇带每侧不小于300mm;厚度不小于250mm;上下双层钢筋网,配筋不低于Ф12@200;混凝土强度等级同基础底板(或基础梁)。

(3)设坡:后浇带沟底设置1‰的坡度,坡向两侧,便于沟底泥浆冲洗和清扫。

(4)止水钢板设置要求:板面以下板厚的1/3处,翼缘板往上翘(非第三方检测项目采用)。

当地下室底层的电缆沟(含高低压配电室)设置为下沉式(降板式)时,且地下水位很高、施工环境很差、无法保证电缆沟不渗水时。

(1)在电缆沟傍边设置集水井(高低压配电室的集水井设置在配电室外),且集水井底标高低于电缆沟底标高不小于1.5m,电缆沟底与集水井采用φ50~100的PVC排水管连通,集水井内设置2台出水口径为φ25~32排水泵,自动控制。

(2)在电缆沟防水层和混凝土保护层之间设置滤水板或滤水层。

(3)电缆沟设置2~3‰的坡度,坡向集水井。

(1)当地下水位很高、施工环境很差、无法保证电梯基坑不渗水时,建议在电梯井旁设置集水井。

(2)核对建施和结施图中集水井的位置和数量是否对得上。

(3)集水井底标高低于电梯井底标高不小于1.5m,电梯井底与集水井采用φ50~100的PVC排水管连通。

(4)集水井内设置2台出水口径为φ32~50排水泵、自动控制。

当地下水位高、施工环境差、底板存在较大漏水风险时,建议: (1)设置排水沟

沿外墙内侧和约每隔50m设置结构排水沟作为排水主沟,其他位置每隔25m,设置建筑排水辅沟。辅沟与主排水沟之间连通,当辅沟穿越行车道时,建议采用埋设暗沟处理。所有室内高低跨处均设置排水辅沟,且辅沟与主沟或集水井连通。

排水辅沟不设盖板,辅沟不得穿越行车道和停车位,否则,穿越该区域的辅沟采用埋设暗沟,暗管之间的间距需不小于30mm。

(2)设置集水井(排水井)

地下室、电梯基坑已设集水井或排水沟,其位置、规格和数量经济、合理、管理方便。按500㎡左右设置一个集水井,或按不大于25m的排水沟间距设置集水井。

集水井原则上沿墙、柱、角设置。

发电机房、坡道下口出必须设置。

(3)设置滤水板

当地下室结构底板存在渗漏水现象(或部位)时,在结构底板与面层之间建议设置塑料滤水板(厚度15~25mm),凸点向下,滤水板宽度为200mm、间距2~4m(风险大的取小值),滤水板上表覆盖400mm宽无纺布;

所有滤水板均需相互连通,同时所有滤水板的自由端必须与主沟或辅沟或集水井连通;

滤水板面层细石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80mm。

(1)墙体与外墙护壁柱采用同标号混凝土,否则,易造成墙体开裂。

(2)建议剪力墙外侧增加一道钢筋网片或地下室外墙剪力墙钢筋水平钢筋在外。

(3)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侧壁采用细而密的配筋原则,网片钢筋间距应不大于150mm,分布宜均匀。水平分布钢筋应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水平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4%。在截面较大变化处和墙的中部,应增设抗裂钢筋。(如设计不同意水平钢筋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时,施工时可考虑剪力墙加厚一个水平钢筋直径后把水平钢筋移至竖向钢筋外侧)

(1)沉降缝、伸缩缝的位置设置要求

不得穿越电气设备房。不宜穿越涉水设备房,否则,做法参照《中建五局三公司关于明确室外伸缩缝做法的通知》。不宜设置在对外门口(含屋顶对外门口),否则,沉降缝离门口距离不得小于2m或门洞预留高度需增加反坎高度。

(2)变形缝处设计建议采用如下做法

①变形缝两侧同高时,应采用口部朝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槽形板,构造做法如下:

a、板厚不小于80mm,内配φ8@150的横向钢筋,5-7根φ10或φ12通长纵筋,槽口边各配一根通长φ8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用1:2防水砂浆粉面。

b、槽形板与女儿墙压顶梁之间应铺20mm厚挤塑泡沫板做滑动层,压顶梁两外侧贴40mm×60mm白色泡沫条做压缩层。

②变形缝两侧为高低跨时,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倒“L”形板。若变形缝为沉降缝时,倒“L”形板底距低跨女儿墙顶面的高差应大于差异沉降值20mm;为伸缩缝时,低跨女儿墙顶面应铺贴20mm挤塑泡沫板,构造做法同槽形板。

