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何希望(老师好给父母的教育深思)(1)

作者:仲念念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01

有人说《老师·好》这部电影中的苗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成绩好的学生做什么都不过分,成绩差的学生在苗老师的眼里什么错事都是他做的,成绩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好坏。

我们看惯了电影中那些非善即恶的人物形象,却忘记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电影里的苗老师是一个很真实的人物,一方面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对每个学生的生活关怀备至。他能为患脑瘤的学生捐出一个月工资,也能为别的学校的学生免费补课。

用现在的眼光看,苗老师真的是一个好老师。

在面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安静时,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所以当学校给了安静一个保送师范学院的名额时,虽然苗老师当场给了安静看似很公平的建议,其实也委婉的告诉她,人生要有更大的目标才不至于辜负自己。

苗老师对安静是真的好,当他看到安静放弃了自己的学习时间给原学校的同学补课时,他毫不犹豫的接下了这份重担,让安静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何希望(老师好给父母的教育深思)(2)

苗老师被人检举给学生补课,他被停职审查后心里仍然记挂着安静的学习,不忘托朋友从上海买了很多的复习资料,还把自己当年的那张北大录取通知书放在一摞资料的最上面,以此鼓励她。

其实,安静心里是非常想上师范学院的,她以苗老师为榜样,也想做个好老师。可是在苗老师一次次的激励下,她改变了原来的梦想。

苗老师对人生的遗憾,无形之中传递到了安静的身上。

小时候,我们在课堂上都说过自己未来的梦想,可真要快实现了的时候,关心我们的人总会打着为我们好的名义加以阻拦,让我们朝着他指定的方向去努力,改变了人生的航行。

电影的结局很悲伤,却让人深思:人生学会选择,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现在的安静应该是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教书,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而不是在轮椅上度过一生。

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何希望(老师好给父母的教育深思)(3)

02

孩子在生活中要学会选择,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

作家张振鹏曾说:“要想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要给他一定的选择权。”

孩子2、3岁的时候正是自主意识强烈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感官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可这个时期也是家长干预最多的阶段,父母给孩子准备好每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报哪种兴趣班,孩子只能被动的接受。那颗小小的想自主选择的心被家长一句“你还小什么都不懂”掐灭在了摇篮里。

有一次在餐馆吃饭的时候,邻座的一位年轻妈妈问身旁的小女孩想吃什么,这位5.6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看着妈妈说:“我真的可以自己选择吗?”

年轻的妈妈不耐烦地回应了一声。

小女孩歪着脑袋想了又想的时候,她的妈妈说:“让你自己选的时候你又不选,以后还是我做主。”小女孩只好无奈地答应了。

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何希望(老师好给父母的教育深思)(4)

其实,真的不是孩子不懂选择,而是从小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家长做主,已经让孩子失去了选择的意识,总怕自己选的不对,惹来父母的生气。

家长替孩子做了选择,孩子看起来乖乖的接受,在长期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会失去对人生选择的判断力,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改变内心真正的想法。

心理学家孙瑞雪曾说:“当孩子形成自我的时候,你不让他形成自己,要按照父母的心愿做事。当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父母又埋怨孩子没有自我,处处需要父母照顾。”

其实,父母又有什么好埋怨的呢?种下什么因当然要结什么果。很多成年人永远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少探知孩子的内心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曾有学者说:人一生的教育应该是“S”型的,而不是一条直线。

孩子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他会有自己的判断力。只有亲自经历了一些苦难、坎坷才能真正明白在生活中如何选择。

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何希望(老师好给父母的教育深思)(5)

03

孩子的梦想是要靠自己去完成的,而不是家长的干涉和延续。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说你要有梦想,可当梦想真的来临时,又会加以干涉,家长总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可是,我们忘记了,孩子不是我们梦想的延续,生活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孩子都应该有选择梦想的权利。

