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热爱生活,热爱食物,

做饭就和恋爱一样,必须用真心,耐心烹制,才能做出美食。

那你知道什么样的大米最好吗?

大米一定越贵越好吗?

市场上的大米品牌琳琅满目,价格也从几元一斤至几十元一斤不等,那么越贵越好吗?

当然不是!

如何选择优质大米?

1、国家执行标准

目前大米执行的国家标准是:GB/T1354-2018(2018年政府对大米标准进行了修订)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1)

除国标GB/T1354-2018其他几种政府特别批准的执行标准: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2)

2、大米等级

各类大米分为普通和优质。

又再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大米等级最高,三级大米等级最低(2018年国标调整后就只有一二三级,说有四级的近期文章都不符合实际)。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是没有特级大米这个等级的,如果看到大米还有特级,那肯定是假的。

3、散装米优劣判断方式

,硬度高,说明蛋白质高;

,正常的米应是洁白透明的,黄色、暗淡、米粒有裂纹、表面有粉状说明营养价值低;

,新米有大米的清香。

如何选择符合口感大米?

大米分为籼米、粳米和糯米三种,而糯米又分为籼糯米和粳糯米。籼米、籼糯米细长,而粳米、粳糯米则粗短。籼米和粳米是透明的,而糯米则是蜡白色的。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3)

(粳米北方、籼米南方)

那么籼米和粳米吃起来口感有什么区别呢?

省略一万字......大家需要记住的就是:籼米会比粳米糙硬一些、粳米更软糯一些

煮不好米饭的另外一点,你没有掌握好蒸煮条件。

问题来了,加多少水才是最合适的?米需要浸泡多久?蒸熟后的米饭需要焖制多久?

省略一万字......大家需要记住的就是:

1、淘米后根据大米品种加水,籼米加水量为米重的1.6-1.7倍,粳米加水量为米重的1.3-1.4倍,陈米则稍微多加些水;

2、浸泡半小时后开始蒸煮;

3、蒸熟后的米饭闷制约10分钟左右。

五常大米怎么辨别真假?

1、必须是五优稻系列。(五优稻4号,俗称稻花香2号)

2、出产大米所用的水稻,必须要在五常当地政府认定的种植区域内种植,从育种到收割,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五常认定的产区范围。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4)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5)

小建议:

市场上一级大米、二级大米加工精度为精碾,三级大米为适碾,属于精制谷物。

糙米是稻谷脱壳后不加工或较少加工所获得的全谷粒米,糙米属于全谷物。

家里有老人的,可以适量吃粗粮,专家建议:一般情况占全天主食量三分之一为宜,最多不超过一半。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6)

带大家来看看五常大米煮熟了以后是什么样子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7)

尤其是浇上刚出锅的饭菜,拌着吃,简直一绝!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8)

五常大米的好,吃过的都知道,煮熟后米香四溢,细软绵粘,剩饭不回生,米粒分明,表面泛着微微的油光。

“一餐五常米,混忘酒肉香”,在五常大米面前,就连酒肉都是小弟呀~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9)

但想要买到正宗的五常大米却很难。“五常大米“假”天下”!已经成为不可争论的事实!

如何购买到正宗的五常大米,一定得认准以下5点:

1:种植地在五常市行政区域内2:选用的稻种为五优稻四号(即稻花香2号)3:生产工厂必须是五常市行政区域的生产企业4:看包装执行标准:GB/T 19266( 一般普通大米的执行标准是GB1354)5:最重要的一点,包装上有五常产地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

满足了以上5点,你购买到的就是正宗的五常大米了!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独特的五常大米

五常水稻产区是三山夹一个盆地的地形,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此处的积温比同纬度积温高两到三百度,而这正是五常大米所需的。同时较大的昼夜温差,确保了大米中支链淀粉的含量。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10)

优质的水源灌溉,从源头保证大米质量

五常市两大水系的大河边,这里的水质相当纯净,达到国际二级饮用水标准,产出的大米质量可想而知。另外要说明的是,远离大河边便只能选择地下水灌溉,常年的低温地下水灌溉,会导致水稻生长缓慢,最终会影响大米口感。

各种因素结合,成就优质大米

有机大米比绿色大米更加优越,因为有机米的氮属于有机氮,蛋白质含量、胶稠度都适中。另外,除了品种本身的特性以外,选种、种植、收割、脱水都是关键步骤,各个环节都掌控好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五常大米。

吃红米必知6大禁忌吃法(你不知道的那些有用的知识)(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