4.3.主体结构

板底须附加2Φ16钢筋,长度取板跨长,钢筋两端锚入支座,长度满足锚固长度要求。

(1)卫生间沉箱易出问题,转换梁偏出卫生间墙。

(2)各种下水管与转换梁冲突。

(3)有室外露台时,需考虑解决室内高差问题。

(4)转换层钢筋连接方式采用直螺纹时,建议设计为一级接头连接方式。

(5)转换层主梁柱接头最好由设计明确钢筋的相对位置,出节点大样图。

(6)转换梁接头混凝土建议采用自密实砼或细石砼。

4.4.钢结构4.5 其他

从有利于工程施工的角度提出改进施工图意见。(1)结构平面上会出现连续框架梁相邻跨度较大的情况,

当中间支座负弯矩筋分开锚固时,会造成梁柱接头处钢筋太密,捣砼困难,可向设计人员建议:负筋能连通的尽量连通。

(2)当支座负筋为通长时,就造成了跨度小梁宽较小的梁面钢筋太密,无法捣砼,可建议在保证梁负筋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各跨梁宽一致,只对梁高进行调整,以便于面筋连通和浇捣砼。

(3)当结构造型复杂,某一部位结构施工难以一次完成时,向设计提出:砼施工缝如何留置,怎样增加措施钢筋。(4)露台面标高降低后,若露台中间有梁,且此梁与室内相通时,梁受力筋在降低处是弯折还是分开锚固,请设计处理。

5 机电图纸会审

5.1 总要求

(1)各专业设计图纸是否齐全、说明是否清楚、图纸内容有无遗漏或差错。

(2)设计有无明确应遵循的施工规范、标准。

(3)图纸是否完整,平面尺寸、走向、标高、管径、坡度的标注是否正确、清晰,系统图、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大样图是否一致。

(4)图纸中设备、管道及附件、桥架、箱柜等选用和布置是否合理、可靠,是否便于施工、操作和检修。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土建结构中是否预留了安装和维修的孔洞(重复),有无考虑必要的维修和起吊设施,结构图中预留孔洞的位置与工艺图是否一致。

(5)设备参数、尺寸是否与厂家出厂设备参数和尺寸匹配,设备运行中会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超标的噪音,设计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消音和减震措施。

(6)埋地管道、线缆的埋置深度、形式,与建构筑物基础、道路及其它管线的水平净距和交叉净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管道穿越地下室,水池等构筑物墙、地面及穿越伸缩缝、沉降缝是否采取了可靠的防水措施和伸缩等技术措施。

(8)核对建施、结施、水施、电施图纸,审查公共走道或通道、管井、地下室等的风管、水管、桥架、设备、灯具、探头等的位置、标高、走向是否与建筑结构及其他专业管道或设备冲突,审查泵房、机房、屋顶设备和管线及桥架是否统一规划,是否考虑检修及通行。

(9)建施、结施、水施、电施等穿墙穿梁穿楼板套管和预留孔洞位置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有遗漏,专业衔接是否到位。

(10)有否明显不符合规范标准的设计,是否与使用环境匹配,如管道、线路、设备、箱柜、器具等的选择、布置、安装。

(11)各专业系统有否影响使用的功能缺陷。

(12)是否按绿色设计节能节水节电。

(13)对有可能伤及人体的设备、管道设计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

(14)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或新设备则应审核其是否满足工艺要求且技术经济是否可行,设备材料供应有无问题。

5.2.给排水及采暖5.2.1给水系统

(1)设计生活用水量标准、用水量、水压水温等设计参数的取值是否满足要求。

(2)是否考虑水质污染防护,采取防倒流污染的措施。

(3)给水分区是否合理。

(4)阀门设置是否符合要求(一般在入户管起端、水表前、各立管的起端和由立管接出的配水管起端、各种设备的配水管上等部位应设置阀门应设置阀门;热水系统膨胀管上、安全阀的出水管上、溢流管上等严禁设置阀门)。

(5)水表位置是否考虑读表和检修。

(6)室内给水管布置是否合理(室内给水管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不宜穿越橱窗、壁柜;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从生产设备上方通过;生活给水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管廊(沟)敷设;冷、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下方,垂直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右侧;对环境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大的地方和可能冻结的地方的给水管道应采取防结露和保温措施)。

(7)水池出水管套管的标高设置,需考虑阀门、过滤器、地坪做法,不得影响成型后过滤器的清洗。成品和组装式水箱均采用侧面出水接口方式,不宜采用底部出口,否则基础必须加高。

(8)管道、组件、设备的技术特性,如工作压力、温度、介质是否明确。需要采用特殊施工方法、施工手段、施工机具的部位要求和作法是否明确。有无特殊材料要求,其规格、品种、数量能否满足要求。

