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足”部的一个汉字“跨”,跨是现代汉语常用字,需要加强记忆。其详情如下:

跨。读音有四个:

(一)kuà。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跨,渡也。从足,夸声。”形声字。本义是越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谓大(就是拉大)其两股间(就是两腿之间的距离)以有所越也。”其实,这个夸,声中有义,因为夸字的有大,过度的意义。

说文解字第306课(说文解字第335课细说)(1)

(跨门槛)

《洪武正韵·祃韵》:“跨,越也,足过也。”比如《左传·昭公十三年》:“康王跨之。”杜预注:“跨,过其上也。”大意是:康王一,两脚跨在玉璧上。又比如《荀子·儒效》:“故外阖不闭,跨天下而无蕲(qí,通“圻”,边界)。”杨倞注称:“跨,越也。”意思是:家家不必关闭大门,走遍天下也没有什么边界。

现代汉语跨也多用本义,比如鲁迅《祝福》:“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说文解字第306课(说文解字第335课细说)(2)

(《祝福》剧照)

本义之外,跨还有很多用法,比如:

(1)越过时间、地区或行业之间的界限。比如,跨年度、跨行业、跨专业。比如苏轼《濠州七绝·彭祖庙》:“跨历商周看盛衰,欲将齿发斗蛇龟。”

(2)超出;胜过。比如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四:“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是说王、杨、卢、骆的才力现在很少有人能够胜过。鲁迅《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一面把不利于自己的批评,统统谓之‘漫骂’,一面又竭力宣扬自己的好处,准备跨过别人。”

(3)迈步,抬脚向前或向旁边移动。这实际就是本义的延伸。鲁迅《药》:“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

说文解字第306课(说文解字第335课细说)(3)

(大跨步)

(4)占据;占有。《庄子·秋水》:“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大意是说:况且我独自占据着这一洼之水,享受着这破井之乐,这也算是够美的了。井底之蛙占据了井里的一洼之水。

(5)兼有;及于两个方面。比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同时兼有荆州和益州。这是诸葛亮给蜀国规划的战略计划,在三国鼎立之前,蜀曾同时占据荆州与益州,后来失去了荆州之地。

说文解字第306课(说文解字第335课细说)(4)

(三国鼎立时期的荆、益二州)

(6)骑。《篇海类编·身体类·足部》:“跨,骑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绔白虎,被豳文,跨野马。”司马贞《史记索隐》称:“跨,乘之也。”穿着有白虎图案的裤子,穿着有斑纹的上衣,骑着野马。

(7)横架其上。比如《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一》:“二水合而西南,则又观音桥跨之。”《中国石拱桥·赵州桥》:“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说文解字第306课(说文解字第335课细说)(5)

(赵州桥)

(8)把物件挂在手腕、肩头、腰间或脖颈上。比如《水浒全传》第四十五回:“石秀提了包裹,跨了解腕尖刀,来辞潘公。”也指附在旁边,比如“跨院”,就是指正院两旁的院子。

说文解字第306课(说文解字第335课细说)(6)

(天津静园的跨院)

(9)同“胯”。两股之间。比如《汉书·韩信传》:“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颜师古注称:“跨下,两股之间也。”大意是:如果不怕死,就拿刀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这是韩信受胯下之辱的那一段历史,最早的胯,写作跨。清代毕沅在《经典文字辨证书》卷二里说:“胯,正;跨,俗。”古时,“跨”是“胯”的俗字。

说文解字第306课(说文解字第335课细说)(7)

(影视剧里的韩信受胯下之辱)

(二)kù。这个读音出自《广韵》。踞。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具体意义到后面“踞”字时再讲。

(三)kuā。读音出自《广韵》。两个用法:

(1)坐。《广韵·麻韵》:“跨,吴人云坐。”《集韵·麻韵》:“跨,吴人谓大坐曰跨。”显然,这是方言用法。

(2)通“誇”。夸奖;赞誉。这是假借用法。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跨,假借为誇。”

(四)kuǎ。这个读音出自《广韵》。腰胯。显然,这是口头语言的读音。这个用法实际应当涵盖在第一个读音里。

跨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第306课(说文解字第335课细说)(8)

(跨的小篆写法)

你看,实际上,“夸”的字形中,上面的大,实际上就是人张开双腿的样子。也有象形的因素。

(【说文解字】这335,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