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方言学习:余江话中有关叔叔(1)

称呼父亲的弟弟,在余江话中主流的称呼有两个完全不同词组成,即“【Suk Suk 5】(叔叔音)”和“【xi xi】(细细音)”。尤其是靠近锦北,父辈兄弟多的情况下,会存在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称呼,实则这两个称呼有着较为严格的使用规则,蕴含了很深的文化底蕴。

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导致父辈兄弟减少,再加上受普通话的影响。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并不知道这两种称呼的区别,不管父亲兄弟多少,很多人将父亲的弟弟统称为“【shu shu】”,即“叔叔”。

以下是笔者对余江话中有关“叔叔”主流称呼的本字和说明,作为考证,供参考:

一. 称呼:叔叔

叔叔【Suk Suk 5】:在余江话中“叔叔”发音基本与普通话同,其声调为阳去。在实际应用中,以下两种情况均可称呼为“叔叔”。

Ⅰ.父亲超过3(含)兄弟,除父亲最小的弟弟以外的弟弟都可以称呼“叔叔”;

Ⅱ.与父亲同辈,但比父亲年纪小的人,包括陌生人。

二. 称呼:季季

季季【Xi Xi 31】:发音与“细细”同,声调为“阴去”。若父亲兄弟超过3(含)人,父亲最小的弟弟应该称为“季季”。有的会将最小的叔叔称呼为“小叔”,“小”是比较直接的表示幼小次序的意思。

“【Xi Xi】”在余江话中用文字表达的时候很多人通常用“细细”这个字,笔者认为将“细细”作为“【Xi Xi】”的本字,这是不正确的。

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

1)音译所致;

2)“细”包含小的意思。正确的本字应该是“季季”。

之所以笔者觉得“细细”不是“【Xi Xi】”的本字,主要是参考以下:

Ⅰ. “细细”为汉语词语,《现代汉语字典》以及一些古代文集中是“指一种感觉,或表示一种做事的态度。”其释义有轻微、仔细、缓缓、密密等意思。如:

A. 晏殊《清平乐》词:“金风~~,叶叶梧桐坠。” (表示轻微)

B. 苏辙《葺居》诗之四:“时来拾瓦砾,~~留花地。” (表示仔细)

C.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绝句》:“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开。”(表示缓缓)

D. 苏轼《风水洞和李节推》之二:“~~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巗。” (表密密)。

Ⅱ.古时候用“伯(孟)仲叔季”兄弟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分别指代家中儿子的长幼顺序。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如伯邑考、伯姬等都是表示排行老大;《左传·隐公元年》“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如民间传说哭到长城的孟姜女,“孟”并非姓,而是指其在家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姓,“女”是表示性别。“孟姜女”通俗一点讲就是“姜家大女儿”。

“季”为秩序中表示最小的。《说文·玉篇》:“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康熙字典 (内府)》《左傳·文十八年》与“稚”同,表示最幼少的。如你身边有人的名字带有“季”或“稚”可能他在家是排行最小,或当时以为是最小。

在上饶铅山县葛仙山羽化成仙的葛玄之侄孙葛洪就是字稚川,其实他在家中行三,当初肯定会是觉得最小。

周文王与太姒所生的几个儿子名字更能直接的看出,长子伯邑考、三子到八子分别为管叔鲜、周叔旦(周公)、蔡叔度、郕叔武、卫康叔、霍叔处、最小的叫冉季载。次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武王姬发了,在《封神演义》中仲发是也。

备注:周文王后面的儿子为庶出,其实也是参考这些。

综上所述,所以笔者认为:余江话称呼最小的叔叔为“【Xi Xi】”的“xi”,其本字不是“细”,而应该为“季”。其发音是因为历史变迁,各种迁徙交融,才慢慢演变成现在的“xi”的发音。


END

业余兴趣,敬请指正。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微信订阅号 : anrenne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