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定策,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建设导学服务中心,设计模块化课程,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创新选、排课机制,实施学业评价改革,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以学定教,以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协作—探究学习为目标,按“主题—探究—表现”实施项目教学、差异化评价,深度挖掘学生潜质,实现课堂高效学习。
随着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向大众化、普及化和终生化发展,职业院校生源呈现多样化态势,如何为不同学业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发展需求的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是育人的主渠道,将课堂教学改革推向纵深,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点任务。职业院校应通过实施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落实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课堂教学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
职业院校应以供给侧思维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学生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发展不发展”,以提高课堂教学供给质量为目标,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模式、资源环境、团队建设、考核机制等层面系统谋划课堂教学改革。
01
建设导学服务中心
职业院校可从服务学生就业、创新创业、升学等多路径成长的需求,统筹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的学生学业管理职能,成立适应学生“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的学生导学服务中心,以及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学历提升等导学服务团队,打造就业、创业、升学三维服务体系。导学服务中心以集成学生发展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建立学情分析与反馈机制、制定模块化课程框架结构、统筹校内外教育资源,通过创新多元评价体系、改革学籍管理办法,为师生提供教学信息服务和工作指南;依托导学服务团队,为各专业和项目团队优化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提供支撑,指导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协助学生制定好成长规划。
02
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活动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职业教育生源类型的多样化,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化,学生成长路径的多元化,要求职业院校针对学生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课程模块、多样化学习模式和定制化考核办法,制订体现不同专业类别特点、服务全体学生成长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应根据生源结构及学生发展需求,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实施专业集群化建设,采用“基础 平台 模块 拓展”的模式,构建通识通修、技术平台、专项能力、个性化学习、综合实践等课程模块,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特色发展和多路径成长的需求(图1)。
03
建立“导向式”选课制度
职业院校要广泛地向学生宣传 “现代学徒制班”“科技创新班”“学历提升班”等培养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形式。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学校安排企业、高校、双创等教学团队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引导学生预选课程模块。从第三学年开始,在不打破行政班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选课信息、学习基础和发展需求,按课程模块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班级、学习团队或项目组,实施分项、分层教学,并在分项、分层教学中,依据学生情感态度、学习能力,适时引导学生调整选课内容和学习路径。
04
实施学习绩点与学分相结合的学业评价制度
传统教学中以课程考试成绩为主的学业评价机制,难以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多路径成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记录学习成果。一方面综合应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增量性评价方法,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质,有效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学生学业管理办法,积极响应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要求,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按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设计学习绩点和学分计算办法,实施用“学习绩点”换学分、评等第的学业评价机制。以英语课程为例,英语课程综合评价成绩乘0.05得到课程学习绩点,英语四级证书为3.5学习绩点,校级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为0.5学习绩点,各类活动按规定计算学习绩点,全部英语学习绩点累加得到英语课程总学习绩点(图2)。
职业院校统筹规划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双创教育、技能培训、课程培训、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项目的学分和学习绩点计算办法,以实现学习成果和技能财富的存储、积累,保障学生多路径、多地点、多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二、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实施课堂教学模式供给侧改革
职业院校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厌学、偏课、学习不自信等现象,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差异性大。职业院校应对课堂教学理念、目标、方法、过程、评价、场所等,实施全要素、全过程改革,打造以学为中心的“服务型”课堂,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让教师在学生精彩的表现中获得幸福感与成就感。
01
学生自主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适合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依据,是学生素质、知识、能力达成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对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做一系列的分解与设计,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
首先,教师在编写学习任务书时,按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创设学习情景,学习情景可以是问题、故事、案例、模拟场景等;其次,教师依据学习情景从素质、知识、能力三个层面设计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你是否遇见过类似的场景,你对场景中的人和事有什么看法,你想知道什么、发现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然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多个层次的学习目标描述供学生参考;最后,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同伴协同下,自主设计课堂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适时完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制定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审视、挖掘潜力、自主规划的重要环节,是实施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评价的前导与基础。
02
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性学习
对学生而言,适合的学习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近几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让学生突破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客观限制,感受到在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但教学技术革命只能是课堂教学的改良,并不能实现“课堂革命”。
