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六盘水钟山区金盆乡)(1)

垃圾分类最大的难题,是居民分类习惯未养成的问题。而今,这一难题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金盆乡天生桥3个小组得到有效解决。

村民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不仅让以前“房前屋后乱堆粪,污水路上随处泼,大风吹,垃圾飞”的天生桥村变身靓丽新农村,还为村境内天生桥景区旅游业发展注入深谷高山里的田园风光元素。

小小乡村的美丽蝶变,离不开钟山区金盆乡人大主席团的勤勉履职,在天生桥村设立人大代表联络室,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用实际行动助力“一无产业优势,二无工业条件”的金盆乡发展旅游产业,奋力推动金盆乡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

代表群众心贴心 垃圾分类有信心

六盘水市钟山区金盆乡天生桥村村民李老二,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天生桥村,他从村文书一直做到村委会副主任。由于工作出色,2021年12月,当选为六盘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无论在哪个岗位,走和访,善提建议和身体力行是他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法宝。

“大家习惯一点都不好,垃圾随便丢随便倒,太影响环境了,有些垃圾还是可以利用起来的嘛。”李老二在入户时,曾在云南从事废品回收的村民刘合军向他反映说。李老二把问题梳理后与乡人大代表、天生桥村村委会主任周勇探讨,将这个建议以巩固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中亟待解决的垃圾分类问题,报乡人大主席团,乡人大主席团转交给金盆乡政府办理。

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六盘水钟山区金盆乡)(2)

过去脏乱差的小寨子如今干净整洁

金盆乡政府通过调研走访,研究探索出台《金盆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紧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和村庄整治有机融合”目标,抓好生活垃圾分类村、组、户全覆盖及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行政村全覆盖两个目标。采取1户2桶,1组3员的工作方式,在合适位置增加摆放垃圾斗,统一喷涂“可回收垃圾”醒目标志,实行专人管理,引导群众定点、定时投放和回收。

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周勇带领全村12名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作用。李老二更是利用自己熟悉汉、苗“双语”的优势,入村入户用双语教村民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给你们发的两个垃圾桶,一个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一个用来装可回收垃圾,贴有图这张是放可回收垃圾的,里面可以放塑料、纸张、啤酒瓶、金属,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卖钱的,其他不能卖钱的就放在不可回收垃圾桶。”李老二在群众会、院坝会、村民家用苗语向苗族群众解释。

“幺爷,你看你这个装醋的塑料桶应该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嘛,你怎么丢在不可回收垃圾桶了,这个可以卖钱的,下次不要放错了!”“小王,你们赶场拿回来的这些广告宣传册是纸张,你要放在可回收垃圾桶才对,可以卖钱的!”李老二不厌其烦地说道。

像李老二一样,全村12名各级人大代表还带领“一组三员”一户一户翻看农户家中的垃圾桶,看垃圾分类投放是不是分对了。采取包保到片宣传、指导、监督的工作方式,代表们每个星期定期检查包保片区农户垃圾分类落实情况,以实际行动指导、引导农户垃圾分类。

村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在代表们一天天地不断走访宣传中渐渐养成了。

“以前我家门前有条水沟,垃圾与污水都是随手往里倒。夏天苍蝇乱飞,臭气熏天,雨天更是出不了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后,现在村里环境大变样,路面变干净了,房前屋后整洁了。”村民李支云说。

通过乡级争取资金补齐基础设施,村级宣传引导,人大代表分片监督等措施,金盆乡垃圾分类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组织发动进一步加强,设施短板进一步补齐,宣传阵地进一步夯实,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在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带动下,乡村环境整治取得了好成绩。

代表群众手牵手 幸福小康路上走

十一组村民李支云每天早上起来必做一件事:打扫卫生、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李支云不敢大意,关系到一家人脸面问题。因为,每季度家家户户都要被村委会按季度评分冲刺红黑榜。分值高的上光荣榜,分值低的上“害羞榜”。“上了害羞榜一家人脸上无光,要被全村人笑话的。”乡人大代表、天生桥村村支书周勇说。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行为习惯,上有党的好政策作为引领,基层有长效的操作性强的办法作为支撑。

钟山区人大代表、金盆乡乡长邓刚与周勇多次召集全村人大代表在联络点筹划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既能让人人参与,又能让人人有危机感,争比进位。最后,共同商定出《金盆乡天生桥村垃圾分类文明诚信积分管理办法》,并在村委会原来设立的垃圾分类分拣点办起积分兑换小超市,每季度对村民的行为习惯进行量化评比并积分。按照办法规定的遵纪守法星级、环境卫生星级、文明守信星级等六个类别的标准分加分项和扣分项。

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六盘水钟山区金盆乡)(3)

积分兑换小超市

“遵纪守法星级一项25分最好得到,得到这个基础分的都可以兑换牙刷、洗碗精等小礼品,激发人人都来参与的积极性。”周勇说。

积分最难得的是环境卫生星级中的垃圾分类级,这里面规定:收集整理回收塑料类品、纸类、金属类、玻璃类各有加分10分;累计回收分类垃圾收入超50元的加10分;有害垃圾累计回收1斤的加10分,发现垃圾不分类的减10分。

第一季度上了黑榜的李支云暗自努力,第二季度,他从黑榜冲到了红榜,以100分的分值在村里兑换到了一瓶洗洁精,并成了村民垃圾分类最积极的监督员和宣传员。

村民周平于2017年搬迁至钟山区水月园区居住,2022年,当他返回金盆乡天生桥村老家时,看到家乡的变化并不比城里差,而且大家的推广宣传垃圾分类的辛苦和实干他看在眼里,主动向村委会报名成了一名义务宣传员。

红黑榜里面的小事,折射出人大代表紧扣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 ,聚焦乡村振兴为民履职的大情怀。

人大代表在生活垃圾分类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四个三”工作法,被乡政府采纳推广:即以户层面签好一份承诺书,学好一份告知单,做好一次源头分拣;组层面明确一寨一斗,一户两桶,一组三员;村层面按照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比,一年一表彰;乡层面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代表带动一个寨子,一个示范带动一个片区。在“四个三”工作法的推动下,村寨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干净整洁优美。

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垃圾分类处理原则,村民房前屋后的垃圾分类处理,不可回收部分的垃圾则全部运往钟山区垃圾焚烧发电厂集中处理,实现了全村垃圾的日产日清。

如今,走在天生桥景区附近农家,可以看到圈舍干湿分离、房前屋后雨污分离,村寨美化亮化,生态更加宜居。乡风文明的风景区村寨以自己的实力吸引更多人前往,接待游客万余人次。

钟山区人大代表、金盆乡党委书记付昭辉说:“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们能做到,村民用实际行动交出了合格的答卷。我们人大代表聚焦群众所期所盼,不仅搭建起了群众与党委政府沟通的桥梁,更是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一起振兴自己的乡村。”


供稿:六盘水市钟山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安静

六盘水市钟山区金盆乡人大主席 李金

编辑:陈兵

编校:吕跃

审核:杨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