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破碎,不再是当初那个国家,但眼前的大好山河还在。春天到来,草木欣欣向荣不曾改变的,祖国却永远回不来了。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对国家的爱,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祖国是可以回来,多么希望祖国能繁荣昌盛,可惜这一切却没办法实现。

诗圣杜甫的忧民济世情怀(一生爱国爱家爱民)(1)

杜甫是唐朝的大诗人。杜甫曾写下1000多首诗,杜甫的诗精彩卓绝,读者惊艳于诗的意境,寥寥几笔,杜甫就能写下让人难以忘怀的诗句。这么一个大诗人在诗词歌赋上极具才华,但杜甫的仕途之路却没有那么的美好,杜甫的官员生涯能像他的才华那般惊才绝艳有多好啊,可惜上天赋予了杜甫倾世才能,却没有给杜甫一个美丽的官员生涯。

诗圣杜甫的忧民济世情怀(一生爱国爱家爱民)(2)

杜甫出生于北方大家族中,家族优越,他的爷爷也是一名大诗人,杜甫的家族与文章韵律息息相关,当朝的七言绝句就是杜甫的爷爷创立的,在这么一个氛围良好的家庭,杜甫的才能就很好的培养出来,从小杜甫就能吟诗作对,就已经表现出突出才能,所有人都会寄予厚望,可惜的是杜甫,虽然做诗才能第一,但是他的仕途生涯却是坎坷的。

诗圣杜甫的忧民济世情怀(一生爱国爱家爱民)(3)

杜甫考取功名是在二十四岁,相比其他考生,24岁的杜甫属于大龄考生,这一年杜甫,觉得自己的才能是完全可以考上状元,可惜这一次,杜甫并没有考上,一名大诗人从小就出口文章却在此次的考试中落榜,这对于一个从小优秀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的,杜甫并没有因此气馁,越挫越勇,相信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总有一天他会考上的,多次之后,杜甫也没有考上。多次失利的杜甫也会有气馁伤心之事,其中就有一件事对杜甫的打击是空前绝后的。在古代所有的考生都是一口取功名为自己的目标。考上了就以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官员,享受着官员生活,但在唐玄宗的一次心血来潮中,唐玄宗下诏取誓,原本让有机会的才子们大展身手,可惜李林甫以一句也乡野无贤遗,让其他的考生与杜甫没有了这次机会。后十年杜甫一直没有出路,在长安十年,他浑浑噩噩,一事无成,最后还是靠着他自己的一篇诗赋成了一个芝麻小官。那一年杜甫44岁了,44岁是男人的不惑之年,但是这个现实却让杜甫感到了前途的迷茫,他的理想是否还能实现呢?

诗圣杜甫的忧民济世情怀(一生爱国爱家爱民)(4)

杜甫的仕途生涯坎坎坷坷,在长安的这10年间,杜甫也经常受思念之苦,在长安的十年间,杜甫一个人在长安,而他的妻儿却在家乡等着他们,他们等着,杜甫有一天能衣锦归乡,带着他们的妻儿与他们相聚,可惜,相隔多年未见的夫妻,此次一见却让杜甫肝肠寸断。杜甫在要去就职前,他特意去看了他的妻儿,想在临走前为他的妻儿们做一点父亲丈夫可以做的事,可惜这一次见面没想到杜甫的小儿子竟然饿死了,他一回家听到的不是妻子与儿子的笑声,看到的不是妻子与儿子来迎接时的笑脸,在杜甫离家的这段时间,家里非常的贫穷,儿子也因为没有饭早早的饿死了,然后杜甫做了一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让人感慨出生活如此的现实,贫穷人家却连温饱却都难以维持,可怜可叹可悲。

诗圣杜甫的忧民济世情怀(一生爱国爱家爱民)(5)

当时唐朝的政治是十分的腐败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到了蜀中。安禄山入驻长安。一个国家在风雨中漂泊,岌岌可危,但杜甫心系国家心系百姓,他多次逃脱想要为国出谋划策,即使被抓回去要在新朝为官,他也不做,这样的气节是伟大的,杜甫的爱国情结不容置疑。可惜的是空有抱负,但当时的朝局污浊难堪,杜甫以一人之力无力挽回。战乱无情,风雨飘摇中,杜甫经历着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磨砺。

诗圣杜甫的忧民济世情怀(一生爱国爱家爱民)(6)

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有一段短暂美好时光。我在成都遇到了他的贵人严武。严武对杜甫十分的友好,他照顾杜甫,还给杜甫很多的物资,还让六十岁杜甫成为尚书一职。虽然这职位是杜甫从来没有过的,但杜甫本质上还是一名无钱无财的诗人。当时的杜甫,如果没有了严武的帮助,他的温饱问题也不能解决。有了严武,杜甫的生活才渐渐的好转,可惜的是没有过多久,因为严武就去世了,好友的去世给了杜甫,再一次深深的打击,杜甫离开了成都。到夔州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这个年纪的杜甫身体残弱,患有重疾。在一次坐船途中,杜甫病倒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诗圣杜甫的忧民济世情怀(一生爱国爱家爱民)(7)

杜甫一生都心系国家,他有满腔的志愿想要去发挥,可惜那个时代动荡不安,他的梦想不能实现,最后还病死于孤舟。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经历了苦难的折磨,身体的磨砺,温饱的,忧愁他的诗记录着他的人生,他的感悟,杜甫的一生虽然是坎坷的,但是杜甫的诗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读到杜甫的诗都会惊艳于他的才华,后来才会有李杜二字,与李白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