2019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有一组教师展示了“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课前,教师安排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观看发动机拆装视频、发动机结构图片、发动机功能相关知识点网页,应用仿真软件进行发动机虚拟拆装,完成相关知识测试;课中,教师针对课前学习中的问题或难点,如对发动机的密封问题、拆装工艺要求等进行讲解,用动画、仿真等进行剖析;课后,安排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增强技能。从教师的视角,教师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针对学习重难点应用了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但从学生视角看,学生基本上按教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过程,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形式很丰富,过程很精彩,但实质上还是以教为中心,在课堂上能展示风采的依然是少数精英学生,大部分学生不会对枯燥的拆装工作感兴趣。
没有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就不是真正的课改,就不能真正将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笔者学校把课堂教学“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是否喜欢、是否愿意、是否发展”,作为评价教师、教法、教学资源的核心指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师生共同实施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
同样以“汽车发动机拆装”项目为例,教师按发动机拆装工作流程设计学习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汽车发动机拆装工作手册及相关资源;学生依据工作手册,按任务要求制定发动机拆装工作流程,列出工具清单、专业术语及有疑惑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修订发动机拆装实施方案;学生通过比较后,可以选用自己制订的实施方案,也可改用其他同学的方案;方案得到教师认可后,学生开始拆装发动机,并记录操作步骤,在拆装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教师或同伴求助;学生完成拆装后,教师指导学生按质量考核标准对拆装过程进行检查和评审;最后,学生撰写评估报告并进行汇报交流。第一轮拆装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发动机拆装工艺对密封性的影响,及密封性不达标产生风险的案例,要求学生研究密封性工艺要求,修订实施方案,实施第二轮拆装。在一轮轮探究和实践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成功、走向精湛。
03
实施“差异化”学习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出彩
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挖掘学生学习潜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诊断与改进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服务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的,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增量等三个层面设计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灵活应用“自评、互评、复评、师评、机评、大众评”等评测方法,网络学习平台实时记录学生的行为和各项评测结果。评价系统按教师设定的评分项参数和计算办法,通过对照标准、对照目标、对比同伴、对比过去,进行差异化分析,因人施评,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得到激励和帮助,让每个学生每次课都能出彩。
04
实施“学生助教”制度,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主要教学形式,在现实中,由于职业院校师资不足,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很难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职业院校可借鉴陶行知“艺友制”的理论与实践,从选拔、聘用、培养、考核与奖励等方面,制定“学生助教”培养方案和实施办法。将有特长、学习能力强、善于沟通交流的学生选拔出来,通过培训、考核后聘为“学生助教”, 协助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学生助教”制度的实施,依托朋辈效应,有效发挥学生的特长,切实解决了实践性教学中部分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3)。
三、全方位保障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
职业院校应重视“课堂革命”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教学团队、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考核机制等,都将对课堂变革的进程与效果产生影响。
01
打造专兼结合的“三师”教学团队
职业院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和保障课堂教学改革成效的核心要素。一要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二要优化双师结构,完善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吸引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来学校兼职、兼课;三要加强“学生助教”培育力度,让更多有特长的学生成为“小师傅”。“三师”教学团队的建设,让学生获得校内教师、企业师傅、同伴助教三个层面的协同与指导。在实践中,笔者学校联合67所职业院校、146个企事业单位,组建266个教学团队,通过实施“学生助教”制度,培养了1 000多名学有专长的学生助教,构成校、企、生融合式的教学联合体。
02
共建共享“精品”课程资源
职业学校课堂革命是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的全要素改革。教师个体或几个人的教学团队很难及时将新理念、新思政、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职业院校应改革传统的课程建设模式,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跨校、跨界组建课程共建共享联盟,聚焦几十名教师共建1门课程,多名教师共建1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的任务描述、问题设计、活动设计、实施要求、评测方法都做精做细,为每个知识点开发配套的活动页讲义、工作手册式学习任务书和数字资源。把所有资源共享给教师,让集体的智慧播种到每一个课堂。
03
建设好学校、企业、网络空间三个学习场所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需要有适合的学习环境支撑。职业院校应持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优质数字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室、实训室逐步多媒体化、智慧化;要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通过引企入校、进企办学等多种形式,建设实体企业课堂。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教学地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网络学习空间承载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营造智慧学习环境,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等各种学习需要。
04
改革教师、教法评价与反馈机制
为激发全体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巩固教学改革成效,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教法评价与考核机制。教师评价应注重教书育人成效、服务社会绩效、课堂教学实效、专业建设贡献。教法评价主要看课堂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激发了创造力、潜力和优长,以及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提高的程度。
笔者学校经过多年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逐步实现六个转变:课堂观从“教为中心”向“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助教”的“教为学服务”转变;教师从“教书匠”向学习的“合作者”、成长的“引领者”和创新的“激励者”转变;教材从“课本”向 “活页式讲义 工作手册式教材 配套资源”转变;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转变,评价方法以“考”为主向学生自主“诊断与改进”转变,学生由从被动的“受教育者”向渴望出彩的“主动学习者”转变。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3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王云凤,张跃东.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探索:以生定策、以学定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3):77-81.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