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真相:状元为何并无多少卵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真正的状元究竟是谁?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真正的状元究竟是谁(状元为何并无多少卵用)

真正的状元究竟是谁

残酷的真相:状元为何并无多少卵用

文︱陈事美

先看个高考期间流行的段子。说有两份名单,一份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另一份是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肯定是后面的吧。最后告诉你,前面的都是清朝科举状元,后面的都是落第秀才。与其类似的还有“考得好的同学一定要请考得不好的同学吃个饭”这样的段子,说考得不好的同学将来不是领导就是老板,总之混得可能都会不错,而考得好的同学很可能会在这些考得不好的同学手下打工。

还有更狠的,就是“改变你们命运的不是知识文化,而是酒量、关系、胆量、爹妈、长相,还有你们村是否拆迁。”这条尤其赤果果,因为非常“恶毒”地揭露了真相。陈事美完全相信,这些段子都是落榜生编的。他们普遍都有一种“见不得人好”的暗黑心理,也就是那种酸葡萄心理。

考得好没有错,上个名牌大学更是意义不同。李彦宏虽然与莆田系勾结卖假药坑害人性命,但人家好歹也是北大毕业高材生。你二本毕业的马云不照样在淘宝卖假货嘛。这说明,同样是卖假货骗人,要想高大上,至少也要上个大学。

(唐代大诗人王维)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就以上这么几位状元还多少有点名气,其他人真是籍籍无名了,简直悲催得无以复加。当然,我们只是按普通百姓的认识来衡量,但这丝毫没有问题。也不能怪大家对状元要求高,您都全国状元了,人之翘楚,才华冠盖天下,让您做出一些对中国有影响的大贡献也算与状元的地位般配吧。结果,他们让大家失望了,还是彻底的失望。

能考中状元,至少说明智商超群。无论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都远高于常人。这么牛逼的人,您要是不卓尔不凡、独领时代风骚,能对得起社会的希望吗?能对得起皇帝的厚爱吗?结果,很多状元就是一个考试控,一个考试机器而已。真到了社会上,到了官场,很多人就暴露了情商不足的毛病。比如唐代的状元张又新,这个还是连中“三元”的状元。官场却屡屡失意,只因频繁跟错领导站错队。就连撩妹、找女人都能经常看错人。这状元的智商基本也就告别自行车了。如此旷世奇才,最后对社会的贡献,只是写了一本茶道的著作。如此旷世奇才,竟然如此平庸,实在令人唏嘘。

不能说状元都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但“高分低能”却是真的。一朝中状元,举国皆知。习惯享受鲜花掌声、高官厚禄的他们为了守住荣华富贵,再也没有开拓进取、奋发进取的精神。从此人生彻底变成守势,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放不下身段,放不下尊严,更放不下地位。

相反那些没有考中的落榜生,没有任何束缚与包袱。轻松上阵,继续大胆搏杀,反倒能打拼出一片新天地。李白根本没有考试的资格,从此形成了浪荡不羁、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风。杜甫落榜不中,一生求功名不得,经济拮据,生活坎坷,反倒成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落榜生黄巢一怒,自己创业,拉拢一批哥们单干,最后革了唐朝皇帝的命。落榜生洪秀全一怒,振臂一呼,聚众起事,占领了半个中国。落榜生袁世凯一怒烧书,最后让大清帝国寿终正寝。又有哪个状元敢有革命的勇气?

当然,革命者毕竟是少数。落榜的李时珍安心扎根农村,致力做赤脚医生,走遍深山老林,尝遍百草,铸就经典《本草纲目》。落榜的蒲松龄、吴敬梓,专心在家发牢骚,讽刺社会,也写就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状元无能,无能在精神。没有敢于破茧重生、从头再来的精神。这就像当今很多博士研究生只能在公司当个白领一样,你让去他街头卖烧饼,他会嫌丢人的。但很多小学毕业的人对这些根本无所谓,一路风风雨雨,艰辛创业,最终能当老板,成就一番事业。

当然,啥事无绝对。说到底也不是鼓吹“读书无用论”。相反,文化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文化万万不能。学习好上大学没错,上好大学更没错,但千万别考状元,更别把状元当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