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斋瓷器赏瓶(与刻铜墨盒的相遇)(1)

文人墨客历来有聚众雅集的习惯。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文人雅集有西汉梁孝王刘武主持的梁苑之游;三国时期曹丕、曹植主持的邺下之游;魏晋时期阮籍、嵇康等七人的竹林之游;晋王羲之等四十二人参与的兰亭雅集,王羲之更是于“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晋石祟在洛阳召集的金谷园雅集,洛阳今天尚有街名叫金谷园路,不知是否其故地?唐阎伯屿召集的滕王阁雅集,并由此催生了王勃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唐白居易召集的香山九老会;北宋王诜邀请苏轼、黄庭坚及日本僧人等参加的西园雅集,并有大画家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传世;直至清末民初尚有影响颇巨的南社雅集。大有"文人如果不参加雅集,那你还算啥子文人呢"的架势。所以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未能免俗,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左右在湖北安陆与堂弟们欢聚春夜,宴饮赋诗,并作序文如下: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青山斋瓷器赏瓶(与刻铜墨盒的相遇)(2)

文人们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聚会,切蹉艺事,沟通思想,增进友谊,寻求心理上和社会阶层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意气相投,互䃼共赢、抱团取暖,这应该是文人雅集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吧?

好了,话就不扯远啦,还是来说说我们的主角刻铜吧。

这是一方白铜质地,胎体厚实,纵7厘米、宽10厘米的刻铜墨盒。盒面上方以行书录李太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全文,书风秀美典雅,结构随机生发,用笔透彻灵动。落款:用宾兄长惠存,刘作人赠。盒面下端共绘六位人物,其中三位文士于石桌旁相对而坐,谈兴正浓,旁有一童仆正背对画面生火煮茶;稍远处一长者携杖而来,后紧随一抱琴小童;天际一弯新月,远处湖水涟漪,群山连绵起伏;近处数株老树横斜,枝头张挂烛灯数盏以照明,再现的是古人秉烛夜游的风雅场面。画面层次丰富,造景自然,书画融为一体。特别是人物的开脸颇见功力,兼之刻手一流的刀法,为我们展现了一方书、画、刻俱臻绝妙的铜墨盒精品(与此画面类似的一方墨盒曾刊登在《收藏家》杂志1995年第4期总第12期,为北京靳连生老师所藏)。

青山斋瓷器赏瓶(与刻铜墨盒的相遇)(3)

《收藏家》杂志

说起买这个墨盒的过程,还真的有点让人忍俊不禁。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末期,当时成都的古玩市场还在杜甫草堂旁边一个叫花鸟市场的地方。说是花鸟市场,却是既无花也无鸟,几排老旧的红砖平房外加几溜新搭建的简易板房,连同中间几块凹凸不平的坝子,就是这个市场的基本格局。外面到杜甫草堂的路两边,也是脏兮兮的小饭馆和坝坝茶铺,全然没有今天各位朋友看到的浣花溪公园的美丽景致。

青山斋瓷器赏瓶(与刻铜墨盒的相遇)(4)

就是这样一个破败的地方, 每逢星期天的赶场日那是商铺洞开,摊点云集,人头攒动,热闹异常。我每次都是逢场必到,有时候天不亮就拢了,还随身备有一个小手电筒,以期不漏过任何心仪之物。而恰恰那个周日早上不晓得有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耽搁,待我心急火燎地赶到,都已经十点过了。刚进市场不久,忽听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大声喊我:“琴笙,咋个才来?搞快点,那边有个好墨盒”。循声望去,是书友兼藏友唐志强兄。唐兄年长我几岁,擅草书、喜饮酒,藏有很多好书和精致的清代民国文房水盂,是一位好古热心之人。唐兄喝酒学的是刘伶,草书学的是怀素,收藏则是偷经学艺,无师自通。只可惜几年前因为一次酒后意外,唐兄已经身登西方极乐世界,彻底告别尘世烦恼,可以长久地与美酒相伴了。有时想来也不胜唏嘘,极乐世界固然美好,但大家都还是不想去啊!唐兄安息,我们下辈子再做朋友。

青山斋瓷器赏瓶(与刻铜墨盒的相遇)(5)

话往回说,当下一听唐兄的情报,我立即紧随其后三步并做两步来到转角处一个地摊前,摊位上摆着一些瓷杂等物,还有一个孤零零的铜墨盒,伸手拿起来一看,哎呀!相当巴适的一个春夜宴桃李园序墨盒。摊主是个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一看我的那个表情,估计这娃可能是个真买主,不待我问价,倒先开了口:“这个墨盒一千块钱莫得少,低于这个价钱免谈哈”。我先愣了一下,但还是迅速调整状态,按惯例使出砍价伎俩,无奈摊主根本当没有听见,基本上不予理睬,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傍边唐兄小声对我说:“这个墨盒今天上午起码有几十个人看过并还了价,都因低于一千元而没有搞成,这个摆摊的老几今天是奇货可居,非要熬这个价钱了”。我一看这个场面,咋个办呢?这么好个墨盒,龟儿子的价钱贵还是只有买噻,未必就算啦!遂对摊主一口咬定,一千就一千,我要了。同时也想回击一下摊主不可言状的傲态。当下把墨盒捏在左手,右手把袋里的钱摸出来一数,竞然不够一千块钱,稍微有点尴尬地看到旁边的唐兄,我还没有开腔,他已经快人快语的道:哥子,我身上今天也莫得钱,你各人再想一下其它的办法哈”。我一想也是,唐兄都是有钱就买酒的人,带钱在身上干啥子呢?俗气啊!

青山斋瓷器赏瓶(与刻铜墨盒的相遇)(6)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忽然看到左志丹兄迎面走来,左兄是我在青少年宫的同事,我们曾经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多年。左兄乃全国著名的少儿美术教育专家,是这个领域中翘楚级的人物。可以这样说,在我们亲爱的祖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是吃少儿美术教学这碗饭的,没有人会不晓得左志丹,否则你娃就可以把摊摊收了回去带娃娃啰。左兄富收藏,聚秦汉砖石、名人字画充栋盈屋。其中所藏名人书信是一大亮点,编著出版有《近现代名人书札系列丛书》一函九册,煌煌巨著也。当下我说明原委,左兄二话不说,还差好多?随即掏钱给我凑够一千之数交给摊主,方解一时之冏境。

转身离去,仔细打量手上这个心仪之物,觉得今天真的是盒缘不浅,往日来得很早都难得遇到这种妙品,今天这么晚才到,居然这个墨盒因为价格的原因那么多人都没有买,就像专门给我留到的一样。也理解了刚才摊主的那个态度,谈了一上午的价钱又没有做成生意,人家心头确实也有点烦。

青山斋瓷器赏瓶(与刻铜墨盒的相遇)(7)

随即在一个朋友店里小坐,进进出出几泼人看了我的新欢,基本上都是一个意见,东西不错,价钱贵了。是的,因为那个时候成都古玩市场上很少有墨盒能卖上一千块钱的,几百块就能买很不错的墨盒。一千块钱在当时的成都都可以买一个平方的房子啰,我今天是出了一个全场最高价啊。

所以后来有些年轻藏友每每都说你们那个时候东西好相因啊,随时可以捡漏云云,我总是及时纠错,正色以告,不,一点都不相因,莫得漏可捡,我买的都是当时最贵的。

2019.12.2

琴笙于琢斋

【作者简介】

钟杨琴笙,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协理事、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正书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文联委员、成都市书协副主席;成都大学客座教授;成都市青少年宫专家教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