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武汉纪事(方志讲堂第9期1938年)(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明强教授作“1938:英雄城市——武汉”主题讲座。 记者王海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聂奥林) 1938年,武汉发生了什么?当时的武汉具有怎样的英雄城市属性?12月7日,2022年“方志讲堂·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系列讲座第九期在武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举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明强教授作“1938:英雄城市——武汉”主题讲座。

  李明强介绍,自1937年10月底开始,国民政府军政党务人员,四大银行由上海迁往武汉,各国驻华使节赴汉。国共两党的党政军要员和各界人士云集武汉,武汉成为事实上的政治中枢和抗战的军事大本营。在此过程中,大批工厂、企业也纷纷内迁,武汉成为国内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大都市和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同时大批文艺界人士,新闻工作者和流亡学生也来到武汉,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掀起以武汉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七七献金:众志成城救国难

  1938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一周年之际,一场大规模献金运动在武汉举行。献金运动第一天,武昌司门口、汉口三民路孙中山铜像前、汉口世界影剧院门口等6座献金台同时隆重揭幕,各献金台人潮汹涌。运动第三天,由周恩来、王明、博古、董必武等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献金团”尤其引人注目。

  “七·七”献金爱国运动中,武汉人民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社会各界人士用自己实际行动表明,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每个人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为保卫武汉,扭转抗日战争的不利局面作出巨大贡献。

  武汉空战:血洒长空铸英魂

  “武汉市民无惧危险争相抬头看天,只为目睹日本战机被击落的场景。”李明强介绍,在1938年2月18日、4月29日和5月31日武汉上空爆发了三场空战。在这三场空战中,中国空军和苏联航空志愿队迎头痛击日本航空队,取得三战三捷的辉煌战果,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斗志。

  战时经济大转移: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撤退”

  “1938年,武汉三镇工厂的拆迁抢运工作,堪称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撤退’。”李明强介绍,武汉三镇工厂转移涉及到设备拆迁、打包搬运、工人转移等多方面,汽车运力有限,只能依靠长江。“当时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用上的船只,有些船甚至为了装更多的物资都不储存煤,需要时再沿途临时去找。”这场耗时费力的大转移作用巨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工业的畸形布局——以前只有沿海大城市和内陆个别城市才有现代化工业、学校。武汉抗战使得这些工业物资、人才、学校、转移到了大后方,成为建设大西南、大西北的后续力量,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经济基础和人才基础。

  “武汉英雄的城市属性是有历史渊源的。”李明强介绍,1938年的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方志讲堂系列讲座主题为“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由市地方志办和长江日报联手打造,今年将举办10期,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全面开启武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贡献智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