闺蜜晓雯年轻的时候爱跳舞,只不过当时家里经济困难,根本没有条件报考舞蹈学院。晓雯的女儿长大后,她就给孩子报考了舞蹈兴趣班。

晓雯以为女儿会像自己小时候那样热爱跳舞,可没想到的是她的女儿对此丝毫不敢兴趣,别的孩子都在快乐的跳舞,她就傻傻地站在一边有非常大的抵触情绪。

晓雯对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拿出了当年自己跳舞的一张照片想以此激励女儿。

可晓雯的女儿却说:“我只喜欢学画画。”

无奈之下晓雯退了舞蹈班,给女儿报了画画班。一段时间后,画画班老师和晓雯沟通时直夸她的女儿有绘画天赋,还想让她参加绘画比赛。

晓雯看着女儿的一幅幅画作,心里瞬间豁然了。

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何希望(老师好给父母的教育深思)(6)

李嘉诚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很多父母根本不懂孩子的心理发展,宁可躺在沙发上刷着手机也不愿意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总是用自己的决定代替孩子的决定。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他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而不是你人生的延续。

当孩子奋力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时,父母总会拿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教育孩子。

世上最可悲的是:平庸的父母也想让孩子选择平庸,再走一遍自己的路。而那些有见识的父母,早就开始让孩子学会在广阔的天空展翅飞翔。

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何希望(老师好给父母的教育深思)(7)

04

梦想没有大小,只和幸福感有关。

电影《老师·好》中安静为了洗刷苗老师的冤屈骑车子找到了县长,可是却在返校的路上遭遇了车祸。苗老师虽然沉冤得雪,校长也给他分了一套新房,可他却沉默的离开了,选择回到乡下教书。

在苗老师的心里,他有着深深的愧疚和后悔,要是当初尊重安静想报考师范学院的想法,也就不会出这样的事了。人在生死面前,按照自己的梦想健康幸福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你有一个梦想,一定要捍卫你的梦想。梦想不分大小、高贵或者卑微。

如今中国的孩子在家长的暗示下,大都想当老板、当官、当明星,价值观被扭曲,很少有人会说我只想当一个普通人,这样的回答会被周围的人说没出息,可是我们想一想这些就能代表幸福吗?这些真的就是孩子想要的吗?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一位父亲是卡车司机。

有一天,他的孩子对他说:“等我长大了,我也想当一名卡车司机。”这位父亲听到后对孩子说:“那你一定要努力实现你的梦想。”

在孩子的眼里,梦想没有大小,只和幸福有关,而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更值得所有的父母反思。他尊重孩子的梦想,没有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才做了梦想的“主人”,而不是梦想的“奴隶”。

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何希望(老师好给父母的教育深思)(8)

05

孩子的梦想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上去实现。

当孩子对我们说出他心中的梦想时,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它实现呢?

一:家长要有正确的引导,梦想也是需要“养”的

孩子有梦想是好事,父母不要对孩子的梦想随便评论、试图打压,不管将来孩子会不会从事他选择的行业,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再小的梦想也是要靠努力才能实现的,而不是挂在嘴边随便说说的。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对月亮充满了好奇,总是在院子里蹦蹦跳跳地想跳到月亮上去。他的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没有遭到妈妈的打击,而是对他说:“好啊,你要记得回家吃饭。”

很多年以后,这个小男孩实现了梦想,真的飞到了月亮上去,他就是首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作家韩寒曾说:“梦想仅仅是播下了一颗种子,要想让它最终开花结果,就需要不断地给予营养。”追逐梦想的过程是快乐的,是不能用财富和地位去衡量的。

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何希望(老师好给父母的教育深思)(9)

二:不需要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学习成绩不代表一切,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生活中很多优秀的父母也许会培养出一个很普通的孩子,根据遗传学,父母的高智商不一定会传给孩子。

当别的孩子有雄韬大略,而自己的孩子却只想普普通通过一生时,不必着急,不用气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只要未来他面对生活时能做到勇敢、坚强就是最幸运的一件事。

《小飞侠彼得▪潘》中曾说过:“尽管一个个孩子总要长大,孩子的梦想却世世代代,传承不息。”有梦想的孩子是多么了不起,家长为其守护、实现梦想的过程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家长对老师的教育有何希望(老师好给父母的教育深思)(10)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