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上学时,教室的墙上,会写上一些勉励性名言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其中的一句这两句话意思是说,学习要好,业务要精,都在于勤奋精进,都荒废于嬉戏玩耍做事要仔细考虑好,太随便就容易失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业精于勤水滴石穿?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业精于勤水滴石穿(业精于勤未必荒于嬉)

业精于勤水滴石穿

我记得上学时,教室的墙上,会写上一些勉励性名言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其中的一句。这两句话意思是说,学习要好,业务要精,都在于勤奋精进,都荒废于嬉戏玩耍。做事要仔细考虑好,太随便就容易失败。

这个话当然没有错,但是它有不足的地方。主要在于“荒于嬉”这一点上,这一点是值得讨论的。

这句话当然是在强调人要勤奋,做事要谨慎,要深思熟虑,做事持重这一点,我没有多少异议,但就前半句之“荒于嬉”来说,我觉得还得分析着看。

曾看到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抽不出时间休息的人,一定会抽出时间生病。把这句话名言改一改,改为:抽不出时间娱乐的人,一定会抽出时间生病,也是讲得通的。

很显然,我想强调的是一个关于平衡的问题。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等,它都是一个需要平衡的关系,如果某一方占据的比重太大,都会容易出问题。

前两天不是有一个新闻么,38岁神童魏永康,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在他的经历中,13岁考上大学,17岁大学毕业后又考入中科院,成了该院研究生,20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劝退学。

当然,魏同学的就读细节,学习生活的细节,我们无从知晓,但仅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从其自小只知道学习,而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从其家长教育其只准看书,不准出去玩等这些方面看,他在学习与生活中完全失衡了,变成了一个单方面发展,其他方面退化的典型例子。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基本的社交能力、自处能力乃至自理能力都没有,无法在学校学习下去,只能被劝退。

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是个多面体,是多种因素要综合考虑,综合发展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这么一个状况,绝对不能顾此失彼,顾了这头漏了那头,一个成熟、智慧而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人,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只有头脑特别简单的人,才会一味地强调学习,必须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丝毫不知平衡的价值,不知什么事情都是要全盘考虑,综合研判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句,业精于勤当然是对的,而荒于嬉,有它对的成分,但又不是绝对的,依我看,适度的、合理的嬉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益的,是不可或缺的,他是一个孩子、或者成年人生活的必需品,是保证人的身心健康运转的基本保证。

如此看来,把“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句,改为“业精于勤亦要嬉”,或“业精于勤,该嬉则嬉”,似乎更为科学,更为实际一些。

我看过一位科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样,又是那样,大自然喜欢矛盾。这句话是说要在中间地带中寻找真理,不好走极端,说不定答案就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间地带,那么回到本文的话题,学习和嬉戏,工作和娱乐,生活和放松,不应该是对立的,不应该是矛盾的,也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交集的状态。

哲学家席勒在阐述美学相关话题时,有过这样的描述,作为人来说,有三种冲动,一是感性冲动,二是理性冲动,而这三呢?便是来平衡和调和这一和二的审美冲动,或者叫做游戏冲动,这种审美或者叫游戏冲动,是一个人最自由、最放松的状态,也是人最能体会到自我存在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人的感性和理性冲动,都是很费体力或者脑力的,唯有审美冲动,可以全身心地彻底地放松自己,从本质上放松自己。

业精于勤,适度嬉戏,这是我的态度。若只强调“业精于勤荒于嬉”,很容易使读者否定嬉的价值,这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