(9)管道、设备的防隔振、消声、防水锤、防膨胀、防伸缩沉降、防污染、防露、防冻、放气泄水、固定、保温、柃查、维护等是否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

5.2.2 排水系统

(1)有否忽略功能房间的具体要求。如扶梯、垂直梯、观光梯一般都应设置排水设施;在地下室设备机房、车道入口等位置应设置截水沟及排水集水井,并配套排水设备及管路系统。

(2)集(污)水池设计是否合理,容量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地下室集水坑设置和排水是否有防止涌水、倒灌的措施。

(3)建筑污水排出管检查井的设置和车库顶板标高是否冲突,是否满足覆土要求。

(4)排水管道布置在易结露、结冰的位置时是否有保护措施。

(5)室内排水管布置是否合理(室内排水管应避开食品和贵重物品库房、配电房、档案室、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房间;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等对卫生、安静有较高要求的房间;排水横管不应布置在生活饮用水池,食堂、厨房的主、副食操作和备餐台的上方;排水管不得穿过变形缝、沉降缝、烟道和风道)。

(6)管道井是否设置地漏,有柔性接口的管道井内应设置排水系统,并设置Φ100的地漏。

(7)建筑内部排水管道应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及管件或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内螺旋排水管仅用于排水立管。

(8)屋面排水宜优先采用外排水;高层建筑、多跨及集水面积较大的屋面宜采用内排水。多层建筑宜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高层建筑管材一般选用金属管或承压塑料管、复合管,雨水悬吊管采用金属管。

5.3电气图纸会审5.3.1供配电

(1)电气设备房位置是否合理(包括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室、楼层配电室等),用电设备是否离主电源最近,有没有设置在涉水房间的下方。

(2)每层分项的电表或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合理。

(3)动力与照明、强电与弱电线路是否分开设置。

(4)发电机房是否设置消防沙池。

(5)用电点位置是否与用电设备位置匹配。

(6)设置在室外或屋顶露天位置的配电箱(柜),是否选用室外型配电箱(柜)且箱体防护等级IP54及以上。

湿式报警警铃不能设置在设备用房内,需设置在值班室的外墙上。

5.3.2电气照明

(1)各空间照明分组是否合理,亮度是否满足使用需要,灯具布置是否合理,筒灯射灯厚度是否满足楼板至石膏板间距。

(2)开关插座设置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3)灯具位置是否与水暖通风管道设备冲突。

(4)有末端装置的井内是否设置照明。

5.3.3防雷接地

(1)防雷接闪器设计是否合理,屋面设备及金属构件接地是否考虑。

(2)防侧击雷接地是否有遗漏。

(3接地干线、等电位设置是否合理,设备接地有否遗漏。

5.4通风与空调图纸会审5.4.1通风

(1)通风系统设计是否有死角,通风方式是否合理。风管系统是否有跨越防火分区、过伸缩缝、沉降缝情况。土建风道是否能满足防排烟漏风量和洁净要求,尽量建议采用铁皮风管风道。

  1. 送排风量是否满足要求。

(3)机房设备位置及设备布置形式是否合理、使用及维护是否方便;相关预留预埋是否清楚、有无安装控制标高、有无减振降噪措施、减振降噪措施是否合理、主要的设备材料选用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满足采购及安装需求。空调设备机房净高是否满足空调机组安装高度。

(4)设备基础尺寸是否与设备尺寸匹配,屋面风机基础布置是否影响风管和部件安装。

(5)风井进出风口有无控制尺寸及标高。墙或外墙风口设计是否考虑结构梁的位置(常出现风口位置与结构梁、柱子或装饰玻璃幕墙等冲突,导致现场无法安装)。屋面出风井段风管与风机的标高是否能满足要求,不能倒坡。风机与风井的距离是否满足安装要求,不能太短,离墙不能小于500mm。

(6)墙、板上的预留洞尺寸与建筑及结构图是否一致。

(7)风机功率大小、控制箱位置、用电设备数量与电气图点位是否一致。

(8)风管位置、间距是否合理,是否留有保温空间。

(9)风机盘管选型是否考虑接风管、风口、滤网和送风距离等因素,选择相应静压。

(10)地下室制冷机房必须考虑机械通风,且宜独立设置。地下布置的锅炉机房、直燃溴化锂机房等必须设机械通风,内部布置的油箱间、燃气调压间等需单独考虑机械排风系统。

(11)建筑物级别及要求较高的卫生间最好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12)厨房排油烟系统水平支管与竖向风道之间应设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卫生间变压式排气道连接水平风道处设止回阀和70℃防火阀。

