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与工业文学

萧习华

煤炭工业是我的世界,这种命定的安排是我此生无法改变的事实。高中毕业后,于一九八二年一月招工到华蓥山矿务局工作,当时我才十七岁,由此这黑色的煤就坚硬地楔入了我的生命,让我在行走复行走的岁月里,心里都藏着一块煤、亮着一团火。在我二十一岁考入师范大学前,干过采煤工、采煤区材料员、矿宣传干事,毕业后又回到矿山工作,曾先后在四川广安、内江、宜宾三个地市的国有煤矿工作过,历任矿党委办公室主任,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书记,煤业集团的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和副总经理,与煤矿各个层面的人都打过交道,他们鲜活的形象深刻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煤矿工龄已四十年,特别的经历,使我对煤矿的了解和认知深入骨髓。我的写作史,几乎与我的工龄一样长。于供职的煤炭企业,我既是一名管理参与者,又是一名业余写作者。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污黑的煤埋在地下永远是煤,经过千难万险开采出来的煤,才是乌金,才是宝贝。煤有大智,把亿万年前太阳的光芒保留下来,穿越时空,温暖了世界。煤有大爱,虽经炼狱不改热血忠诚,见证沧海桑田而处变不惊。煤是圣贤,就连挨着它的岩石,都具有若干大卡的发热量,有煤的光和热。矿工与煤为伍,就成了煤的一分子。内心有煤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遭遇何种境况,心头都有灿烂阳光。

在第二届工业文学大赛启动时,我的参赛作品是一篇短篇小说叫《我的世界》。以威远煤矿﹙小说中叫威达煤矿﹚为故事发生地,它诞生于抗日烽火年代,是四川历史上最早的四大煤矿之一,它见证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煤炭工业的潮起潮落……存活了近八十年的煤矿,在轰轰烈烈的“去产能”中悲壮倒下,与这个矿有关的所有亲历者或有依存关系的人,在情感上都难以接受这残酷的现实。我曾见证了五对矿井的关闭,可以说感同身受。有人曾经是煤炭院校的学生,一毕业就到这个矿工作,后来当了矿长,最后还得亲自去把它关掉,当最后一块砖石封堵在井口墙体上时,眼泪就禁不住往下流……短篇小说《这是我的世界》虽然未获得第二届工业文学大赛的等次奖,只获得了大赛网络人气奖,阅读量榜单排名第一。

我的世界小说教学(我的世界与工业文学)(1)

(图为威远煤矿永远高耸的井架)

我这次参加第三届工业文学大赛的是一篇中篇报告文学,叫《地心营救》。2019年12月14日,四川芙蓉集团杉木树煤矿(一个“三线建设”时期的老矿)因矿井上部的地方小煤矿溃水,导入该矿井下,引发重大透水事故,惊心动魄的抢险救援可歌可泣。在党和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国企担当作为,上下左右通力配合,精心组织,科学施救,枕戈待旦,不眠不休,两千多人次参与了井下全过程抢险,经过五天四夜,奋战88小时,被困13名矿工一次救援一次成功,全部生还。此次救援,创造了中国矿井救授史上的奇迹,也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我的世界小说教学(我的世界与工业文学)(2)

(图为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被困者获救)

写《地心营救》,我采用的日记体,形式和内容相宜,使这个重大又复杂的事件,生动具体、层层递进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像一部纪录片,一个个画面环环相扣,悬念不断,紧抓人心,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采访和写作时,我曾数度落泪,是带着对矿工、矿山、矿业的深厚感情写就的。虽然,反映的是矿井救援事件,但也有着广泛的社会意义,契合了我们这伟大时代的要求。事故发生到现在,已两周年了,不能因为岁月匆匆流逝,就将其忘却,其实伤痛是永远的,必须认真总结、反思和警醒。

我的世界小说教学(我的世界与工业文学)(3)

(图为杉木树煤矿“12•14”透水事故13名生还者)

2021年是个特别的年份,既因抗击“疫情”,也因下半年遭遇能源危机,全国缺电其主要问题是因为全国缺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庆期间全国煤矿不放假,今冬明春要求满负荷生产,总理和分管副总理多次组织“保供”专题会,把全国煤矿推到保民生、保经济运行、保能源安全的前台,中国550万英雄矿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忠贞坚守、奋斗不止。

煤炭是我国能源体系的基石。在未来100年中,煤炭仍将在我国多能互补现代能源体系中扮演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角色。煤炭工业不拒艰难困苦,在任何时候都充当了共和国的长子,而矿工也永远是默默奉献的对象。只要煤炭开采不停止,矿井事故就难以杜绝,且抢险救援必须时刻准备着。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是多么深刻和英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的煤炭产量是3200多万吨,现在一座现代化大型煤矿一年的产量就上千万吨,2020年我国煤炭产量是39亿多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0多倍,煤炭工业的进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我已发表了两百多万字作品,而写煤矿的作品几乎占了一半,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这些构筑了我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人民是文艺之母”,离开人民,文艺就是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要坚守人民立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为这个伟大时代留下精品力作。

中国工业给了国家最原初的动力,也不应该在文学繁荣发展中缺位,工业文学并不缺乏它应有的生命力和高远站位。我希望工业文明因工业文学而光芒永存,让我们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无限。

我的世界小说教学(我的世界与工业文学)(4)

(作者像)

作者简介:萧习华,本名萧绪华,1964年3月生,四川三台人,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四川煤炭产业集团。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煤炭报》《四川日报》《工人日报》《阳光》《诗潮》《星星》《诗选刊》《写作》《青年作家》《散文诗世界》《四川文学》《报告文学》《散文百家》《北京文学》等全国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出版诗集《鸽子与鹰》《大地听歌》《献诗或颂词》、散文集《生命河》《又是明月光》《水流云在》等八部,曾获四川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中国作协“长江颂”征文奖、全国党报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全国职工文学优秀作品奖和第四、五届全国文学乌金奖等文学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