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苦求于内心,外向者愉悦于人群。
在很多人看来,内向的人往往身怀着自卑这种特性,甚至他们总是独来独往,生活过得枯燥而没有滋味。
无论还是谁,都比较喜欢阳光开朗的人。他们足够外向,又能和人打成一片,特别容易交朋友,也讨人喜欢。
两相对比之下,大多人都不怎么喜欢内向的人,认为他们不懂得“打交道”,不懂得“做人”。于是乎,内向的人也就成了最讨嫌的人。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哪一种性格都有它存在的优势和缺点。也许在一些社交性较强的岗位上,外向的人能吃得开。可去到一些精钻细研的岗位,却是内向人的天下。
有人说:“别小看内向的人,他们往往有你所不知道优势和特征。”
一个内向的人,他们自己就能活成一个世界,而且不会理会别人说什么。在他们看来,生活就是自己事儿,和别人一毛钱关系有没有。
也就是这样的想法,便凸显了他们身上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将带他们走向未来,换来“一鸣惊人”。
心思缜密,感官灵敏
越是内向的人,他们的心思就越灵敏。当别人还在为这件事而感到烦恼时,有可能内向的人早已看出了端倪,思考好了解决之法。
有个年轻的职场小白,他不太擅长和别人打交道,所以总是被人排挤,被同事孤立。但是,他有个特点,那就是心思缜密,洞察能力强于一般人。
就因为他细致的心思,所以他所完成的每一份策划,都比一般人要精细。老板所说的每一番话,甚至话中的玄机,他都能猜得一清二楚。
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平日里在同事圈中属于小透明这一类人,但他却很受老板的赏识。在一段时间后,他就荣升管理层了。而他的圈子,早已不再是之前的看不起他的同事圈了。
内向,并非是人的错。相反,只要你能把握内向背后的优势和特点,每个人都能做个心思缜密,且感官机灵的强者。
为人谨慎,厚积薄发
《诗经》有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这番话,应该更适合用来形容内向的人。对于内向的人而言,小心谨慎就是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一把刀,总是在别人面前晃动,反而不会有什么威胁和大的作为。而一把放在刀鞘里面的锋利的刀,却是让人有所警觉。
人也如此。倘若你为人谨慎,那么就不会有人敢欺负你。倘若你在谨慎的基础上厚积薄发,那么就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内向,虽然和“自卑”牵扯上了关系。但是,只要这个人足够谨慎,做人不得罪人,也不与人为敌。那么,这样的内向和自卑,又能有什么危害呢?
内向的人,本就是步步为营的强者。只要他们能守住一方天地,终究能有大的作为。
少言多做,闷声发财
很喜欢一个词,那就是“闷声发财”。
一个人发财的时候过分大声,不是什么好事。相反,它会给你引来一群虎视眈眈的“狼”,让你终日惶恐不安,今日怕偷,明日怕抢。
而内向的人,却在“闷声发财”这方面深有造诣。在他们看来,赚了钱,自己知道就好;吃了什么,自己开心就行;去了哪玩,玩得快乐就好。何必与人说太多呢?
所谓“言多必失。”外向的人,容易犯“言多必失”的错误。而内向的人,正因为他们有低调的本质,明白“沉默是金”的含义,所以他们永远少言。
一个人,废话说得太多,没有用,只要默默去做,才是最实在的。那些内向的人,他们寡言,却多行。就是这种“多行”,造就了他们永远奋斗向上的人生。
这些人,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大器晚成。
为人有志,含蓄不露
俗话说:“含而不露,蓄势待发。”
一个拳头,能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量。内向就是一种“含蓄待发”的力量。它不会先声夺人,但会“后发制人”。
一个人,只要他在刚开始的时候不占据优势,那么就得沉下心来去积攒力量,选择后发制人。可大多人都难以沉下心。唯有内向的人,他们能“静”,又能“动”。
古语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越是好动的人,其实越不能静下来。而越是能静下来的人,他们往往比任何人的反应都要快。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静”是观察的过程,而“动”则是目的的施行。唯有静才能修身,唯有静才能存“高远之志”。
内向的人,就是鲁迅先生口中在沉默中爆发的强者。这种强者,往往把志向隐藏起来,然后在某一天“一鸣惊人”。
眼光独到,先人一步
《增广贤文》有言:“穷人看眼前,富人思来年。”
人要在这个社会更好地生存,就得有“独特”的眼光。有些人,他们的眼光只有一亩三分地那么小,根本容不下天地万物。这样的人,又能有什么成就呢?
俗话说:“井蛙不可与海,夏虫不可语冰。”
很多内向的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有“眼光”。有些人看不中的商机,他们能及时发现;有些人难以深究的道理,他们能钻研其中,以至于后来能有所成就。
这一切,说到底,就是“沉默”中的“静”的力量。因为内向的人,他们本就好“静”,所以他们的思维会比一般人要细致,比一般人要快速。如此,能先人一步,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你是一个自卑且内向的人,不要轻易去放弃自己,要给自己一点信心。内向,并非是一种错误,相反,它却是一艘独特的小船,能把人“渡”到彼岸。
余生,不管你是否是一个内向的人,都请尊重内向的人。因为不同的性格,才能构成五彩斑斓的世界。
文/舒山有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