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兵语录选
【原 文】
窃疑①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②。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词,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③材不拘一格④,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连抱⑤,无施数罟⑥四以失巨鳞,斯先哲⑦之恒言,虽愚蒙⑧而可勉。
【注 释】
①窃:私下。
②方物:想象。
③衡:衡量。
④格:标准。
⑤连抱:数人连手才能抱住,比喻树木粗大。
⑥数罟:数(cu),密的意思。罟(gu),渔网。巨鳞,大鱼。
⑦先哲:以前贤德的人。
⑧愚蒙:愚昧而幼稚。
【译 文】
我私下不相信古人评论将才的做法,往往神明变幻,不可想象。几乎要把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一人身上,一点短处都不能容忍。恐怕这是史书上的溢美之词,并非是选拔将才之初就定下的标准。其实,选拔将才最主要的是不拘一格,评论事体不能过于苛求。不能因为一点点短处就不用极有才干的人,不能因为结细密的渔网,就漏掉了大鱼。这是从前圣贤常常说的话,即使是很愚昧不开窍的人,也可以经过劝导而醒悟。
【读 解】
中国人向来喜欢在道德评价上走极端:一说起圣君圣人就认为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完人,似乎一切人世间的优秀品德都集中在他们身上,他们就是人间的上帝。而说起恶人则一无是处,好像世界上所有的罪恶都集中在他们身上似的。然而孟子早就说过,桀纣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坏,尧舜汤武也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可是尽管这也是“亚圣”说的话,但人们历来仍然这样看。一个主张中庸的民族在道德上评价上竞如此走极端,这似乎是一个极矛盾的现象,实际上这正是道德文化、礼仪文化的显著特点。
由于有这种悠久的传统,古时的人选拔人才首先注重他的人所谓“德”,“太上立德”就明显反映这一点。于是对那些极有才干的人百般挑剔,只要有一点短处常常就弃之不用。而对那些平庸的官员,只要觉得他有忠孝之类的仁德,那怕他政绩平平、毫无建树也会认为满够条件,这种人常常还可以成不倒翁似的三朝元老。
直到今天,这样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盘踞在人们心中。由此就形成了许多弊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曾专门对平庸人员担任领导所带来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写出《帕金森定律》一书。他指出一个不称职的平庸官员往往喜欢任用水乎更低的人作助手,因为他们一不想因辞职而损失既得利益,二不想让能力强的人协助他工作,因为那会使之成为他将来的竞争对手,而比自己更蠢的人则可以由他任意支配。然而这样一来两个助手自然能力不济,他们又会使用比他们更无能的人,这样层层发展,就形成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推诿,相互牵制的效率低下的领导班子。这种班子中的人有利都想分享,无利则十分“谦让",一旦事情弄糟了便会纷纷推御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