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辉岁月#

我与重庆的缘分始于一个旅游业的“骗局”。那是三峡工程刚开工不久的1997年。由于三峡工程是开天辟地、前无古人的水利工程,各种官方宣传和民间传说喧嚣尘上,旅游行业自然抓住机会,大肆宣扬三峡的美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其中有种说法就是一旦大坝蓄水,水位将提高多少米,无数山峰和古城将被淹没,许多景点将不复存在。

鉴于此,我借去重庆参加会议的机会,匆匆踏上了三峡游的旅程。在山城的三天,平生第一次对重庆有了初步印象:又香又辣的菜、热情火爆的人。之后大概在2002年前后去出差过一次,对朝天门码头当时破旧的房子、狭窄的坡道也没啥好印象。这么一晃就有十年再未去过,似乎与这座城市也没什么缘分。然而,几年后的一次出差,却让我与山城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改变了自己和许多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轨迹。

慢慢的重庆成为了我的故乡(行千里致广大我与重庆)(1)

磁器口古镇

当时在负责其他子公司的本人应同事之邀,协助做一些工作,结识了在重庆的新项目的股东们。一年后的某天,因各种机缘巧合,我居然成了那家合资公司的总经理,于是开启了一段“热火朝天”的职业生涯,心热、天热,火锅更热。

那些年,我真正认识和喜欢上这座与上海、京津、苏杭、广深完全不同的城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朋友的盛情之下,我不仅十多次穿梭于磁器口的小街,徜徉在解放碑的商场,还知道了仙女山的气温居然比市区低15度,“乌江画廊”的水可以绿似“健康码”,天坑地缝和芙蓉洞的喀斯特地貌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让我欣喜的是,某次在重庆机场入口,竟偶遇刚踢完中超客场比赛的上海上港队,我“放过”了腼腆的武磊,与“国门”颜俊凌合影后,还一路聊天到安检。

慢慢的重庆成为了我的故乡(行千里致广大我与重庆)(2)

“山是一家店、店是一座山”的最大火锅店— 枇杷园

那些年,我与当地的同事、同行、客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一起走市场、下现场、跑订单、讨欠款,一起喝啤酒、吃脑花、过生日、唱老歌。川渝大地洒下我们辛勤的汗水,巴蜀山路留下我们匆匆的脚步。

有人说“成都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想说“重庆是来了就走不了的城市”。因为那里有我很怀念的一段职业生涯和驻外生活,那里更有我一直牵挂的兄弟姐妹。这种缘分似命中注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行千里,致广大”,千里是“重”,广大为“庆”。时隔多年,我仍然时常故地“重”游,兄弟伙照常击掌相“庆”。让我们再续前缘。

慢慢的重庆成为了我的故乡(行千里致广大我与重庆)(3)

风景如画的“乌江画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