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阅兵仪式,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依然有增无减,特别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国人普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加自信,更加自豪。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笑着笑着就哭了(1)

同时,在电影行业,爱国电影也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感动和温馨。往届国庆档广受好评的《我和我的家乡》,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用发生在普通人身边的五个小故事,展示了当代中国的精彩。

01最“失败”又最成功的医保

每年10月1日,举国上下都是一片欢腾的海洋,不是因为高速免费和七天长假,而是因为在74年前,一个伟大的国家成立了。

这个国家在成立前遭受了太多的屈辱,历经了太多的坎坷,在1949年的10月1日,她终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是一个被一代代国人永远牢记的时刻,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不管我们的生活变得多么美好,崭新的一切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每到国庆节这天,都是民众的爱国情绪高度沸腾的时刻,也是民族的凝聚力更加坚实的时刻。《我和我的家乡》就是以普通人的视角,来表达和传递爱国情绪和民族凝聚力的作品。

这部电影深入浅出,聚焦生活点滴,讲述中国故事,向我们展示时代的变化和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我和我的家乡》延续了《我和我的祖国》那种小故事式的叙事模式,整部电影分成了五个小故事,故事之间并没有剧情上的关联。

第一个单元小故事名为《北京好人》,张北京和表舅之间因为医保卡展开的种种事情,的确让人觉得,有时候谁也说不清是法大还是情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道德和法制之间,一贯保持灵活应对的原因。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笑着笑着就哭了(2)

没有法是不行的,社会很容易一片动荡,但过于强调法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可以翻开史书看一看秦朝的历史,这方面我们的民族很有经验。

也可以看一看现代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那么努力地推行医保改革和控枪,结果都是起效甚微。过于强调法制,很容易让“法”变成国家和民生前进的绊脚石,对于这一点,美国已经渐渐成为了现代的反面教材。

医保卡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有翻天覆地的改变,大大地解决了农村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谁能想到,现阶段的医疗改革刚刚开始的那些年,中国的医改被国内外评论是“史上最失败的医疗改革”。那时候医保体系很不成熟,投机倒把者利用漏洞“假刷”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真正急切需要钱看病的人,却得不到太多的实惠。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笑着笑着就哭了(3)

才短短十几年,漏洞基本补上了,民众得以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巨大福利。如此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成并基本完善,在全世界都是个独一无二的壮举。

02教育是基石

家乡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是一个归宿,一个避风港,一个洗涤心灵的地方。对于现代人来说,大部分人的家乡都在农村,即便在城市里买了房,父母、长辈也还在农村。

可是现代的经济结构却使得农村的人口,特别是青壮年,迅速向城市集中。正如《我和我的家乡》第五个小故事中的一句台词:很多村庄都“死”了。家乡“死”了,等于没了归宿,不管怎么说,这都不是一件叫人愉悦的事情。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笑着笑着就哭了(4)

另一方面,财富和人口过度地在城市集中,也未见得是好事。所以,我们的政府一直在进行新农村方面的建设,从《我和我的家乡》第二个故事开始,都是对现代新农村的描绘。

教育永远都是国家的基石,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从来没有停止对教育的投入。这是一个巨大的投入,并且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有明显的回报,需要一直不停地投入才会有成效。

当然这跟我们民族自上而下地一向重视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跟我们的国家在教育方面始终保持基本的公平也有很大的关系。

就现在而言,因为家庭收入的差异,导致教育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别,就如人们所说,有些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笑着笑着就哭了(5)

可是最起码的公正还是有的,一个学生的分数就看试卷,不会看别的东西。当然这样的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但一利大于百弊的是,可以保证起码的公正。

一个孩子努力了,认真学习了,他能考到好成绩,他的机遇就会变多。可以试想一下,即便是努力学习了,即便是能考到好成绩,也可能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自己的命运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绝望的局面。

让社会的各阶层互相“通气”,才是教育最大的作用。在当今社会,每一项成就,每一个成果,都有教育的默默付出。正是教育体系培养出了无数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才有取得那些成就的基础。正如前文所说,教育是一切的基石。

而我们的教育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磅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有太多像范老师一样的好老师,在小山村默默地付出。正是他们无私地奉献,教育工作才有了最原初的“推力”。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无名英雄,他们是基石的基石!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笑着笑着就哭了(6)

