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公元221年),蜀汉在今中江北部置五城县,是为中江境内建县之始。

南齐时改五城县为伍城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又改伍城为玄武县。十三年(593年),升郪县飞乌镇置飞乌县,治故郪王城(今三台县南九十里郪江镇,即千字坟)。《旧唐书·地理志》 飞乌县:取飞乌山为名。

四川中江县历史简介(四川中江县为什么县域畸长)(1)

今飞乌县遗址,仍位于仓山镇东北二里处的飞乌坝(飞鹅坝)。据史料记载:飞乌县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移至今仓山。遗址西北即为大、小飞乌山,飞乌江从遗址南面东流而去。《寰宇记》卷82飞乌县:大飞乌山高二里,周回二里。又有小飞乌山高一里,周回二里。又山在县东,重峦峻削,二山相向,如飞乌之状。

南宋中期著名诗人赵蕃曾有诗《过潼川之飞乌县见余干丞相(即赵汝愚,字子直,生于余干城东隅)题驿舍诗有感次韵》:

道学元无伪,标名徒尔劳。

孤忠天不管,一死世尤高。

未洗边庭血,先焚董腹膏。

乱离元有自,附壁为三号。

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于玄武县置凯州。下辖玄武、飞乌、绵竹、金水四县。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 于飞乌县废铜山监置铜山,属梓州。治所在今广福镇中学 (俗称铜山寺)。因当地产铜,县城坐落在铜山之麓而得名。《寰宇记》 卷82铜山县: 以铜山为名。

四川中江县历史简介(四川中江县为什么县域畸长)(2)

四川中江县历史简介(四川中江县为什么县域畸长)(3)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玄武县因上字犯圣祖赵玄朗讳,下字犯真武灵应真君讳,改玄武县为中江县。以从县城与谭家街之间流过的内江,一名中江而得名。内江从沱江和涪江之内(中间)流过,故名内江(中江)。清代以来叫凯江,以唐曾于此置凯州而得名。

宋末元初,至元十六年(1279年),因宋、蒙二军于此反复拉锯,户口虚耗,故撤销飞乌县,并入铜山县。二十年(1283年),又撤销铜山县,并入中江县。至此,中江县域基本成型。因系三县合并而来,故县域狭长,且县城僻处县域北部。

四川中江县历史简介(四川中江县为什么县域畸长)(4)

四川中江县历史简介(四川中江县为什么县域畸长)(5)

在四川眉山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成名之前,四川铜山苏易简、苏舜元、苏舜钦祖孙三人已经创下“三苏”之名。后人为了区分,将之分别称为“后三苏”与“前三苏”。

中江县继光镇也是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乡。

四川中江县历史简介(四川中江县为什么县域畸长)(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