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假面舞会,人们在网络中改头换面,以一种可控的面貌呈现于其他的网民面前,或是言谈风雅、不紧不慢的儒生气度,或是小鸟依人、柔情似水的闺秀风范等等,而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愿计较一些人的朋友圈里会有一种“演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平凡无奇,但在朋友圈里常常发布炫耀的内容,比如摘引一段名人名言、介绍某一国家的名胜古迹、某一种价值不菲的豪车、一般人消费不起的丰盛大餐、以及几张P图十分明显的自拍照等等如果你和这样的“演员”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也不方便询问他们为何发布那些内容,毕竟人家“搭台唱戏”、你就不该拆人家的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胡说八道有什么原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胡说八道有什么原因
“网络”如同一场永不停歇的假面舞会,人们在网络中改头换面,以一种可控的面貌呈现于其他的网民面前,或是言谈风雅、不紧不慢的儒生气度,或是小鸟依人、柔情似水的闺秀风范等等,而现实生活中是什么样子,谁也不愿计较。一些人的朋友圈里会有一种“演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平凡无奇,但在朋友圈里常常发布炫耀的内容,比如摘引一段名人名言、介绍某一国家的名胜古迹、某一种价值不菲的豪车、一般人消费不起的丰盛大餐、以及几张P图十分明显的自拍照等等。如果你和这样的“演员”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也不方便询问他们为何发布那些内容,毕竟人家“搭台唱戏”、你就不该拆人家的台。
对于多数人而言,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四处炫耀、把不属于自己的品质胡吹乱侃,往往是一种不太舒服的体验,毕竟牛皮被人揭穿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他们更希望别人可以认知、接纳和欣赏真实的自己。不过,有一小部分人“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隐藏“真实自我”,更愿意用一种哗众取宠的方式示人、更偏爱于制造虚假繁荣,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哪怕“打肿脸充胖子”也在所不惜,那么,他们为什么执意展现一个“虚假自我”呢?
(炫耀)
瑞士的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觉动作期”(0岁至2岁),人们的感官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渐渐深入;第二阶段为“前运思期”(2岁至7岁),人们出现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指称某些具体的事物;第三阶段为“具体运思期”(7岁至11岁),人们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性思考,推理能力初具雏形,对外部环境更为好奇、关注和理解,其“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渐渐弱化;第四阶段为“形式运思期”(11岁之后),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渐渐成熟,可以超脱个人的感官经验和具体的外部环境,进行抽象性和系统性的思维活动。
由此可见,一个认知能力正常发展的人,其“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会在“具体运思期”中渐渐弱化,意识到自己不是万事万物的核心、也不能任凭个人的一时冲动而胡作非为,他们会更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为乐意“换位思考”。而一个认知能力发展异常的人,其“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会一直延续下去,他们极为渴望自己是一个“核心”、一个“无比重要的人”,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肯定和赞美,进而印证他们的重要性,他们会掩饰和摒弃“真实自我”、呈现一个过度理想化的“虚假自我”,比如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利用搜索引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以此获得别人的称赞。
(炫耀)
“打肿脸充胖子”未必是一种病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可它的害处不胜枚举,比如为了弥补一个谎言而撒下更多的谎言、弄得自己战战兢兢,再比如“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让人极为自私、免不了的害人害己,再比如一直呈现“虚假自我”、导致自己与他人无法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等等。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未经检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一个执意“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急需检视自己的童年经历,找寻那个“自我中心”的祸根。
(炫耀)
小考题:你能否忍受一个“自我中心”的人呢?欢迎你留言讨论。
(本号专注于科技前沿、历史拾遗、奇闻异事和人物品鉴,还望你的关注和订阅,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