03科技无处不在

科技是什么?是洲际导弹?是航空母舰?是核潜艇?错了,大错特错,这些只不过都是科技的衍生物。

如果一项科学技术,无法造福世界上大部分人,那它肯定不会是太美好的科技产物。我们的国家在进行的另一个伟业,就是用极快的速度将最新的科技广泛地应用开来,让更多的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天上掉下个UFO》,这个小故事说的就是“科技农村”的话题。可以结合电影的背景再问一遍:科技是什么?它可以是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眼”,也可以是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以及智能手机次生物“直播”。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笑着笑着就哭了(7)

由于《天上掉下个UFO》这个小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现实,所以可能无法引发观众太多的共鸣。但是,以科技给未来以希望,却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让科技在乡村普及,中国一直就做得非常好,没有之一。

04家乡建设背后的推力

在《我和我的家乡》中,《回乡之路》这个单元,并不是一个精彩的故事。邓超的导演能力一直困扰着很多人,他的演技是没得说,在葛优、李雪健、陈宝国等这些国宝级演员之后,邓超的演技可圈可点,演绎了很多经典的角色,说他是新一代演员的代表人物都不为过。

可是这几年邓超导演的几部电影,却很叫人无语。跳开《回乡之路》的故事结构,它表现出来的元素有很多,比如说曾经恶劣的学习环境,遮天蔽日的沙尘暴。

跟那个时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在高大结实的学校,是沙地里一排排绿色的治沙成效,是一个个又大又红的沙地苹果。这一切,跟政府的巨大推力是分不开的,而且这个发力点找得非常准,《神笔马亮》这个故事,就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笑着笑着就哭了(8)

这个故事中的马亮,骗妻子说是去俄罗斯上学,其实是去了农村扶贫。建设农村是一个巨大的、长时间的工程,一直以来政府提倡到偏僻的地方支教,让山村的孩子们开阔眼界,从山村走出来。

那是建设乡村的第一个阶段,让人们普遍都有了文化。现在依旧要继续到农村去,不过现在去的不是老师,是扶贫工作人员。

有很长一段时间,扶贫工作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很多人把扶贫当成了一种变相地发配,甚至有很多扶贫工作者都是这样认为的。

就如《神笔马亮》中那样,马亮的妻子秋霞为了不让丈夫去扶贫,不惜到丈夫的单位大闹一场。马亮才只好出此下策,瞒着妻子去扶贫。他去扶贫完全是自发自愿,因为他也是一个农村人,不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村庄失去活力。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笑着笑着就哭了(9)

我们国家的扶贫工作,全世界独一无二。又是一个“独一无二”,因为其他国家根本不会去做这么大规模的扶贫,更不会去考虑从根本上遏制贫富差距。

很多人羡慕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制度,什么国家给发钱,即使不工作,钱也够花之类。

既然如此,西方国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流浪汉?这样的高福利真的不会引发整个社会的惰性?都在家里等着领福利,谁去工作?谁去创造财富?

很显然,许多国家发钱式的扶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这正是扶贫时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没有行之有效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任何问题都要摸索一个适合自身的解决方案。

我们采取的方法跟西方正好相反,要致富就要勤劳,所以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很快就让广大的农村有了活力。

家乡的机会多了,谁还愿意出去打工?现在年轻一代回到老家做养殖业、经济作物产业者有之,回老家开民宿、卖土特产者亦有之。

深度分析我和我的家乡:笑着笑着就哭了(10)

谁能想象得到,这些变化就发生在短短几年间,原先以到城市打工为榜样,已然悄无声息地变成了以回家创业为榜样。

只有用劳动获得的财富才会珍惜,才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这才是真正的致富,也是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方法。

70年的积累,让那个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爆发出了一波又一波澎湃的中国力量,这股力量如今足够影响整个世界。

另一方面,我们的党和国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政府高效率、大投入展开扶贫工作的根本。

反观西方国家让资本主宰政府,所以得不到足够利益的事他们是不会做的。

在这样的制度优势下,我们有足够的的信心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好,生活也随之越来越美好。未来一片光明,未来充满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