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年征程,河北大学从初创时期的筚路蓝缕、捧土培根,到院系调整、校址搬迁重大变化时期的百折不挠、弦歌不辍,到改革开放后的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守正创新、砥砺奋进,铸就了“实事求是”的校训传统,彰显了百年学府独特的风骨,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巨大的文化传承优势。

校址搬迁 弦歌不辍

1960年,为适应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河北省委决定将天津师范大学改建为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定名河北大学。1960年7⽉1⽇举⾏了河北⼤学成⽴⼤会。

1962年,省委确定河北大学等6所大学为重点建设大学,其中将河北大学作为“重中之重”来建设。

学校由原来师范类院校改为文理结合的综合性大学,培养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学校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调整增设了新的学科和专业。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河北大学成为文、史、哲、经、外语、教育、数、理、化、生等多学科的、在国内很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1970年,河北大学由天津迁至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1971年至1976年,河北大学先后招收了6届工农兵大学生,共计3574人。

改革开放 锐意进取

1977年,河北大学响应国家号召,恢复高考招生,整顿教学事务,并于1978年春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新生。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大学开创了河北省高等教育的众多先河。学校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河北省高等教育中带头示范作用日益凸显,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一定影响。

河大100周年校庆(速读河大百年校史)(1)

中国科学院院士、昆虫学家印象初。河北大学供图

1984年河北大学培养出河北省第一位博士生导师——漆侠先生,创立了全省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河北大学为河北省引进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印象初先生;1999年培养出河北省第一位中科院院士——宋大祥先生。

河大100周年校庆(速读河大百年校史)(2)

中国宋史学界泰斗漆侠先生。河北大学供图

1989年,漆侠先生的教学研究成果《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治史、执教、育人》,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砥砺奋进 再铸辉煌

新世纪以来,国家部委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河北大学持续重点建设。

河大100周年校庆(速读河大百年校史)(3)

200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河北大学的协议。河北大学供图

200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河北大学的协议,河北大学成为河北省第一所“省部共建”大学。

2016年,学校成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并进入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

2018年,河北大学入选“部省合建”高校,成为全国14所“部省合建”高校之一,标志着学校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2020年,河北省制定支持河北大学“部省合建”工作的实施方案。以“部省合建”为契机,学校对接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医药产业和现代绿色产业,重点建设了燕赵文化学科群、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在燕赵文化保护与开发、白洋淀流域生态治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河大100周年校庆(速读河大百年校史)(4)

河北大学七一路校区。河北大学供图

河北大学现有95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

河北大学始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了40多万名优秀学子,创造了一大批原创性、前沿性科技成果。站在新的百年起点上,河北大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百年荣光,接续奋斗,开创未来,向着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阔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