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中的经典句子 心理罪一念成佛(1)

最近攒了好几篇电影想写又没写,《大护法》、《绣春刀》我怕写着写着什么都说出来了,《战狼2》、《建军大业》我怕写着写着什么也没写出来。所以守着这《心理罪》,嘿,算你不走运。

看完出来跟LY说我打6.8分,刚刚看了下豆瓣,评分在6.3,我觉得我还是很中肯的。

一句话总结观后感:赢在节奏不拖,输在人物刻画,演员很努力,台词略生硬。(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1、 邰伟/廖凡

“没有胜利者,凶手、受害者、你、我,都是失败者”

邰伟,资深刑警队长,冷静干练、身手矫健,看似冷漠,实则敬畏生命、正义感爆棚。性格属性:易怒。

之后与推理天才方木的几次交锋,邰伟对方的态度很反复。一方面如方木所分析的,他是一个纠结小心的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服务“见证方木的蜕变”这一主线的需要。

没有故事不好意思参加选秀,正如没有痛处不好意思做主角。邰伟的冷漠来自于内心的自责,父亲的死亡让他从小背负罪恶感。他说他当警察,是为了自己,如果不走进阳光,就会被黑暗吞噬。这是剧中让我欣然接受的鸡汤台词之一,一者他正视了自己内心阳光与黑暗的一线之隔,二者廖凡的哭戏将这种心理刻画的地很真实。

另外天台上那段跳(niu)舞(dong)有打动我,有人说很尬,可是我莫名觉得有时候成熟男人笨拙的舞技比年轻男孩的炫技要来得性感。

心理罪中的经典句子 心理罪一念成佛(2)

2、 方木/李易峰

“身体的疾病是诱因,心理的扭曲才是原罪”

心理罪中的经典句子 心理罪一念成佛(3)

我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听朋友的描述,方木应该是一个神乎其神的存在。且不论改编后的剧情能否让原著读者买账,但是这个追逐胜利,把“无谓的情感,只会蒙蔽真相”挂嘴边的天才,是因为从小在孤儿院而形成的洞察力与情感缺失,是我能接受的。

我的不满足在于被剥夺了参与感。很多悬疑推理剧的成功在于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观众跟着剧中角色,把猜测一遍遍验证又推翻,最后的真相总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但这里的答案几乎都由主角给了,而且鲜有出入。推理的唯一性很难再有“意不意外、惊不惊喜”的刺激。

心理罪中的经典句子 心理罪一念成佛(4)

对于备受争议的李易峰,我其实不是很赞同市面上现在一提小鲜肉就一棒子打死的做法,观影之前我还是抱着“遇强则强”的期待的,客观地说算是无功无过(希望不要被粉丝喷)。李其实演的没问题,但是他挑了一个最难的角色。方木是我认为剧中内心最复杂,最值得深度刻画的一个人物。

邰伟警告他“冷静不是冷漠,留神别在看穿别人的同时,把自己丢了”,老师教导他“画人先画己”,谢君豪跟他说“如果没有邰伟,我们应该可以成为好朋友”,他自己对邰伟说“你会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样本”……种种铺垫使得他的侧面形象过于丰满,因此正面表现就相形干瘪。你给出天才还是魔鬼的疑惑,可是转身给他发了真金水。(也可能我的心理比较阴暗,总是期待他在最后一刻表明大魔王身份来亮瞎我。)

心理罪中的经典句子 心理罪一念成佛(5)

不过不得不说模拟罪犯心理那一段确实有吓到我,我觉得他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反派角色。有人说李易峰亲手撕掉了偶像的标签,这恐怕有点过。毕竟他还是全程美颜、白净阳光。比如陈希死后的那一段哭戏,他完成的不错,只是很难被触动。再比如重新出山的这一幕,或许不要这么潮范儿会让人更接受一点。脏点、颓点、负能量点并不会让人觉得你丑,反而更有味道。有时候不舍得突破也就和进步失之交臂。

3、 主线之外

其他角色就不一一展开了,未免太过剧透。里面有槽点,在所难免,好莱坞大片也一样,为了成就个人英雄主义,总要牺牲一些逻辑;有惊喜,观影的时候大家自有评判。

心理罪中的经典句子 心理罪一念成佛(6)

这里总结2个我没有看懂的点,或许可供一想:

(1) 方木在咖啡厅到底有没有见到大boss,如果没有,那他手里的那张纸怎么解释,之后他还给了邰伟看;如果有,那为何在进行心理画像时,方木完全无论轮次,无法描绘出凶手画像?

(2) 林海的女儿在林海转移之前为什么要藏玩偶熊?还要假装说找不到?在她爸爸匆忙的翻找中,她的那个笑容是只有我觉得有些诡异吗?

心理罪中的经典句子 心理罪一念成佛(7)

人物不是非正即反,世道并非非黑即白。要说《心理罪》缺的那点意思大概主要来源于没有走进人物内心,正面太正,反面太反,而导演的心思又是要营造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意境与矛盾。

感觉导演有太多的道理想说,还有很多价值观想传达,但往往有时候直击人心的好电影,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了最美或最痛的一个点。

最后说一个YY的小细节,孩子受害者都得到了解救,是想借此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么?

题外话:一直在想gai爷和我bridge为《心理罪》制作的《你猜我猜不猜》会在什么场景插曲,哈哈,原来是推广曲,我说呢,害我期待老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