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念珠菌病(Avian Moniliasis)

禽念珠菌病又称霉菌性口炎、白色念珠菌病,俗称鹅口疮,其特征是 在上消化道粘膜发生白色假膜 和 溃疡 。

(一)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是一种类酵母状的真菌,称为 白色念珠菌 (Monilia albicans)。 在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金属光泽 。 菌体小而椭圆,能够长芽,伸长而形成假菌丝 。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甚均匀。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多量病菌,在病鸡的嗉囊、腺胃、肌胃、胆囊以及肠内,都能分离出病菌。

禽真菌感染用什么治疗(禽的真菌性疾病)(1)

白色念珠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在健康畜禽及人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等处寄居。名地不同禽类分离的菌株其生化特性有较大差别。该菌对外界环境及消毒药有很强的抵抗力。

(二)流行病学

我国主要有鸡、 火鸡 、 鸽 、 鸭 、鹅发病的报道。本病以幼龄禽多发,成年禽亦有发生。鸽以青年鸽易发且病情严重。该病多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传染来源。病原通过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雏鸽感染主要是通过带菌亲鸽的“鸽乳”而传染。本病发病率、死亡率在火鸡和鸽均很高。

禽真菌感染用什么治疗(禽的真菌性疾病)(2)

禽念珠菌病的发生与禽舍环境卫生状况差,饲料单纯和营养不足有关。鸽群发病往往与鸽毛滴虫并发感染。

(三)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食量减少或停食,消瘦,羽毛粗乱,消化障碍。嗉囊胀满,但明显松软,挤压时有痛感,并有酸臭气体自口中排出。有时病鸡下痢,粪便呈灰白色。一般1周左右死亡。

火鸡雏多发,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口腔内有粘液并粘附着饲料,擦去饲料在粘膜上见有一层白色的膜。病雏常伸颈甩头,张嘴呼吸。少部分雏有程度不同的下痢。火鸡一旦发病,死亡逐日增多,发病率、死亡率高。

禽真菌感染用什么治疗(禽的真菌性疾病)(3)

大小鸽均可感染,但尤以青年鸽最严重。成年鸽一般无明显症状。雏鸽感染率亦较高,但症状不严重。口腔与咽部粘膜充血、潮红、分泌物稍多且粘稠。青年鸽发病初期可见口腔、咽部有白色斑点,继而逐渐扩大,演变成黄白色干酪样假膜。口气微臭或带酒糟味。个别鸽引起软嗉症,嗉囊胀满,软而无收缩力。食欲废绝,拉墨绿色稀粪,多在病后2~3d或1周左右死亡。一般可康复,但在较长时间内成为无症状带菌者。

幼鸭的白色念珠菌病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气,叫声嘶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禽真菌感染用什么治疗(禽的真菌性疾病)(4)

(四)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上消化道,可见喙缘结痂,口腔,咽和 食道有干酪样假膜 和 溃疡 。 嗉囊粘膜明显增厚,被覆一层灰白色斑块状假膜,易刮落 。假膜下可见坏死和溃疡。少数病禽引起胃粘膜肿胀、出血和溃疡, 颈胸部皮下形成肉芽肿 。 病理组织学检查在嗉囊粘膜病变部位,上皮细胞间散在多量圆形或椭圆孢子,尚见少数分枝分节,大小不一的酵母样假菌丝。

(五)诊断

一般根据 流行病学 特点,典型的 临诊症状 和 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可以做出诊断。确切诊断必须采取病变器官的渗出物作抹片检查,观察酵母状的菌体和菌丝,或是进行霉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禽真菌感染用什么治疗(禽的真菌性疾病)(5)

(六)防制

本病常用1:2000硫酸铜溶液或在饮水中添加0.07%的硫酸铜连服1周,制霉菌素按每公斤饲料加入50-100mg(预防量减半)连用1~3周,或每只每次20mg,每天2次连喂7d。投服制霉素时,还需适量补给复合维生素B,对大群防治有一定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