5.4.2空调水

(1)供回水管道布置是否合理,空调供回水主管是否合理设置金属波纹补偿器。

(2)管道密集的的公共走道等位置是否充分考虑冷凝水的走向和放坡(如不能满足,可以将冷凝水系统进行分解,就近排至卫生间、机房地漏或者贴柱排至下层,排放方式应采用间接排放)。

(3)管道与建筑、结构专业是否有矛盾,特别是与梁、柱、板、门洞、窗洞、烟风道、沉箱、建筑保温层等是否有矛盾。

(4)空调水管是否在管道最高点设置排气阀或最低点设泄水阀。

(5)自控阀门是否与电气图纸相匹配。

(6)设计说明中是否明确管道系统的工作介质、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是否明确阀门的型号、压力等级、连接方式及所执行的产品标准。

(7)地下层、首层、标准层、顶层和屋面层的平面图中,各立管系统的编号、具体定位等是否一致。

(8)管道密集处(如水管井、走廊上空等处),管道排布是否有互相矛盾之处,是否需要补充断面大样图、管道联合支架详图。

(9)管道密集处,应核算管道间距是否足够管道连接作业、防腐及保温作业的操作空间,如果设计有阀门,特别是法兰阀门,还应核算是否够法兰及阀门保温盒的空间,阀门手柄朝向是否明确。

5.4.3保温
  1. 保温材质及厚度选择是否符合要求。

(2)是否有影响保温施工质量的缺陷,拟采取什么措施弥补。

5.5 智能建筑图纸会审

(1)弱电控制室设置是否合理。

(2)弱电线路是否与强电分开。

(3)传感器、控制模块等布置是否合理、有否遗漏,位置是否与其他专业管道设备冲突。

(4)是否设总机房,根据电话门数而定,总机房是否设防静电地板。

(5)红线外通信线缆进线位置是否明确。

(6)进每户的电话线和光纤特殊要求外,每户进一路线,设2~3个分线盒。

(7)桥架及线缆布置是否合理。

(8)宽带网信息系统:核对宽带网信息系统图及平面图、总进线光缆及光端机容量和平面布置、区域光端机箱的布置及容量,进户宽带线路平面布置。

(9)有线电视系统:核对有线电视系统图及平面图、前端放大器箱位置及平面布置、中间放大器箱位置、进户电视电缆平面布置。

(10)安防报警系统:核对安防报警系统设置的分系统(对讲报警系统、周界安防系统、摄像监控系统、巡更系统),安防设备主机平面图,进线出线桥架及电缆敷设平面图,室外平面图中各安防探测及报警的前端原件平面布置,线路的敷设,各个系统的功能说明。

(11)弱电通信、安防系统的接地及防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消防图纸会审6.1基本要求

(1)查看建筑内部装修是否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

(2)防火分区、防排烟分区的划分是否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3)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

(4)消防安全布局是否合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销售等场所选址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5)建筑、堆场、市场 、储罐区是否按规定设环形通道,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无障碍;室内外是否按规定设消火栓给水系统,或设置的给水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6)防火间距、建筑的耐火等级、安全出口数量与设置方式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疏散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无障碍。

(7)消防供电负荷等级和消防配电是否满足要求,消防用电设备配电线路是否与其它配电线路分开敷设,是否采用防火桥架和耐火或阻燃的线缆。

(8)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是否按规定设置防爆泄压、防静电设施和防爆电气设备等。

(9)是否有大量采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或软包的面积和厚度超过规定要求,或装修改造后严重影响安全疏散和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10)消防通道单车道不小于4m,双车道不小于7米,无环型车道时应设置调头坪15mX15m。消防扑救面的尺寸不小于15mX15m,坡度应小于3%,扑救面承重具备常见的消防车重量的承载力。周边园林种树是否影响消防通道与扑救面。

(11)电梯前室开窗面积是否达到3㎡,不够3㎡是否设置加设加压送风井。

(12)发电机和消防水泵是否配套完善。

(13)消防水泵房是否直通安全出口。

(14)消防电井预留洞设计未采用砼吊洞封堵时,可采用防火包或防火泥设计,达到消防验收的要求。

(15)消防疏散通道的设置是否合理。正常情况下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

(16)高层建筑消防水箱要求: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二类公共建筑和一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2m3;二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m3。

(17)核查防火门的防火等级,查看图纸是否考虑了闭门器。

(18)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6.2火灾自动报警

(1)消防控制室设置是否合理。

(2)报警控制线路是否与强电分开。

(3)探头、手报、控制模块等布置是否合理、有否有遗漏,位置是否与其他专业管道设备冲突。

(4)消防控制中心设备平面布置图、桥架及线缆平面图是否合理,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图、报警元件联动模块及线路平面图、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5)报警控制系统的接地及防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火灾时电梯安装迫降是否正确,消防电梯是否需要增加非标手动迫降。

