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大水牛,无授权禁转

《那年那兔》已经播出多季剧情了。在第四季的某一集中出现了一个老兔子的角色,让人印象深刻。因为他只有一条手臂,而手下的小兔子们对他是一口一个尊称“总师大大”。影片结尾,这位总师结合了国内外科技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第三代国产先进坦克。那么这位“总师大大”是谁呢?他有什么故事?

虎式坦克哪年投入战场的(那年那兔的总师大大是谁)(1)

(画面中那位蓝色衣服兔子就是祝榆生总师。他在当年66岁退休时重新起用担任99坦克的设计总师)

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祝榆生总师前辈。他是中国第三代坦克设计团队的总师,他的团队不仅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坦克还开创了中国全新的坦克工业体系,迄今为止,99式坦克经历了数个升级改造,依然是中国最新最强的坦克型号。祝总青年时期当过工兵后来是炮兵,一直到退伍的那天都没当过装甲兵。但那些装甲设计行业的同事们却评价祝总是一位“比装甲兵还装甲兵的人物”。这个称号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历史和命运选择

就在祝总担任第三代坦克设计总师的初期,还有很多人表示质疑。一位坦克设计专业的教授直接质问,为什么选一个搞火炮科研的领导来带领坦克设计团队?从祝总的履历上,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作战参谋和工兵科长;解放战争时期是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部长(1948年试射迫击炮时发生事故,右臂被炸断);解放以后担任哈军工火炮工程系统科研工作等职位。在军队和科研单位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剧中,那些穿军装的兔子都要尊称他为老首长)。但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没有任何坦克设计资历和工程师职称,只有步兵和炮兵的经验,也难怪有人表示怀疑。

虎式坦克哪年投入战场的(那年那兔的总师大大是谁)(2)

(祝榆生总师,1918-2014年。重庆籍贯,大校军衔,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以后的国防工业科研工作。个人威望甚高和工作经验丰富)

然而一位同僚却说,是历史选择了祝总。

首先我国的坦克设计师都是坦克厂的同志们出任。59、69和80式坦克都是如此,这是不成文的惯例。但是后来因为69坦克订单太紧张,于是把新的三代坦克设计任务交给了坦克所。坦克所却十分为难,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过坦克总体设计,更没有合适的人选担任总师。最后国防科工委和兵器部多次协商,就选了祝榆生作为总设计师。因为这个职位需要一个有统帅能力,又有扎实功底和思想开阔的人来担任。后来坦克的研发过程中,祝总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和优秀的领导能力,以及优良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自身高尚人格魅力。证明了祝总出任总师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如今三代坦克已经开花结果。我国的新主战坦克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人才也有了。首长的指示:要把坦克研发中心建设起来,要把坦克生产基地装备起来。这些都实现了,很多行业内的前辈们说,没有祝总的贡献,就做不到这一切。

虎式坦克哪年投入战场的(那年那兔的总师大大是谁)(3)

(总师和设计的坦克合影。总师一条胳膊在战争中因为事故失去了,所以这位独臂总师经常因为走路失去平衡摔倒。但从来没有影响过他的工作态度热情和积极性。总师曾经在一次会议前摔倒,会议结束后才被发现他已经摔断三根肋骨)

理念高深,多谋善断

很多坦克设计的前辈说祝总是领导理念中很高深的一位。祝总常说一句话:“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善谋,谋取求胜之道,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这句话首先体现在总师在三代坦克研发情况中。什么叫谋势,就是眼光看远一些,密切注意世界坦克技术发展趋势。我们的坦克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三代坦克以后要和2000年以后的先进坦克对抗。80年代,信息化战争刚有苗头,总师就提出要把电子科技系统搬到坦克上,提高坦克防护水平和火控系统,提高坦克自动化操纵水平。可以说他的谋略眼光十分让人钦佩。

虎式坦克哪年投入战场的(那年那兔的总师大大是谁)(4)

虎式坦克哪年投入战场的(那年那兔的总师大大是谁)(5)

(总师工作照,他的思想十分前卫。早在80年代就考虑要让坦克水平能和2000年以后的先进坦克对抗)

后来总师在设计过程中还坚持“系统取胜”的指导思想原则。比如发动机前置后置的问题,火炮120MM和125MM争论,都在他实践试验中得到了统一。

善于倾听的总师

总师非常虚心,经常采纳别人的意见。原来的老设计师们任务很重,就破格提拔了一些基层人员当参谋和智囊。比如火炮身管前抽问题,基层人员以前在搞120MM火炮时就提出过意见。但老前辈们没人愿意听,只有祝总听进去了。负责这个项目的一位工程师非常激动,因为在实战的时候,在战场就可以更换炮管提高了维修性能。比如说当时还没有激光压制的概念,但老总把它装上了,后来效果也十分好。这证明总师年龄虽然大,但思想一点都不保守。

虎式坦克哪年投入战场的(那年那兔的总师大大是谁)(6)

(苏联解体以后,一些坦克武器开始外流。我国在一些渠道上获得了国外先进坦克型号,就用它来测试研发我们的第三代坦克。这就是《那年那兔》中毛熊送坦克的故事由来)

从实战出发

祝总的另一个思想优势就是从来不把上级的要求作为最终指标。上级给的指标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自己加码:自己提出前卫的思想概念。比如125MM坦克炮,现在的技术水平就远远超过了俄罗斯,属于世界一流。海湾战争时期,经常有多国部队误击己方坦克的战例。祝总就要求把敌我识别系统装到坦克上去

祝总的设计思想是不满足当前还考虑到未来,设计经常留有余地。这就是他坚持发展125MM坦克炮的原因。装甲模块化也是坚持设计之一,因为以后如果有先进的附加装甲问世,那么就可以随时更换。

人机工程也是一方面,总师经常在样车上研究。发现乘员空间小,容易碰上脑袋。他就要求扩大空间,并督促实施,事后还要亲自进入实车检查。苏联的T72坦克装了自动装弹机以后就没有逃生口,总师就要求一定装上逃生口。他还经常进行实战状态下的测试,测试人员对他非常佩服。

这就是一个打过仗的总师特质,一切为了实战,为了战士。所有考虑都是从战争角度出发。

虎式坦克哪年投入战场的(那年那兔的总师大大是谁)(7)

(如今的99坦克早已是世界一流水平了)

基础扎实,道德楷模

之前我们说祝总没有坦克设计经验。但仔细一看他的履历就会发现其实不然。抗战时期,祝总就研制过反坦克手榴弹对付日军坦克;在哈军工他就去听坦克专业课程;在炮兵工程学院他就研发过反坦克的82MM无后坐力炮;工作调动到北京以后,他就参加37MM自行高炮;坦克测绘项目等等都有参加。可以说,他的求学精神和个人能量(总师经常一顿饭就吃一两多粮食,同僚们都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充沛精力)成就了他的坦克总师之路。很多下属都感动地说:“看在你老的面子上,没奖金我们也要干好!”

个人生活上祝总也是非常俭朴,很少和国家提要求。因为在北方,总师的住房有点老旧阴冷。他的家人就给国家总理写了一封信希望改善条件,这件事让总师发现以后他严厉训斥了家属,并退回了那封信件。

如今祝榆生总师已经于2014年去世了。他的逝世是中国国防工业的一个重大损失,也让科研界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导师。人虽然去世了,但精神是永存的,总师培养的人才和研发的国防项目都继续在发挥作用。参考资料《坦克总师祝榆生》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