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我们再一次去了雅安。
这个离成都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地方,我们真的走了无数次。
在我心中,它满足了我对一座山水城市的所有想象,这里有雪山、高原、草甸、湖水···有天低云淡的大美四川~
然而然而
它很低调佛系
实力又不容小觑
春天草甸赏花,夏天躲荫看水,秋天登高望远、冬天爬山耍雪,大自然馈赠给这个地方的风光总是吸引着外来人一探究竟。
我们也如此。
不过,这次我们暂时抛下绮丽的山水,选择了一处不足为外人道的古镇——上里
对它的初次认知源自一条朋友圈,我的朋友是这么描述它的:
“发现一个不错的古镇,跟之前看过的其他古镇比起来,上里的商业化气息淡很多”
于是我们去了,不夸张地说,在我心中古镇真正的模样不过如此!
它原始
上里位于城区北部,距离市区27公里,东接名山、邛崃,西连芦山。
从成都市区出发,自驾一路向西南开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进入到雅安。
群山环绕,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猛吸几口新鲜空气,在茂密的林间雾气里神游一番,我们很快抵达了栖息在山水环抱中的目的地—上里古镇。
历史上,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物资地、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
平平无奇的上里,曾经也有过高光时刻。
遥想千百年前,集市上到处堆满了名山的茶叶、邛崃的井盐、康巴的马匹、西藏的药材皮货,这些货物随着马帮的队伍络绎而来,又络绎而去,绘成南丝绸之路画卷上最亮丽的一笔。
时至今日,在上里,我们仍能从细枝末节处一窥当年的繁华,在最短的空间距离里充分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古老传统。
上里镇由白马河和黄茅溪两河环抱汇合而形成陇西河,三河交汇处便是镇口了。
从地图上看,上里和白马泉同青城山、九龙沟、西岭雪山、天台山一样,都坐落在邛崃山脉东部边缘的群山之中。
小镇也由此被天上降水地下流水彻底滋养着,充满着一种世外的恬静与画意。
它真实
雅安小雨,走进上里,透过熙攘人群,我们撞见老街上安静闲适的场景:
喝茶遛鸟的大爷,开心打扑克的嬢嬢,最多的还是三三两两在屋檐下休闲摆龙门阵婆婆。
古镇老街不大,烟雨迷蒙中,沿着青溪街,便可看到大大小小的商铺。
也许是旅游淡季,没有太多人,店里的东西大同小异,五彩斑斓的绣品,手工打造的木屐,编织的围巾,水烟斗,刺绣钱包,玲珑的绣鞋,各式藏银饰品···陈旧而深沉。
几分钟脚程,转到另一条街,也是一副归园田居的景象:
上了年纪的商店,仍旧用古老的盒子装着米糖,果脯;一家手工作坊门口,一些老人们正在做一些竹编活儿;一家老饭店门前挂着烟熏的腊肉,食客围在大圆桌上大快朵颐···
真的很有川西民风的味道!
它古老
上里虽是一个被水环绕,但区别于小家碧玉型的江南古镇,它多了一分粗犷端庄,最大的特色就是建筑物。
全镇的建筑为明清风格,街道为石板铺成,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
韩家大院是古镇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据说,院内雕刻历经3代人才完成。
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临街老式店铺,有单层木房也有双层木楼,主要街道呈“井”字布局,据说是寓意“井中有水,水火不容”, 因为镇中都是木屋,怕火,以此祈保全镇木屋平安,不受火灾。
在老街尽头是戏坝子,这里之前是茶馆,现在成为连接镇里人和游客的公共空间,运气好会碰上戏曲演出,直观感受这座古镇独有气质。
连接古镇老街的还有古桥,在上里没有大路,只有绿水旁的条条水巷,造型各异,别具一格的十余座古桥成为古镇一道风景。
古镇尚存的古塔、石牌坊,饱经风霜后已经黯然失色,承载着满满的历史交替···
走走停停,隔壁老街冒着翻滚着热气的蒸笼一下将我们拉回“人间”。
在家门口放条木凳,支一口铁锅,再搁上一个烤炉,古朴的小吃摊点就成了:
炒白果、烤嫩玉米、炸土豆、炸臭豆腐···尤其让我上瘾的是嫩玉米打成浆,用嫩玉米壳包上蒸的“嫩玉米馍”,淡淡的清香、淡淡的甜,吃的就是原汁原味。
这就是我眼前的上里。
走过后才发现,如这般原生态的古镇,真的越来越少了。
不知多少年以后,它是否还能保持宁静,可总有人期待改变,也有人害怕变化···
-end-
✉
想要了解更多小镇资讯,欢迎关注大城小镇Liv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