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村民,请还没参加核酸检测的人员,抓紧时间到道口参加采样,谢谢配合!”4月16日上午9时30分,堡镇财贸村第17生产队晒谷场旁的高音大喇叭响起,提醒着最后一批村民配合完成崇明新一轮核酸筛查。

听到通知,从市区来崇明探亲的周小芳女士,不禁犯愁。五天前,她在晒被子时意外摔倒,如今脚上绑着重重的护具,根本无法下地走路。尽管核酸采样点设在600米外的道口,但对因骨折无法走动的周女士来说,简直难于上青天。

体验脚骨折打石膏拄拐杖走路(直击脚踝骨折后)(1)

“要么帮我借一副拐杖,我一直脚跳过去!”周女士无奈之下,想到了这个笨办法。正准备下楼,就听到有人在楼下大喊:“628号,周阿姨住在这里,对吗?”

陈女士的丈夫陈先生,打开窗户探出脑袋,只见一名大白(核酸采样人员)、一名小蓝(采样人员助手)、一位志愿者组成的“流动采样小分队”,已出现在农家二层小楼的院子里。他们的身后,是三辆电力助动车。

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的小王,声音洪亮,“我是负责领路的,这两位是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像你这样腿脚不便的,走核酸检测采样的绿色通道。”

体验脚骨折打石膏拄拐杖走路(直击脚踝骨折后)(2)

崇明堡镇财贸村是“防范区”,目前依旧采取十分严格的管控手势,村民每天进出道口需要出示出入证,每户家庭限1人出门1次,镇上的超市、菜场等并不对社会开放,但村、居委会为大家提供“集中订单服务”。16日全区进行新一轮核酸筛查,核酸采样工位,设置于道口铁丝网内,既不用占据村民每天一次的“宝贵名额”,也确保始终足不出“生产队”的防疫要求落到实处。

即便如此,周女士怎么也想不到,村委会竟然这么“急人所急”,提供“绿色通道”——由三人组成的流动采样小分队,上门提供核酸检测采样服务。财贸村村干部潘国琴介绍,财贸村有户籍人口2750人,16日的新一轮核酸筛查,一共为村内的128人提供核酸上门采样服务。她说:“接受上门核酸服务的对象,主要足不出户的管控人群,也包括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腿脚不便的特殊人群等。”

确认周女士骨折无法下地后,流动采样小分队迅速走上二楼,行走过程中一路进行喷雾消杀,手法十分专业。躺在床上,周女士让受伤的脚踝轻缓落地,接受核酸采样。“尽量放松,头后仰,深呼吸,啊!”负责采样的医护人员手法熟练熟练,不到30秒就完成采样。临行前,热心的“大白”还不忘叮嘱:“听口音,你们是市区来的吧?伤筋动骨一百天,还是别着急,慢慢修养。”

体验脚骨折打石膏拄拐杖走路(直击脚踝骨折后)(3)

做完核酸,周女士还是没搞懂,村委会怎么如此“神奇”,提前知晓自己腿脚不便,还主动提供核酸采样的上门服务。周女士的丈夫陈先生在致电村委会表达感谢时,真相总算水落石出。

周女士摔倒受伤当天,先被送往第十人民医院堡镇医院,但由于核酸时效已过,一行人转去财贸村做抗原检测,然后再由村委会开具相关证明。靠着这张证明,陈女士才顺利入院,再寻医问诊、拍片读片,并开方抓药。

“财贸村的村干部真是有心人啊!”陈先生直言,自己并不知道村居有着对特殊人群“绿色通道”,更没想到村干部这么热心、细心。原来,此前村干部为陈女士开具抗原检测阴性证明时,知晓陈女士意外受伤骨折,考虑到随后核酸筛查确实存在不便,村干部直接把周女士的名字加入了核酸采样的“上门服务”名单。

体验脚骨折打石膏拄拐杖走路(直击脚踝骨折后)(4)

“这下放心了,我就安心养伤!”核酸采样完成后,周女士特别感谢登门服务的“核酸采样小分队”。那名大白连连摆手,“不用谢,这都是我们分内的工作。接下来,崇明区还会还有几次核酸筛查,我们会继续上门提供采样服务。您只要安心养伤就好,早日康复!”

骑上各自的助动车,来自崇明堡镇的这支“流动采样小分队”,精神抖擞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周萍

文内插图:周萍

来源:作者: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