(7)核对消防控制室、泵房、风机房、电梯机房、配电室、钢瓶间是否设计了消防电话分机、应急照明。

(8)查看精装修吊顶是否影响感烟探测器的安装。

6.3防排烟

(1)防排烟分区不能跨防火分区。

(2)防排烟方式选择是否合理,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及前室应设机械排烟设施;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超过100m2的地下室应设机械排烟系统。

(3)机房、风(烟)道、送排风(烟)口的布置及防火分隔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排烟风机、防火阀、风口等的连锁控制是否到位,地下室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口与排风口能否联动切换。

(5)通风系统的防火、防爆技术措施是否到位。

(6)防排烟风机、风道、风量、风压、风速、风口等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要求。

(7)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穿越防火分区、穿越通风空调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应设防火阀。厨房、浴室、厕所等垂直排风管道,应采取防火回流的措施,应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

(8)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吸入口应设置止回阀或与风机联锁的电动阀。

(9)建筑内防火阀与排烟系统是否设置了手动执行机构。

6.4 消防水

(1)消防水箱设置是否符合要求,供水水压是否满足。

(2)消防给水管道材质及型号是否满足要求。

(3)喷头布置是否合理、有否有遗漏,位置是否与其他专业管道设备冲突。

(4)消火栓布置是否满足要求。消火栓、水泵结合器是否设置了永久性标识。

(5)信号阀设置是否合理(一般应在报警阀的入口和出口设置信号阀,每个分区的总管上设置信号阀,水流指示器前应安装信号阀且与水流指示器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

(6)喷淋泵吸水管是否设计过滤器,消防水泵吸水管上的控制阀是否为明杆闸阀或可靠锁定装置的蝶阀。警铃的设计位置是否在值班室或走道上。

(7)审查消防泵流量和扬程,消防泵流量偏小不能满足室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扬程偏大对管网工作不利。

(8)水泵出水管上是否有压力表、试验放水阀、泄压阀。

(9)水泵接合器数量及位置是否合理、是否分区设置,水泵接合器与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取水口距离应小于40m。

(10)末端试验装置应包括试验阀、压力表、排水管,试验管径不小于25mm。

(11)消防水箱的大小应满足相应的消防标准要求。

(12)核查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区域,洒水喷头是否配置了集热板。末端试水装置是否有足够的排水设施。

7电梯图纸会审

(1)设计文件是否齐全、说明是否清楚、图纸内容有无遗漏或差错。

(2)设计有无明确应遵循的施工规范、标准。

(3)层站设计、载重等参数是否满足要求,设备参数、尺寸是否与厂家出厂设备参数和尺寸匹配。

(4)电梯井道尺寸是否与设计尺寸相匹配。

(5)电梯及控制板、电梯机房布置是否合理。

(6)施工图最好由电梯公司设计专用的图纸,明确各预留预埋的位置。如:呼叫盒的尺寸与主筋的关系、机房预留洞的尺寸与位置、吊钩的位置与材质、机房内地面防静电地面、电梯门的标高,当电梯井为砌体砌筑时,还应明确圈梁的位置等。

(7)当两台电梯为一个核芯筒时,建议两台电梯井之间的隔墙采用现浇混凝土剪力墙。

(8)劲性梁与预应力梁之间为方便施工,可考虑互换。

8人防图纸会审9装饰图纸会审9.1 总要求9.2 卫生间

(1)房间设置排水系统。

(2)建议房间四周设置排水沟,否则,地坪按≥3‰放坡,坡向地漏。(3)地砖不宜采用大尺寸光面砖,建议采用尺寸300×300mm以内防滑地砖。

(4)厨房和餐饮区的地砖极易被污染,且不易清洁,建议采用步行街地砖。

(1)台上盆,采用一般的密封胶,不能粘的太牢固,只起密封、防水、美观的作用。

(2)台下盆,需要用专用挂件与台板挂装或用托架托住盆底,不能用胶粘死。

9.3 厨房
  1. 挂热水器部位800宽墙均应实墙砌筑。

(2)阳台安装燃气热水器时一下要挂热水器的实墙600宽。

9.4 卧室9.5客厅9.6空调9.7其他10园林图纸会审11综合会审11.1总要求11.2 水、暖、电等专业之间核对要点

注:以上内容转载于网络收集资料,仅用于分享学习,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好的事物,大家记得转发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