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以《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另类风格走入人们的视野,以《活着》奠定了自己在文坛坚实的地位。后来的《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每部小说的出版,都能引起很大的轰动,这些作品给他带来声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争议。

对于争议,余华会适当关注,但是,不管外界如何评价,他始终按自己的想法去创作。

余华圈粉(怼读者怼演员怼高官)(1)

余华

在创作方面他特立独行,形成了独有的余华特色,在创作之外,余华说话、做事也像他的创作一样,心中所想,就是口中所达,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地位,所以,他的直言不讳也是出了名的。

一、对于读者,他很尊重,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看法,但他只坚持自己的看法,既不去一味地迎合,也不有意地疏远。

《兄弟》出版后,引起了很大争议,有读者给他留言说:一口气看完了《兄弟》上部,觉得有些地方语言有点拖沓,如果语言能再紧凑点就好了。

不知道别的作家看到这样的评论会如何回答,余华非常直接地说:一些有关《兄弟》叙述语言的批评和你的一样,先是说一口气读完,后又说语言拖沓。我的费解就在这里:拖沓的语言如何让人一口气读完?我想这可能是对语言功能理解上的差别。我的理解是,文学作品的语言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的存在,是为了表达叙述的力量和准确。

余华圈粉(怼读者怼演员怼高官)(2)

余华

叙述语言是快还是慢,是紧张激烈还是和风细雨,不是作家说了算的,是叙述本身说了算。在我看来,一部小说的叙述,尤其是在长篇小说的叙述里,语言应该功成身退。

这位读者善意提醒余华修改《兄弟》下部时不应有所顾忌,余华很干脆地说:下部是写现在的故事,我正在修改,你放心,我没有任何顾忌。

他和读者互动的时候就是这样直接,对于自己的作品,他有充分的自信,普通读者对于手法方面的质疑,他都是如实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小说《活着》被张艺谋电影拍成了电影,主演是巩俐和葛优,按理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小说的传播起到了正向的作用。有读者留言说:看了两遍《活着》,又特意找来电影看了一遍,说真心话,电影远比小说逊色得多。

余华圈粉(怼读者怼演员怼高官)(3)

余华

余华同样自信满满地说:我所遇到的看过电影《活着》,也看过小说《活着》的人,都告诉我你上面的那句话:“电影远比小说逊色得多。”

这就是余华式的回答,干脆、利落、直截了当,绝不拖泥带水。

二、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他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总要找机会说出来,并且是毫不客气地说出来。

他在一条微博中这样写道:

在纽约时报中文网上读到一篇文章,里面写道曾于1996年担任英国布克奖评委的A·L·肯尼迪说,获奖者是靠“谁认识谁、谁睡谁、谁卖给谁毒品、谁和谁结婚,以及这次轮到谁”决定的——如果没有“谁卖给谁毒品”,我会以为这是在说中国的文学奖。

余华圈粉(怼读者怼演员怼高官)(4)

余华

短短一百多字,就把中国和其它国家文学奖评奖的乱象和盘托出。

一般而言,作为一个文学圈内的人,尤其是也得过不少文学奖项的人,是不大会公开发表这样的言论的,但是,余华会,他看到了各种奖背后的阴影,他就要说,哪怕是不展开,哪怕就一句话,也要表明自己的看法。

对于和他不相关的领域,他也会不时有惊人之语。有一次他去戛纳,赶上了电影节,他也不忘评论一番:

戛纳是一个小城,一天时间就能走遍。戛纳电影节期间,形形色色的人云集在此。若用一句话评论戛纳电影节,借用毛泽东当年评论北大的话可能比较合适: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余华圈粉(怼读者怼演员怼高官)(5)

余华

也就是余华了,不仅不怕得罪人,还这么冷冷地幽它一默,让人不禁莞尔。真是话不在多,带刺就行。

有时候,他甚至都不去评论,直接把故事一放,讽刺效果就出来了:

两位韩国女士告诉我,中国男人到韩国旅游时,同样的奢侈品买几份,既给妻子又给情人。她们说中国男人比韩国男人好,韩国男人只给情人买礼物,不给妻子买。

真是同一个世界,同样的花心,只有更花,没有最花。

余华还把这种不动声色的幽默带到了国外高层那里。

有一次,他到柏林参加一个活动,一位柏林高官问他对柏林印象如何,他说:

“我挺喜欢柏林的。”

当高官问他原因时,他调动了余式幽默:

“因为柏林和北京挺像的,一直在不停地盖房子。”

听完余华的回答,高官扭头便走,再也不理他了。

余华圈粉(怼读者怼演员怼高官)(6)

余华

像这样的场合,不说真心话没有人去计较,甚至,更多情况下,别人喜欢你讲些好听的、悦耳的话,场面上的事,应付过去就是了,谁还会当真?只能说,那是他们没有碰到余华。

所以,写作这么多年,余华从来就不属于哪个组织,哪个机构,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作家,靠自由写作生活,不需要看谁脸色,更不会仰人鼻息。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生活中各种荒诞事情的记录和思考,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对于自己的行事方式,余华心里很是清楚。他只是想发出真实的声音,想记录下这个社会的过去和现在,想留下自己的思考。

他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底气的话:我从来不向任何人献媚。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有良知的优秀作家,余华此言不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