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莉)近日,北京一药店借疫情“坐地起价”, 10只口罩850元?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理,面临最高300万的处罚。无独有偶,河南省郑州市一超市一斤白菜定价近7元,被罚款50万元。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这是典型的发国难财。人性的光辉总是在这个时候发光发亮,人性的善恶也总是在这个时候露出端倪。我想问问那些发国难财的黑心商家,你们的良心还在吗?非常时期,更须恪守法度,不讲道义、无视法律,终会付出代价。

春节期间,物价有所波动,在情理之中。但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坐地起价,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扰乱了民心,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也冒犯了民众,更触犯了法律。我国《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明确规定,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也强调,“严厉打击防控物资囤积居奇等行为”。对于不良商家,必须严惩。

商家在商言商,追逐利润这实属正常,但是不能见利忘义,置法律法规不顾。处罚无良商家并非目的,而是要通过维护法律尊严,发挥震慑作用,维护市场秩序,最终稳定人心。当前,有不少企业主动纾解国难,积极参与防控疫情,或捐款或捐物,或提供建议,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书写了可赞可敬的暖心故事。面对此次疫情,企业无论大小,都无法置身事外,都有责任自觉投入防控疫情的阻击战。想浑水摸鱼地捞一把,难逃道德审判和法律制裁,占了小便宜吃大亏。

防控疫情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做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摆正自己的“良心”,不要拖后腿,不要使绊子。最大程度凝心聚力,携起手来,共度难关,我们才能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国难财可以发吗(你的良心还在吗)(1)

,