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人的饮食习惯(延安甘泉年俗)(1)

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将饺子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再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之意。

延安人的饮食习惯(延安甘泉年俗)(2)

在陕北饺子也叫扁食,饺子在陕北又叫做扁食,对于过年为啥吃饺子还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二说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习俗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冻掉,为了使耳朵固定不掉,女娲在泥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泥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能把耳朵做好。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人们就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着吃,名为饺子。

延安人的饮食习惯(延安甘泉年俗)(3)

延安人的饮食习惯(延安甘泉年俗)(4)

春节期间,在传统“求吉利”观念的支配下,禁忌也很多。如煮饺子,禁忌风吹,说是怕把财气吹跑。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农户煮饺子,讲究烧芝麻秸杆,因为芝麻秸杆在燃烧时会发出悦耳的“发、发、发”响声,喻义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初一吃饺子,与平时吃的饺子也不一样,一般人家都在饺子中包上12个小硬币(闰月年要包13个),谁要吃到包有钱币的饺子,就预示谁在新的一年里有福。黎城、平顺、壶关山里人的饺子里包上小红枣,象征着来年交“好运 ”。总之,谁吃到这些有吉祥物的“饺子”,全家人都要祝贺他。小孩子吃了,长辈们更是高兴,还要给予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