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多风,一不留神,“风邪”便进入体内,诱发疾病。从针灸治疗上,这些因风而引起的疾患,可以选择相应含有风的名称的穴位来治疗,例如风池穴、风府穴、风市穴、翳风穴等。

由风池穴论“风”

风池穴最早记载于中医经典著作《灵枢·热病》篇,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此穴是风邪蓄积的地方,故名风池。何谓“风”?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风气盛,以春季为主,风太过则为“风邪”, 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风邪致病,常出现怕风、发热、头晕头痛、颈项僵硬、面肌麻痹、口眼歪斜、关节游走性疼痛等症候,且风邪易与寒、暑、湿、燥、热、火等外邪相合致病,这里多指的“外风”,另一部分因“热极生风”“ 血虚生风”“ 肝阳化风”等“内风”引起,可发生癫痫、中风、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等病症。所以,中医有“风为百病之长(zhǎng)”的说法,而风池穴擅长预防、治疗一切与“风”相关的疾病。、

风池穴在头部的哪里(风池穴助您耳聪目明神清气爽)(1)

穴位梳理健脑安神

风池穴常用的刺激方法有针刺、艾灸、按摩、热敷以及用天然材质的梳子梳理。

针刺(灸) 针刺时,向对侧或同侧口角方向斜刺0.5寸~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头顶、颞部、前额和眼扩散。也可平刺1.0寸~2.0寸,透向对侧风池穴,局部酸胀,扩散至头项部。也可采用温针灸3壮~5壮,或者艾条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风池穴悬灸10分钟~15分钟。

按摩 风池穴的按摩方法多采用点按法、指揉法或捏拿法,用两拇指指尖或指腹分别按住两侧风池穴,其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或点按或掐揉或捏拿各50下。

热敷 可用盐包、艾叶包或祛风通络药包加热敷在穴位处,每次约10分钟~15分钟,每日1次~2次即可。

再向您推荐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即梳头法。

选用木梳或牛角梳,先从前额发际正中向后梳到颈后发根处,再从两耳上方分别向相反方向梳向头部两侧,反复梳理风池穴、风府穴、百会穴、四神聪穴处;也可用手指代替梳子来梳头,边梳边按摩头皮。每个部位的动作可重复5次~6次,平均每天梳理100次左右为宜。

经常梳头刺激以上这几个穴位,通畅气血,使风邪不得侵入,并且有利于健脑安神,聪耳明目。

须注意,风池穴所处位置距离生命中枢很近,穴位敏感,针刺、温针灸必须由具有医师资格的人员操作,严格掌握进针角度、方向和深度,确保安全;按摩、热敷、梳头法可以自我进行或家庭成员间相互操作,要求手法柔和,力度均匀,不宜太强,不宜在极度疲劳、空腹饥饿或暴饮暴食状态下进行,艾灸、热敷时需注意防止烫伤。

临床常用配穴小贴士

配上手背虎口处的合谷穴、眉梢处的丝竹空穴可治偏头痛;

配两风池穴之间的风府穴、额上正中的上星穴可治红眼病;

配头顶正中的百会穴、人中沟中的水沟穴、下肢的足三里穴、太冲穴及十个手指尖端的十宣穴可治疗中风偏瘫、昏迷不醒;

配肩上的肩井穴、颈项部的天柱穴和颈椎旁边的夹脊穴,可更好地治疗颈椎病、颈项痉挛僵硬。

风池穴在头部的哪里(风池穴助您耳聪目明神清气爽)(2)

特别提醒:

望闻问切微课堂视频以及文章只做教学指导,不针对具体临床治疗,如果有需要请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